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看《曾國藩傳》,學其中寫日記的方法

相信生治生很多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每日記錄自己生活中的奇聞異事、點點滴滴,酸甜苦辣等小事,寫完之後發到微信朋友圈、或微博、或微頭條,看到朋友、網友的點贊、評論,心裡肯定是美美的。

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寫日記,特別是二十四歲至三十四歲這年間,正值青年,也心存所謂的遠大抱負。那時候每天也會記下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或是一些對事對物的觀點和評論。只可惜沒能堅持下來。

人們常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可把原有的好習慣和對工作的激情逐漸削弱了。於是乎,也沒有了原先天天寫日記的習慣了。即使偶偶爾在的自己的微信公號裡擺弄擺弄,也寫不出什麼讓人心動的東西了。

近日,借閒暇之時, 在閱讀張宏傑老師所著的《曾國藩傳》時,讀到曾國藩為達到自己樹立的人生目標“聖人”,“不為聖人,便為禽獸”所採取的做法“寫日記”後,思系萬千。認真讀完後,卻是受益匪淺。

看《曾國藩傳》,學其中寫日記的方法

要達到如此高遠的志向,要怎麼做呢,曾國藩請教聽取了晚清理學大師唐鑑的建議,要每天寫日記,來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因為在唐鑑看來,每天寫日記是入聖之基。

(備註:唐鑑(1778年~1861年),字鏡海,號翕澤,湖南善化人,陝西布政使唐仲冕之子,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官至太常寺卿,卒諡“確慎”。

唐鑑是一代理學大師。道光二十年(1840年),唐鑑再次到京師做官,倭仁、曾國藩、吳廷棟,昆竇垿、何桂珍都聚集在了他的周圍,求學於他,著有《朱子年譜考異》、《學案小識》、《畿輔水利備覽》等。

當時的曾國藩其實和我們現在大部分人一樣,以前也寫過日記,但並未發現每日寫日記有這麼重要。而且在寫日記時也存在很多問題。那麼我們寫日記都存在哪些問題呢?

第一:不連貫,不能每天都寫。說白了,就是不能天天堅持寫。

第二:把日記寫成流水賬,經常一整天的事就幾句話就概括完了。

比如:今天某某宴請吃飯,吃飯時去了哪些哪些人,吃了什麼好吃的菜餚啊。等等

又或者: 今天幾個朋友聚會,天南海北的扯閒談等等。

第三 :日記中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並不能完全做到或根本就做不到。每天在日記中寫出:“我明天要怎麼怎麼做,以後要怎麼改正等,但總是往往第二天就做不到了。又如“從明天開始 我要六點起床麼,結果天天都未按時起床。

這樣的話 ,我們即使寫得再好,對自己的人生髮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曾國藩雖然當時已經在翰林任職,但想到自己以往寫日記時犯的錯誤。便向前輩唐鑑和倭仁請教。(備註:由於唐鑑的介紹,曾國藩此時得識倭仁,曾國藩與倭仁訂交後,兩人終身相交於師友之間。烏齊格里·倭仁(1804年~1871年),字艮峰,又字艮齋,蒙古正紅旗人,晚清大臣、理學家。道光九年(1829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侍講、侍讀。清末北京政變後,他以講程朱理學受到清廷重用,擢為任副都統、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兼同治皇帝師傅職。作為“理學名臣”、“三朝元老”參預朝政,在清末的政界和學界都充當了重要角色,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同治十年(1871年),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因病再度乞休。不久病逝,追贈太保,諡文端,入祀賢良祠。倭仁政治態度保守頑固,為同治年間頑固派首領。所著輯為《倭文端公遺書》。)

唐鑑和倭仁告訴他, 寫日記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而不是寫一些瑣碎的事。當然唐鑑和倭仁那是言傳身教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話還想去教導別人自己,那估計曾國藩也不會去請教他們了。

唐鑑每天晚上都要記幾條自省錄,來督責、規範自己。即使在路上,或者有什麼緊急事務也不能打破這個規律。

而倭仁寫日記那就就更牛了,書中這樣描寫倭任寫日記的方法:“每日自朝至寢,一言一動,坐作飲食,皆有札記。或心有私慾不克,外有不及檢查者皆記出”。“每。日有日課冊,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書皆楷字,三月則定一本”。

我們可以從唐鑑和倭仁寫日記的那種執著和堅持裡學到一些怎樣寫好日記的方法和經驗。

首先,要把寫日記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記要用楷書來寫,這樣才論反映一種誠敬的心態。

其次, 日記的作用是“研幾“”,幾就是細節,就是要抓住生活中的細節,透過每一個細節來改變自己。而不是在細節上輕輕滑過去。一個細節滑過,整個自我管理的工程都可能垮塌,所以在寫日記時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動,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動,甚至要反思自己、檢查自己大腦中轉過的每一個念頭。這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做人做事要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最後,日記中所寫的、所反思的,應堅決執行,不能只說不做。

這一點 ,以曾國藩“戒菸”、“戒夜不出門、“不再與人吵架”、“戒色”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曾國藩在後來寫日記中所提到對自己自身缺點如何改正,他都無時不刻地在邊反思邊督責自己怎麼改。

現在想想,古代的聖賢人士甚是不易。單從他們每天堅持寫日記這點就相當的不容易。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沒什麼好書寫的工具,比如:鉛筆、鋼筆、圓珠筆,要寫個什麼詩歌、文章之類的還得慢慢磨硯,而且書寫工具用的還是毛筆。不像現在,大部分人都是用電腦打字、平板電腦、智慧手機來寫。用鋼筆、圓珠筆來書寫的都已經少之又少,而用毛筆來書寫的要不就是書法愛好者,要不就是書法家了。

到這裡,我就在想,如果,我們現在就開始學習唐鑑、倭仁、曾國藩等聖賢人,每日堅持寫日記並利用現代網際網路各種社交平臺釋出自己的每日寫的日記,不知道幾年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會不會像曾國藩他們一樣無論是才學還是氣質都有很大的提高?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會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