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宦難傳——令大明墜入深淵的魔鬼

宦難傳——令大明墜入深淵的魔鬼

宦難傳,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宦官作亂而導致的王朝危機。歷史上因宦官作亂而導致的災禍不勝列舉,謀逆、篡權、弒主、通寇不可勝書。以漢、唐、明優甚。受近代影視劇的影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明朝可能是宦官作亂最為典型的朝代,耳熟能詳的代表人物就是魏忠賢。他團滅了整個天啟朝的正直派,趕走了三任首輔,朝中幾乎“善類一空”。魏忠賢的禍害主要集中於天啟朝的內部鬥爭,由他帶來的對整個社會及王朝的影響還是比較有限的。本篇說的這位可是整個明朝宦官作亂的起點,而且憑一己之力差點毀了大明王朝的大閹宦。

這個人叫王振,今河北蔚縣人。入宮前是位知識分子,還當過地方官辦學校的老師。後來不知道犯了什麼罪被流放到偏遠地區守邊境。此時的王振急於想擺脫當前的困境,正好此時宣宗皇帝下令“有子女的人可以淨身入宮”。王振聽後話不多說,手起刀落閹了自己(是個狠人),然後進入皇宮當了太監、宮女的老師。

憑藉著知識分子的背景及以往當官辦老師時的權術鬥爭經驗,入宮後的王振如魚得水,很快獲得了宣宗皇帝的青睞,被派任給太子朱祁鎮(英宗)作侍讀。並升任為司禮監太監。不得不說這個人能力相當之強,他不僅獲得了宣宗皇帝的信任,太子朱祁鎮也非常地怕他,從來不敢直呼王振的名字,而以先生稱呼。王振的野心及控制慾極大,他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老謀深算的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並佈局未來掌權的基礎。

王振非常清楚,自己只是憑藉一些文才與觀色能力而獲得宣宗的認可,如果他想要有更大的作為就需要進入到王朝的權力中心,而此時的宣宗朝堂掌控在“三楊”手中,這些文官如果對他有意見那他這輩子也只能陪太子讀書。所以他費盡心思地來討取“三楊”的歡心。讓“三楊”誤以為他是個忠君愛國之人,放下對他的戒心。

除了三楊之外,宣宗死後,英宗的祖母張太后也是能影響整個王朝政局的關鍵人物。這位張太后非常敏銳,這些多年在深宮的冷眼旁觀對於王振的所作所為略知一二。有一天他把王振找來對他說:“我本來是要殺你的,因為皇帝與大臣們的求情我才饒過你。你以後要好好侍候皇帝的起居,不可干預國事”。這件事把王振著實驚出了一身冷汗,要不是自己有遠見提前取得了文官的信任,或許現在已經是一具屍體。為避免自己“英年早逝”,從此不敢小瞧這位太后,而是潛伏起來等待機遇來獲取她的信任。在“廖謨仗死驛丞”的案子中透過一番大公無私的言論成功獲取了張太后的信任,從此小命無憂。同時也慢慢讓他進入到朝事。

在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張太后病死,同時“三楊”中的楊榮業已離世,楊士奇因為自己的兒子出事也提前退休。只剩一個年老勢孤的楊溥獨留朝中。屬於王振的時代終於來了,他首先乾的第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就是把朱元璋立在宮中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禁牌除去,讓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留把柄。其後獨攬大權,賣官鬻爵。整個英宗朝被他攪得烏煙瘴氣。

整個明朝的宦官專權,自王振始!王振的權術與斂財套路為後朝後代的大宦官提供了可參考的模板,像後續的劉瑾、魏忠賢等幾乎就是復刻了王振的路數。

但王振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是後朝任何大宦官做不了,也不敢做的!這件事讓他因此喪命,也差點讓整個大明朝亡國。

正統十四年七月,瓦剌分四路騷擾明朝內境,瓦剌首領也先親率中路大軍攻陷大同,大同參將吳浩戰死。面對瓦剌也先氣勢洶洶地進犯。王振卻突發奇想讓英宗效仿成祖率軍親征,成一世英名。英宗從小就畏懼王振,對王振言聽計從。而這就急壞了各位大臣,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不可輕率六師出征。而王振挾持英宗擺出一副我不聽、我不聽的姿態,命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師,英宗與王振率領群臣與五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討伐也先。由於事出突然,供應五十萬大軍的糧草準備不足,對本次軍事行動非常不利,而英宗在王振的挾持之下一意孤行釀成了後續的悲劇。

糧草不濟加上對也先的恐懼,在行軍路上軍心不穩,兵士疑懼。當大軍進入到大同後,王振從大同鎮守太監郭敬處瞭解到了也先大軍的狡詐與可怕,成一世英名重要,但小命更重要,於是第二天就下令班師回朝。退兵路線他本來想讓大軍經過他的家鄉,在父老鄉親面前顯示一下威風,已經向他家行進了四十多里路了又怕大軍踩壞他莊園的莊稼,於是又下令大軍調頭往宣府方向走。幾天後大軍來到宣府。這一路上也先大軍也沒閒著,一直在追擊明朝的軍隊。從軍的成國公朱能、永順伯薛綬等作為斷後軍隊皆戰死。又過了幾天,明朝軍隊在也先的追擊下狼狽地逃到了土木堡,這裡也將成為埋葬王振與明朝五十萬精銳的墓地。

在明軍到達土木堡的第二天,也先派使者來與明軍講和,王振看到瓦剌軍撤退又派了使者來講和輕率的以為危機已除,就命將士在水邊休整。在一個多月的驚疑、恐慌的高壓下,明軍將士早已不堪其乏,爭先恐後地脫下衣甲跳入水中。

在明軍到達土木堡的第二天,也先派使者來與明軍講和,王振看到瓦剌軍撤退又派了使者來講和輕率的以為危機已除,就命將士在水邊休整。在一個多月的驚疑、恐慌的高壓下,明軍將士早已不堪其乏,爭先恐後地脫下衣甲跳入水中。就在此時瓦剌軍從四面八方殺到,高呼“把刀槍放下不殺”,明軍嚇蒙了,齊齊把兵器放下,這正中瓦剌軍的下懷,瓦剌騎兵揮刀砍殺,被殺的明軍士兵多得都把河流堵塞了。除了士兵外,本次出征的隨軍大臣包括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五十多人皆戰死。

王振在混亂中準備奪馬而逃,卻發現被一猛人攔住,此人滿眼血絲、咬牙切齒,王振平息慌張一看是護衛將軍樊忠,只聽樊忠大喝一聲“吾為天下誅此賊”,策馬奔向王振,用馬鞭把王振活活抽死。

英宗在親兵的誓死保護下始終突圍不出,他或許是意識到了什麼,也不打,也不跑了,下馬向南席地而坐,似若有所思。最後被一瓦剌士兵擒獲,做了瓦剌軍的俘虜(直到一年後被瓦剌軍放回)。

王振由於私心竄梭挾持英宗率軍親征釀造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敗,這次戰敗讓明朝損失了近五十萬的精銳以及五十多位朝中大臣。把如日中天的明朝徹底逼向了絕境,要不是後來于謙危難之時的挺身而出,代宗不得已間臨危登基穩定大局,明朝或許就此斷送於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