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秀稱帝近二十年才在大臣逼迫下立元成哀平帝之廟進行祭祀

按照官方說法,劉秀是劉邦九世孫,但是劉秀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後期,劉氏皇族的子孫遍佈天下。《漢書·平帝紀》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可見,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族後裔的數量是何等地龐大。劉秀的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陽,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裡,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但是東漢一朝都一直自詡為西漢延續。還要說明的一點,東漢西漢是後世的叫法,在當時不可能這麼稱呼,他們的國號都是漢。而如果他們要是說到自己的時候,不管是劉邦還是劉秀,甚至包括後來的劉備,都是自稱大漢的皇帝。而出現這個這樣的情況,其實僅僅是後人為了方便記憶,否則歷史上也就會出現很多的漢朝了。

漢景帝生長沙定王劉發,劉發生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鉅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令劉欽,劉欽娶樊嫻都,生劉秀。劉秀這一支也叫舂陵劉氏,舂陵在今湖北棗陽縣。

1、“讖緯”學說

“讖緯”是經學與迷信相結合的產物。“讖”的意思是一種帶有神秘性質的 預言。“緯”出於“緯書”,“緯書”則 是相對於“經書”而提出的名號,“經”與 “緯”的本意分別指絲織物上的縱線與橫線,因緯書依附於經書,就如絲織物上橫線與縱線相配一樣,所以得此命名。

劉秀稱帝近二十年才在大臣逼迫下立元成哀平帝之廟進行祭祀

王莽

緯書是假託孔子的釋經之書,由於其中也含有讖語, 所以後來將“讖”、“緯”合稱,這就是“讖緯”一詞的含義與由來。西漢時董仲舒用陰陽五行學說來推知災異,預測吉凶,這成為讖緯之學的由來。由於讖緯常常與迎合或勸諫君主有關,到了西漢末年,具有御用色彩的今文經學演變為讖緯之學,讖緯成為政治謎語的代名詞,在改朝換代之際往往為圖謀帝位者大加利用,王莽篡漢與劉秀復漢均有讖緯在先,東漢末年,分立三國的曹、 劉、孫三家也紛紛引用和製造讖語以自命。

到了南朝,官府開始禁止讖緯之學。後來隋煬帝在全國範圍內搜查讖緯之書,一律焚燬,並且制重罪懲戒私藏者,經此劫數,讖緯遂成絕學。

2、赤帝九世說法

從黃帝算起,孔子是第九位聖人,漢是第九代王朝,漢高祖劉邦當然就是第九位受命帝王了。由此我們意識到讖緯中多處出現的“九世”云云,可能和劉邦有關。

《後漢書·祭祀志》載:建武三十年(54年),群臣要求劉秀封禪泰山,被劉秀拒絕;兩年後劉秀夜讀《河圖會昌符》有“赤劉之秀,會命岱宗”之文,“乃詔(梁)松等復案索《河》《洛》讖文言九世封禪事者,松等列奏,乃許焉”,於是舉行了封禪大典。劉昭注引用了《東觀書》所載梁松等人的奏疏,其中提到:“《河》《洛》書,赤漢九世當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劉秀封禪時命人上泰山立石刻文,還引用了其中幾條:“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則封,誠合帝道孔矩,則天文靈出,地祗瑞興。”“帝劉之九,會命岱宗,誠善用之,奸偽不萌。”“赤漢德興,九世會昌,巡岱皆當。”“天地扶九,崇經之常。漢大興之,道在九世之王。”

劉秀稱帝近二十年才在大臣逼迫下立元成哀平帝之廟進行祭祀

劉秀

東漢人認為這些文字中的“赤帝九世”、“帝劉之秀”等皆指劉秀,因為劉秀是劉邦九世孫。如果這確是其作者的本意,那麼這些讖語就肯定都是劉秀起兵後甚至稱帝后才成文的。

然而如前所述,讖緯可能在平帝末年已經被編輯在一起,形成一個本子。其後人們要增添內容,大概主要是靠在已有的本子上“增損”字句,而很難再大規模編造新內容了。王莽末年,卜者王況對魏成大尹李焉說:“漢家當復興。君姓李,李音徵。徵,火也,當為漢輔。”遂為李焉作讖書,言“文帝發忿,居地下趣軍”等等。這部讖書就沒有託名於黃帝、孔子等先聖,也未採用《河圖》《洛書》《七經緯》的形式,只是假借漢文帝之口,其性質與王莽的“符命”相似。

公孫述在成都稱帝號曰:“白帝”,利用讖緯以“感動眾心”,則引用《錄運法》《括地象》、《援神契》等已有的讖緯並加以曲解,而未編造新的讖緯,劉秀進行反駁時同樣引已有的讖緯為依據。

不過,“赤帝九世”的頭銜也不是一下子從劉邦頭上轉到劉秀頭上的,中間還經過成帝的一次倒手。西漢十二帝依次是: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孺子,成帝正是第九代。從世系推,成帝是元帝子,元帝是宣帝子,宣帝是武帝曾孫,武帝是景帝子,景帝是文帝子,文帝是高祖劉邦子,則成帝又是劉邦九世孫。王莽所頒《符命》:“新室之興也,德祥發於漢三七九世之後。”“三七”即二百一十年,“九世則指成帝。可能在哀、平之際“九世”的頭銜已被某些緯作者安到了成帝頭上,相應的“十代”、“十世”、“十一世”則指哀帝和平帝。及王莽末年劉秀興起,“九世”的頭銜又被移到劉秀頭上,“帝劉之秀,九名之世”一語,無論是否經改字而來,都只有此時才可能出現。其後,“十世”和“十一世”也分別歸了東漢明帝和章帝。

劉秀稱帝近二十年才在大臣逼迫下立元成哀平帝之廟進行祭祀

劉驁

因為按照輩分算起,劉秀和漢成帝是一輩,所以才有“赤帝九世”的合理推論。所以在祭祀上終漢一朝,雖然有所反覆,但是元帝以後的三帝一直未能與之前漢帝合祀。也就是說劉秀宗統,最終是以宣帝為祖,以元帝為父的。

3、東漢祭祀

建武元年,劉秀在洛陽立廟祭祀高祖、文帝、武帝三位西漢皇帝,次年佔領長安後,才將西漢十一位皇帝統一立廟祭祀。因為漢朝實行的是“七廟制”,有了高祖、文帝、武帝廟後,再建當世皇帝的四親廟(從自己往上數四代)就行了,本來劉秀需要建立西漢元帝、成帝、平帝、哀帝就行了,但是劉秀因為私心,將四親廟建成自己這一支的四親廟(就是劉秀自己的高祖父劉買往下四代),組成了七廟。因為儒學尊重正統,東漢既然宣稱繼承西漢,就應該祭祀西漢的四位皇帝,到了建武十九年(43年),劉秀在大臣的逼迫下,重新建立了以西漢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為祭祀物件的四親廟,只是元帝在洛陽祭祀,其他三帝在長安由當地官員代為祭祀。

按說皇帝駕崩後入太廟,劉秀應該和西漢的皇帝在一座廟中,但劉秀駕崩後,漢明帝即位,重新建立了劉秀的世祖廟,沒有和西漢十一帝一起祭祀,以後所有的東漢皇帝駕崩後都入世祖廟,作為劉秀一支和西漢的區別。

其實不光是東漢是這樣的情況,蜀漢的太廟中除了供奉西漢的皇帝之外,東漢的這些皇帝也都是被供奉在他們位於成都的太廟中了。誰讓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的後人了,而且還繼承了漢代的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