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探究三國蜀漢的“神秘人”—閻宇

閻宇的資料基本上就《三國志》、《華陽國志》中的寥寥幾句話,這就造成了他“三不明”的形成:家世不明、功績不明、結局不明。

探究三國蜀漢的“神秘人”—閻宇

閻宇在蜀漢歷史中第一次出現是257年以右將軍銜接替張松之子張表出任庲降都督,這是在南中地區;258年,閻宇又接替生病返回成都的宗預轉任永安都督,接替他統領南中事務的是永昌太守霍弋(估計霍弋是資歷不夠),閻宇這是到了江州;而到262年,黃皓準備罷黜姜維而讓閻宇統領蜀國軍事事務,表明這是準備讓閻宇去武都了?

非常巧合,成都、南中、江州、武都是蜀漢紡織品銷售的四個重要節點,為什麼都和閻宇的履歷重合呢?

一不明,閻宇的家世。

《華陽國志》:“閻宇,字文平,荊州南郡人”。關於閻宇的來歷就這麼點字,但按照蜀漢後期的官員選拔來看,能出任重要職位的基本上都是“二代”。閻宇要是二代的話,那麼在蜀漢官員中就只有前巴西太守閻芝了(還有一位是新參軍、建義將軍閻晏,但這位沒有事蹟,無法關聯)。可惜閻芝只在《三國志·馬忠傳》裡有一處,再有就是《後出師表》中有提到過名字。

關於閻芝的來歷,在《後出師表》中被歸類為“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那麼他是荊州人氏的可能性非常大;再有,閻芝是劉備徵東吳時期在任的巴西太守。這個職位在劉備入蜀初期是張飛擔任,可見這個職位的重要,是聯通荊益和漢中等地的重要節點。即使在219年張飛昇任右將軍後,但張飛並沒有回成都,而是繼續在這裡主持軍務,這個時間節點估計就是閻芝任職時間的開始。那麼關於閻芝也就大致能判斷:他是隨張飛一同徵蜀和治理巴西郡的荊州人士,是張飛麾下的重要官員,畢竟能接張飛的班,張飛的意見就是很關鍵的。

閻芝大概在229年前後去世,如果閻宇是閻芝的子侄的話,那麼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就不能被忽視:馬忠。

因為在劉備夷陵之敗時,馬忠受閻芝指派帶兵去永安救駕,從而被劉備欣賞進而授意諸葛亮重用,馬忠因此成為了“中央級後備幹部”。在這個意義上,閻芝算是馬忠的“舉主”,這個提拔舉薦之恩可是非常大的。

馬忠,在諸葛亮南征時是能夠獨立領軍一路的將領,然後又出任庲降都督;在興勢之戰時期,馬忠是代替費禕在成都平章國時的蜀漢最高階官員,他的政治能量是足夠的。

探究三國蜀漢的“神秘人”—閻宇

那麼閻宇的仕途軌跡就可以推導了:隨馬忠南征,在庲降都督府開始任職。那麼閻宇接觸的什麼工作呢?作為老上司的子侄,跟隨馬忠擔當親近僚屬,在其麾下要麼是清雅閒職要麼是核心機要。從閻宇早期的名聲不顯看,他應該是後者。那麼南中地區有什麼核心機要工作呢?紡織品外銷。這個生意既是蜀漢國家財富的重要來源,也是地方督撫大員統兵養士的一項重要福利,由閻宇承擔,既是對他的信任,更使他能夠掌握實權利益,這是馬忠在回報老上司得舉薦恩情。

透過閻宇在蜀漢官場特別會“來事”這一特點,也能看出閻宇對把握和交換各種政治、經濟資源的運作充分和手法純熟(“宿有功幹,於事精勤”)。而馬忠的短暫主持國務,也為閻宇提高了平臺和增加了機會,閻宇與黃皓搭上線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透過雙方掌握的紡織品生意的工作關係(黃皓是有掌內庫的權責的),從日漸親近到黨同內外也就順理成章了。閻宇雖然黨附黃皓,但並不是完全以黃皓的好惡為標準,他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是很溫潤圓滑的。

馬忠在249年去世。閻宇從249年到257年的事蹟沒有記錄,但這八年恰恰是閻宇仕途的重要時期,他在哪裡任職?幹什麼?

257年閻宇任職庲降都督,一年後轉任永安都督,但他在南中任上卻得到“宿有功幹,於事精勤”的評價。透過這個評價是怎麼得來的和當時庲降都督府內的官員結構完全能夠推斷:在馬忠去世後,閻宇依然在庲降都督府內承擔錢糧絹帛的後勤“濁務”,因為此時的庲降都督張表、副都督楊戲都是“名士”。可以說在馬忠去世後的庲降都督府是武靠張嶷,文靠閻宇。而這八年也是閻宇逐漸黨附黃皓的過程,這也是閻宇在257年能夠接替張表出任庲降都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熟地熟事熟,原地提拔轉正。

而不明,閻宇的功績。

閻宇是沒有參加蜀漢在北邊的歷次戰役的,而在南中地區平夷獠,一個是張嶷一個是霍弋,也沒有閻宇什麼事,那麼為什麼會有“宿有功幹,於事精勤”這個評價呢?還是因為閻宇在軍事後勤方面的經營排程的功績和能力。而“精!勤!”可不只是說業務能力啊!

閻宇從南中轉任永安都督,應該是又被“壓擔子”了。因為在蜀漢東部能夠擔任獨當一面的大員都必須具備一項重要能力:外交!鄧芝、宗預都曾是出使東吳建立起良好的蜀吳關係的人員。閻宇能夠出任這一職位,表明他的處事能力,得到了蜀漢政權的認可。而蜀吳之間的紡織品貿易也是維繫兩國友好的重要物質基礎,由熟悉業務的閻宇來主持,也體現了劉禪對他的信任。

在262年姜維在侯和作戰失利後,來自諸葛瞻對姜維不斷北伐的反對和黃皓對姜維的厭惡,閻宇就成為了當時宮中府中都認為可以接替姜維的人選。因為要廢除姜維的領軍權,必然要閻宇去武都方向收服其僚屬部曲,用閻宇這個熟知軍旅後勤和各種養兵之法的“專業人士”是能起到見效最快和動盪最小的作用的。黃皓推舉閻宇接替姜維的最大考量就是要把對北線紡織品貿易牢牢掌握在劉禪一系手裡;而閻宇指揮作戰能力的薄弱,反而使他成為了諸葛瞻“保境安民”政策的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宮中府中一起“倒姜維”的打算應該是被劉禪否決了,因為劉禪是姜維領軍的最大支持者。不過劉禪倒不是要支援北伐中原,北伐只是劉禪應對諸葛瞻的一個政治手段。

三不明,閻宇的最後結局不明。

在《三國志》中記錄了在蜀漢滅亡之戰中,閻宇帶兵回援成都的事蹟。可到底他參沒參戰?降沒降魏?是否死於“二士爭功”?蜀漢滅亡後是否入洛陽等等,統統沒有記錄。這可是蜀漢的“方面級別”的高階官員啊!可是真的沒有。

關於閻宇的結局,我只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做一個推斷。但需要申明一點就是推斷中的內容是不帶有褒貶意思的。

閻宇作為大半輩子都從事軍事後勤業務和熟諳“養兵之法”的將領,在官場、商場都是非常會“來事”的一個人,他的處事原則往往更偏重於現實性考慮。那麼在諸葛瞻綿竹敗亡、劉禪開城投降的蜀漢結局下,閻宇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閻宇的選擇或許就是“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吧。具體做法就是:散其部眾,潛歸鄉里。這個套路並不稀奇,當年董卓事敗身死後,李傕郭汜就曾經打得這個主意,只是被賈詡勸止住了,但這世上又有幾個能像賈詡那樣具備“反向思維”的人呢?

至於下定了決心後,閻宇的精明也就能夠體現出來了。“潛歸鄉里”並不是回他原籍荊州南郡,他要麼是回巴西郡,要麼就是去南中。趁成都“二士爭功”之亂,曹魏對蜀漢政權的清理只侷限於明面上的蜀漢官員,而無暇顧及基層世家豪強的機會,憑藉過往紡織品貿易建立起的人脈關係,透過聯絡世家豪強繼續開展對外紡織品生意(生產和銷售)為依託,迅速形成利益共同體,完成對個人和家族進行的隱藏和變遷;同時要看到,在蜀漢滅亡後,羅憲、霍弋等“老同事”是一直任職到晉朝的,這些政軍關係也是閻宇能夠隱姓埋名的最大憑恃。

至於陳壽為什麼在《三國志》中不寫清楚他的下落呢?或許陳壽是真的已經把閻宇“遺忘”了吧。(陳壽的舉主裡面可是有羅憲的)

最後,東漢益州巴西郡的閻姓是來自東漢閻顯——-閻穆這一脈。在三國時期,這一脈的名人是閻圃,他是曹操徵漢中後隨曹操北返,遷居河南的。這一脈與閻宇的荊州閻姓應該是相去甚遠的。

全文完。

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螢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賬號!

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援!

探究三國蜀漢的“神秘人”—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