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近來小編在讀方北辰教授的《三國名將》才發現,原來張飛的表字是益德,而不是翼德。這實在有點顛覆了,在《三國演義》等藝術作品的影響下,恐怕很多人到現在都以為張飛是張翼德,羅貫中為何要把益德改成翼德呢?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有明確的記載:“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這段史文告訴我們,張飛準確的名字是:名飛,字益德。但在《三國演義》裡,張飛卻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張翼德。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是,羅貫中先生不是寫錯了或者筆誤,而是有意為之。因為《三國演義》本來的名字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根據《三國志》進行改編創作的,像張飛張三爺這麼重要的人物,羅貫中不可能沒注意到張飛的表字是益德而不是翼德。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名字和表字的區別

古人有名,還有字,兩者的用途並不相同。名是用來彼此相區別,張三李四,避免混淆。而字,後世叫做表字,主要用途是在社交場合中顯示禮貌。大體的規矩是:稱呼別人,一般要稱他的表字,以示尊重。稱呼自己,則要稱名,以示謙虛。比如劉備在提到諸葛亮時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而諸葛亮向後主上奏《出師表》,開頭就是“臣亮言”三個字。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名和字,總有意義上的某種聯絡。張飛的益德,意思就是不斷增加品德。不斷增加品德,將來就能騰飛,這正是當時儒家思想盛行的體現,完全是有密切聯絡的啊。當時的人,用“德”字來取名字的現象非常普遍,龐德、龐德公、劉玄德、曹孟德。這實際上也是儒家倫理道德盛行的折射和反映。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羅貫中認為翼德更符合張飛的人設

羅貫中為何要把張飛的字,從益德改成翼德呢?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形象是一個剛烈粗猛、重情重義的燕趙男兒。而益德,是不斷增加品德,張飛又不是讀書人士大夫,沒事天天增加品德干什麼,所以益德和羅貫中所塑造的張飛形象不符,因而改成翼德。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第二,羅貫中為了讓劉備起飛也是操碎了心。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以貫之的尊劉貶曹,劉備要成就大業,要起飛自然需要左膀右臂的輔佐。關羽,名字中有個“羽”字,張飛要幫助劉備起飛,怎麼能沒有翅膀呢?於是乾脆把“益德”改成“翼德”。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這樣一來,關羽是一個翅膀,張飛是另一個翅膀,劉備就可以成功的起飛了。桃園三結義的那一刻起,劉備就給自己安上了一對羽翼,等待時機翱翔九天了。所以《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就說:“姓張,名飛,字翼德。”

為了讓劉備起飛,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卻被改成翼德

其實,羅貫中不僅僅把張飛的表字改了,他還改變了張飛在歷史中本來的形象。史書記載張飛“敬愛士大夫”,而且據後世專家研究,張飛善長書法、繪畫,本就不是一個屠豬賣肉的莽夫形象。所以,益德才是張飛真正的表字,和他對自己的期望。

當然了,歷史歸歷史,藝術作品是藝術作品,不論是益德還是翼德,都有其本來的含義,我們只要知道其中的緣由就夠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演義》、方北辰《三國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