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1400年後,明清之際的大學者王夫之點評三國時有言,“蜀漢之義正,魏之勢強,吳介其間,皆不敵也,而角立不相下,吳有人焉,足與諸葛頡頏,魏得人雖多,無有及之者也。”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王夫之的意思是,蜀國被視為正統,魏國實力強大,吳國最弱。但吳國雄踞東南,能與魏、蜀並立,是因為有能人,不亞於諸葛亮的謀略。雖然魏國的人才最多,能力卻普遍不及蜀、吳這邊。

東吳前期的人才,王夫之最認可的是頗具遠見的周瑜和魯肅。周、魯兩人故去之後,原本結為攻守同盟的吳蜀兩國刀兵相見,呂蒙和陸遜定計襲取荊州,關羽敗亡。呂、陸二人一時間天下聞名。

然而,王夫之卻認為這兩人目光短淺,為爭小利而破壞了兩國的同盟,引發不必要的夷陵之戰。削弱蜀國之後,也意味著吳國走向衰亡,得不償失。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周瑜劇照

筆者比較認同王夫之的意見。而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三國前期的局面,正如蘇東坡詞所言,“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三國後期,人才凋零,又如辛棄疾所言,“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其實,東吳後期還出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蜀國滅亡後,東吳之所以能支撐17年,此人起了關鍵作用,他就是陸遜之子陸抗。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配圖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陸抗字幼節,是陸遜的次子,孫策的外孫。陸遜生前捲入了東吳立太子的紛爭,被吳大帝孫權誤解,受到責難,最後憂憤而亡。

陸遜去世的時候,陸抗20歲,擔任建武校尉。起初孫權並不想提拔陸抗,還派人質問他,是否清楚當年其父捲入的風波。陸抗據實而答,為父親一一辯解,孫權的氣消了,後來加封陸抗為中郎將。

就軍事能力和戰略眼光來說,陸抗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過了其父。

當時東吳的大將軍諸葛恪很有名望,與陸抗調換駐地,他駐防的柴桑疏於修繕,比較破敗,陸抗臨走前,將原駐地城池修一新。而且他治軍嚴明,連鄉間的瓜果都沒人隨意採摘。諸葛恪到那裡一看,不禁大為慚愧。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孫權去世後,繼承皇位的孫亮又給陸抗升了官。東吳太平二年(257年)發生的魏國大將諸葛誕叛魏降吳事件中,陸抗小試牛刀,率部在壽春擊敗魏軍。

東吳元興元年(264年),彼時蜀漢已經滅國,吳國末代國主孫皓繼位。孫皓起初像個明君,但很快暴露了真面目,處理政務一塌糊塗,且殘忍好殺,發明了很多酷刑胡亂殺人,自己在一邊觀賞。他不但心強鄰的進攻,還相信國都建業流傳的一句童謠“青蓋入洛”,夢想著一統天下,入主洛陽。

雖說孫皓任性妄為,用人卻不太糊塗,知道陸抗的能耐,很倚重他,孫皓一上臺就任命陸抗為鎮軍大將軍。公元270年,東吳大司馬施績去世後,陸抗奉命鎮守吳國西北邊區,統管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地在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一帶)。

陸抗是東吳的中流砥柱。真正讓陸抗威名大振的,是晉、吳兩國的西陵之戰。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西陵之戰

彼時,魏國已經改國號為晉,晉武帝司馬炎把平吳計劃提上了議事日程。西晉名將車騎將軍羊祜被委以重任,駐防荊州。羊祜和陸抗兩大名將在兩國邊界形成對峙。

羊祜出身漢魏年間的名門大族泰山羊氏,博學多才,很有遠見,起初卻一直不願做官,直到司馬昭執政後,屢次徵召他,他才出山。他和陸抗都知道對方的名頭,各自嚴陣以待,誰也抓不到對方的疏失。兩軍對峙三年之後,情況突變。

公元272年,東吳的西陵守將步闡因故叛吳降晉。司馬炎大喜過望,給步闡封了一大堆官號,同時準備接收西陵。西陵的位置大致在如今的湖北宜昌西北一帶。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西陵的方位

東吳這邊,陸抗得到訊息,親自帶兵平叛,包圍了西陵。晉國大軍兵分三路營救步闡,其中車騎將軍羊祜帶兵五萬向江陵方向進發。

比起晉軍,陸抗的兵力顯得寒酸。他下令在晉軍到達之前,沿著西陵城外修築一道高牆,把晉軍與步闡所部割開。部下不明所以,陸抗解釋說,西陵原本是我的防區,經營好幾年,城池修得很堅固,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應該先打退敵軍再解決步闡。

江陵城防堅固,陸抗判斷羊祜不會在那裡耽誤時間,會直撲西陵。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羊祜畫像

部將們還是不服,堅決要求先打下西陵。陸抗只好讓他們試試。結果他們被西陵守軍狠狠修理了一頓,只好拐回來修高牆。

羊祜的確計劃全速趕往西陵。進軍途中,他想用水路運輸糧草,又擔心吳軍破壞水路,就放出訊息,要毀掉江陵以北的堤壩。陸抗一眼就識破了他的意圖,將計就計,命人立即毀掉堤壩。部下又大惑不解,紛紛勸阻,陸抗一時間解釋不清,強令他們執行任務。

堤壩被毀,羊祜不得不用陸路運輸糧草,部隊推進緩慢。那邊陸抗已把兵力部署到位,晉國三路兵馬趕到之後,無處下手,兩軍陷入僵局。期間,陸抗麾下一個將領臨陣投敵,透露了陸抗的兵力部署。晉軍中路軍主將楊肇以為機會來了,馬上發起進攻。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陸抗已經迅速調整了佈防,結果晉軍碰了個硬釘子,中路軍大敗虧輸。中路軍一敗,羊祜所部及另一路水軍也不得不撤退。陸抗這才全力對付步闡,很快就平定了叛亂。

西陵之戰,吳軍腹背受敵,卻以少勝多,是歷史上非常經典的戰役。戰後,被降職的羊祜向晉國朝廷進言,吳國在短期內不可強攻。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孫皓劇照

青蓋入洛

陸抗在戰後被加封為都護,但他一如往常,毫不自傲,待人謙和,深受將士的擁戴。

西陵之戰,羊祜和陸抗並沒有正面交手,但其計謀被識破,算是敗了一局。不過羊祜善於理政,喜歡以春秋時期的方式治理百姓,對內安撫,對外仁義。戰後,他採用了種種攻心為上的措施,感化吳國軍民,兩國邊境的百姓非常愛戴他,投奔過來的吳國人絡繹不絕。

陸抗深知其中利害,也想採取類似的措施,但愛佔便宜的孫皓卻不允許他那樣做。

東吳這個大將一死,西晉大喜:可以滅吳了

陸抗和羊祜棋逢對手,互相敬慕,兩人派遣的使者往來不絕,產生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羊陸之交”。最為人稱道的是,有一次陸抗生病,羊祜派人送了藥過去。陸抗的部下生怕有詐,不讓他吃,他毫不遲疑地吃了下去,對身邊人說,羊祜是何等樣人,怎麼會下毒。

西陵之戰兩年後,陸抗病逝。但他留下的軍事部署很嚴密,晉國仍然不敢打吳國的主意。4年後,羊祜也一病不起,臨終前給司馬炎獻上了詳細的平吳方略,司馬炎照單全收。

陸抗去世後的東吳,軍事守備不可避免地逐日鬆懈,也沒有獨當一面的帥才。在孫皓的折騰下,東吳的滅亡進入倒計時。公元280年,晉國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了東吳,孫皓帶著文武百官歸順晉國,果真實現了“青蓋入洛”的夢想。

結語:相較而言,羊祜的軍事能力稍遜於陸抗,他更是一位戰略家,在後世名氣很大。而陸抗的戰略眼光也不弱,軍事能力稱得上東吳後期第一名將,連晉國也無人可及。只是所處的時代不在精彩紛呈的三國鼎立時期,所以知道的人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