愛伊米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黃武七年(公元228年),魏將曹休在石亭的慘敗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為他抹不下面子而又獨斷專行,所以才造成了極其慘重的損失,並且還因此羞愧難當而結束了生命。關於這一點在史料當中有明確的記載。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據《三國志?陸遜、朱桓傳》中記載,孫權先是讓鄱陽太守周魴假意投降,誘使曹休統帥十萬大軍從皖城出發趕往皖縣接應。隨後孫權御駕親征到皖口督戰,並任命陸遜為主帥正面迎敵,朱桓和全琮分別為左右督各統帥三萬人分佈兩翼。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曹休得知中計之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引軍撤退,先儲存實力等來日再戰,而是首先想到了自己的面子問題。他覺得被人欺騙很沒有面子,再加上手裡有十萬大軍,這跟吳軍的兵力不差上下,進行交戰雖然不能保證全勝,但最起碼也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所以曹休不聽屬下的勸告,跟吳軍約定在石亭決一死戰。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其實戰鬥一開始曹休就陷入了被動。東吳大軍在主帥陸遜的指揮下兵分三路齊頭並進,而魏軍則在一條狹長的通道上綿延了數里,面對吳軍的進攻沒有辦法展開迎敵,所以從一開始兩軍交鋒之後魏軍就節節敗退。當曹休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狹長的道路上佈滿了魏軍士兵敗退時遺棄的車馬輜重,以至於前軍回撤的時候不得不一邊跑還要一邊跟吳軍作戰。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最後曹休在近衛親兵和部將們的奮力掩護之下,才勉強從安徽桐城縣北六十里與舒城縣接界處的北硤山逃脫。戰鬥結束之後,東吳不僅收回了皖城,而且還在此戰中收穫頗豐,僅斬殺的魏軍就達到了上萬人,繳獲的車馬輜重也有一萬多輛,其它的軍械器具更是無法統計。曹休雖然在此戰中撿回了一條命,但是因為自己的武斷和好面子讓部隊遭到了慘重的損失,使得這場戰役猶如惡夢一樣終日縈繞著他。長期處在慚愧、憤懣情緒中的曹休,直至染上重病結束了生命。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此戰結束之後孫權心裡十分舒暢,凡是參與此次戰役的主要將領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而作為此次作戰的主帥陸遜,則享受到了乘坐孫權御車的待遇並且賜給了很多稀奇的珍品,全琮和朱桓也都被晉升了官爵和賜給了領地。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不過在我們翻看史料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曹休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逃回洛陽,並體面的病死在家中,完全是由於東吳主帥陸遜的幫忙。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據《三國志?朱桓傳》載,在東吳大軍前往石亭與曹休開戰之前,朱桓曾向孫權獻上了一條計策。朱桓說:“曹休並不是什麼知名的勇將,他能坐到今天的位置上,完全是因為他是曹氏宗親的緣故,所以這次開戰曹休必敗。據我分析,曹休敗退之後只有夾石和掛車這兩條路可以走。而這兩條路又十分的險要,如果在這兩條路上分別埋伏上一萬精兵,等待曹休率領部眾撤退之際群起而攻,不僅能全數殲滅魏軍,而且還能生擒曹休。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臣請命率領部眾埋伏於此兩處夾道,若蒙天威浩蕩,能一舉殲滅魏軍並順利地擒獲曹休,便可以順便長驅直入攻取壽春,從而平定淮南各地並進一步進攻許都和洛陽,如此天載難逢的機會決不能失去啊。”這段話中朱桓所說的“夾石”這個地方,就是曹休敗退時所走的安徽桐城縣北六十里與舒城縣接界處的北硤山。而“掛車”這個地方,就是安徽桐城縣西南四十里處的江淮要道。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透過這段記載我們就能看出來,朱桓的計策非常大膽並且很有延展性,他的目標不僅盯在了當下,而且還有更長遠的規劃。如果當時孫權按照朱桓的建議來佈局的話,能不能進取壽春平定淮南等地暫且不說,最起碼曹休想要從這兩條路上逃脫應該是難如登天。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孫權聽了朱桓的建議之後覺得這一計策似乎可行,所以就跟主帥陸遜進行了商討。結果陸遜跟朱桓的性格以及用兵套路截然不同:陸遜更主張穩紮穩打,在穩中求得勝利。陸遜這一穩中求勝的特點,在當年征討關羽以及由他指揮的夷陵之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朱桓這一大膽的作戰計劃,最終因為陸遜的反對而沒有實施,這也就給了曹休能夠順利逃回去的機會。

陸遜軍旅生涯罕見失誤:拒絕部下正確主張,錯失全殲對手絕佳機會

因此,曹休能在石亭之戰後順利逃脫,陸遜是負有很大責任的,這倒不是說陸遜有什麼暗中投敵的傾向,只能算是戰術使用上的失誤吧。但是這一次失誤,卻令自己錯失了全殲曹休的絕佳機會。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