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隔斷紅塵佛殿棲:闖王李自成下落的另一種解讀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小編微訊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全文共

4407

字 | 閱讀需

9

分鐘

“無如戎馬之乖,莫展風雲之路,是以逐鹿不成,竟甘泉石之棲”。

——野拂墓碑文

在史學界有一種說法,李自成並沒有死於九宮山,而是兵敗後逃脫,禪隱於湖南石門縣夾山寺,並在此地落髮為僧,法號為奉天玉,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圓寂於該寺。

米脂橫空出世,倚天長劍亙長虹。千怪百魅驚破膽,一身甲冑,橫掃天下。鏖戰爭雄,一朝金鑾龍椅坐。惜功敗垂成勢,倉皇北顧。

大地蒼茫,九宮山巒險峻,龍困淺灘心茫然,梅花二度見佛閣,一瓶一缽非有意,塵緣未了功業心。

順治二年正月初四日,劉芳亮出戰受到挫折,李自成率兵拒戰,又被清軍擊敗。五月初,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二十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鄉民武裝姜大眼殺死,屍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憤交集,李過率大順軍為李自成報仇,屠殺姜家坂全村一千餘人。此說曾見於縣誌或者清軍文獻,其真實性受到質疑。

內閣學士張玉在編寫《剿闖獻二賊紀事》一書中寫到:

“自成之死,終未有實據也。”

隔斷紅塵佛殿棲:闖王李自成下落的另一種解讀

傳說闖王歸隱之處——夾山寺

圖源:搜狐網

對於李自成禪隱之說,最早見於何璘《書後》的記載。

“李自成實竄澧州。因旁詢故老,聞自成由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奔澧(今湖南省澧縣),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驛(今澧縣境),隨十餘騎走牯牛壩(今臨澧縣境),復棄騎去,獨竄石門夾山寺為僧,今其墳尚在雲。”

《湖南通志》載,何璘在乾隆十一年調任澧州知州,因修撰澧州的地方誌,九溪衛教授孫某告其石門夾山寺大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和考證,撰寫《書後》一篇,以糾正《明史》關於李自成的記載。

何璘在書中介紹,有一個姓孫的先生對他說,李自成跑到了湖南的石門寺落髮出家了,於是何璘就向本地的老人詢問,聽他們說李自成就是從湖北來的,現在他的墳還在那裡。

充滿好奇心的何璘專門來到夾山寺,寺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和尚,還記得夾山寺過去的事情,告訴他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入寺的,當時沒有說自己從哪裡來,但他講的像是西北口音。此後,一個自號叫野拂和尚的僧人來到這裡,自稱是奉天玉的大徒弟。其對待奉天玉和尚,忠謹恭敬。

當何璘看到寺裡珍藏的奉天玉遺像時,深深地感到奉天玉和尚的畫像,與明史中記載的李自成何其相似。

1981年元月,在石門夾山寺偶然發現了一座百年古墓,據考證,這是一座一墓三穴的墓葬,這種少見的墓葬形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出土的碑刻是一塊名為“中興夾山祖庭弘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銘”的石碑,透過碑文,第一次獲知墓主人的身份,這個和尚是順治九年(1652年)來到夾山寺的,弟子門徒足有數千之眾。此碑原立塔前,現已成為殘碑,碑文漫漶,最後是“補之為銘”,以及野拂和尚篆刻圖章。

此後,在繼續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墓穴中發掘出了一個白底青花瓷壇,做工精細。釉面繪有麒麟和鳳凰圖案。青花瓷壇裡裝有骨骸。塔銘記載,有舍利子數百枚,但真正的舍利子還沒有發現。青花瓷壇並非一般和尚使用,普通和尚荼毗多用瓦罐和神龕。如果奉天玉真是李自成,那麼青花瓷壇就是李自成坐化之罐。

違背僧規,按俗禮下葬,而葬俗又與本地葬俗迥然不同。

隔斷紅塵佛殿棲:闖王李自成下落的另一種解讀

奉天玉和尚之墓

圖源:中原大話歷史

陝西總督汪喬年派陝西米脂縣的邊大綬去刨李自成祖父之墓,當時有一個塘報李成,是一個參與過埋葬李自成父親的人。他說李自成祖父的墓,父親的墓,當時是三個穴,所以考古專家後來認定這個一墓三穴是一個人,也是陝西米脂的風俗,而李自成的家鄉就在陝西米脂縣,表明奉天玉來自陝北,而來自陝北稱帝的唯李闖一人而已。

清順治四年(丁亥歲),清兵探知夾山寺藏匿有抗清義士,遂兵焚其寺,使三朝御修的江南名剎(除部分偏殿外),皆毀於戰火。

奉天玉和尚墓出土的青花瓷壇上有銘文磚一塊,上面刻有關於奉天玉和尚的銘文:

師於大清壬辰年六月(清順治九年)率徒開山,領弟子數千眾,歿於甲寅年(康熙十三年)三月。

從銘文中我們得知奉天玉大和尚有“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之功。他向時任石門知縣的魏紹芳“請書”開山,拿出私蓄,領弟子數千,不數年“叢林大舉”,不僅“盡復舊觀,還增修了九殿一宮和許多設施,建築氣勢恢宏,規模宏大。需騎馬關山門”(暗合“門”“馬”即為闖字),成為楚南名剎。

1992年9月,在重修夾山寺大悲殿的時候,在殿中部的地基中出土了一隻刻著“敕印金字的石龜”。在封建社會,只有帝王用“敕”字,佛教沒有製造或者使用過“敕印”的先例,那到底是誰的印?當時唯有奉天玉大和尚德高望重,最有資格領受。代表皇權的敕印埋在大雄寶殿的中央,這個和尚的身份確實不容小覷。

1994年2月,石門附近當地農民在挖菜窖時突然挖到一塊銅牌,上書“奉天玉詔”四個字。“詔”後來是皇帝專用詞。以此或許可以推測出奉天玉做過皇帝或當時以帝王身份詔令部屬,奉天玉和尚使用過該物品,如此濃重的皇權色彩,竟然集中在奉天玉和尚的身上,所以說奉天玉絕不會是一個普通的和尚。

在奉天玉骨灰罈上的方磚也找到了相應的解釋,它就是壙符碑。壙符碑有一副對聯

“身披北斗,頭戴三臺;壽山水遠,石朽人來”

。陝西米脂縣提供了另外資料:陝北的人死了以後,男磚女瓦,男的用磚,女的用瓦,墓中的福祿磚也是陝北的習俗。

隔斷紅塵佛殿棲:闖王李自成下落的另一種解讀

奉天玉詔銅牌

圖源:稗史候說

透過這些材料,我們大體可以作出一個判斷,奉天玉極有可能就是李自成,崇禎十六年,李自成起義過程中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與奉天法號相合。此外,敕印、奉天玉詔銅牌均屬皇帝專用,暗合李自成大順皇帝的身份,另外奉天玉墓葬違背僧規,卻以陝北民俗埋葬,而李自成的家鄉就在陝北米脂縣,也許李自成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出家為僧了。

清澧州知州何璘說:

“自成之構亂也,初僭號奉天倡義大元帥,後復僭號新順王,其曰‘奉天玉和尚’,蓋以奉天王自寓,加點以諱之,而玉又璽質,為天子之所寶,殆訖死不去僭號”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印章被稱為玉璽,玉石是製造皇帝印章最好的材料,相傳秦始皇得藍田玉雕刻為印章,正面刻有李斯所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歷代皇帝以爭得玉璽為祥瑞。“奉天玉”乃為隱諱也,玉去點即為“王”,奉天玉暗含奉天王,不言而喻也。

考古工作者在大殿西牆的一個洞裡發現了有字的木刻板,但是因為大殿維修工人沒有注意到這些木板的考古價值,大部分拿到食堂當作劈柴燒掉了,最後搶救下來的僅剩幾塊不算完整的木刻板,經過專家研究,後來被證實為奉天玉和尚《梅花百韻詩》殘版(奉天玉作,刻板殘片出土於夾山寺牆洞)和野拂和尚《支那撰述》殘版(出土於牆洞)。

《梅花百韻詩》中有一首馬上梅詩:

“金鞍玉鐙馬如龍,來去風花雪月中。滿堂春色暖融融。”

這些詩句倒沒有“金戈鐵馬”之殺氣,也沒有橫戈馬上行之“英氣”。

還有一首《東閣梅》:

東閣閣東頭,徐聽三公話政猷,煮茶當酒喚同流。

這確有帝王之氣。三公者,即為太師、太傅、太保也,乃為皇帝股肱之臣。在這個地方立三公,暢談治國大計,縱論帝王謀略,更加透露了李自成禪隱夾山的資訊。

野拂和尚《支那撰述》中也反映出同樣的資訊。《支那撰述》殘版總共殘存百餘字。版上刻有:

“辛末夏月師誕期,能名祖不能諱,善知識眼如電光,爐中供養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堯帝之仁中宮皇,再願朝文武功勳”

等字樣,這些話與學佛參禪是不相干的,儼然把夾山作為一個登基的殿堂,好似在舉行即位大典。

今尚存有的《野拂碑》,此碑出土於湘西慈利縣茅庵村,碑上有

“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世”

,由此可知野拂即夾山寺野拂。《奉天玉和尚殘碑》即野拂撰寫(也有研究者謂其佛門弟子所撰),原立塔前,現存有小半截。斷碑落款處(“補之為銘”),鐫有“野拂”篆文圖章。“補之”為李過字號,所以“野拂”應為李自成的部將。

傳說李自成的部將李過,兵敗南下湘西,出家剃渡後法號為野拂和尚,在慈利高峰康家坪村的茅庵去世,葬於茅庵後山中,後其墓被盜挖。

隔斷紅塵佛殿棲:闖王李自成下落的另一種解讀

李過野拂碑

圖源:新浪部落格 作者:ycxq

在隨後的幾年中,在夾山附近的石門縣、臨澧縣、澧縣等地相繼發現了永昌通寶,銅幣和鑄有西安王字樣的銅質馬鈴,以及刻有永昌字樣的摺扇扇骨。

這些文物的面世,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李自成的禪隱,這些文物對佐證奉天玉和尚是否為李自成,提供了一些實物的證據。說明大順軍準備以夾山寺為中心以圖東山再起,再創帝業。

李自成曾經逞雄天下,現在無力抗衡滿清八旗,武昌之戰一敗塗地,精銳喪失殆盡。

隔斷紅塵佛殿棲:闖王李自成下落的另一種解讀

李自成起義圖

圖源:文化庫

天數茫茫,前途渺渺,闖王聯明抗清的念想,只是一廂情願,自己是南明王朝的死敵,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死結,甚至南明有的將領還打著“替君父報仇,聯清討賊”的大旗。生死存亡只在一念間,也許選擇退隱是一個最為穩妥的退身之策。困厄使他選擇了出家,這在當時確實是一種避禍全身之術。

李自成與佛有緣,他小的時候(6—10歲)就曾當過和尚,命名為黃來僧。由佛還俗,再由俗入佛,這也許還原他本來的定數。出家地點選擇了石門縣澧水南岸的夾山,這是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的。

“猿抱子歸青障嶺,鳥閒花落碧巖泉”。

這是五代時後唐詩人周樸為夾山寺題的詩文。

幽冥空靈的勝地,結廬清修之所在。

剪落凡塵的李自成,也許此刻又回想起當年只剩十八騎突出重圍到商洛山中隱匿的情景:期間晝則狩獵,夜則讀書。

“收拾殘破費經營,暫住商洛苦練兵,日夜貪看擊劍晚,星辰風送馬蹄輕”。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這首詩是對李自成艱苦軍旅生活的生動寫照。

他沒有因慘敗而灰心喪氣,反而意志更加堅強,決心與明王朝血戰到底,最後終於打出商洛,連戰連捷,軍威大振。

現在退隱夾山寺,雄心猶在,還想著收拾殘部,蓄勢待發。

夾山佔據地理優勢,戰可攻,退可守,是一個兵家戰略要地。隱遁出家,並非出自本意。

表面上,李自成看破紅塵,其實心中也許正是翻江倒海。他密切注意著時局的發展,與大順軍餘部保持著密切的聯絡。在幕後指揮著他的餘部繼續聯明抗清。奉天玉詔銅牌則是最直接的證據。

奉天玉和尚到底是不是李自成,所有的研究終歸是一種推理,但不管真相如何,李自成——一個貧苦農民,率領大順起義軍推倒了大明,最終登了皇帝的寶座,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清]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版,1974年。

2、[清]李瀚章,裕祿:《光緒湖南通志》,嶽麓書社,2009年。

3、[清]傅燮鼎:《九宮山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 完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郵局徵訂套裝(

徵訂程式碼:28-474

)正在火熱進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擁有全年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