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始皇為何要稱自己為“朕”?將朕字拆開,就得到答案

在很多古裝影視作品中,人們時常能夠聽到古代皇帝的自稱,例如“孤”、“寡人”等等,而最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皇帝自稱,為“朕”,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清朝,康熙皇帝開創了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而康熙皇帝在批閱奏摺時,則喜歡在奏摺上硃批——“朕知道了”,皇帝自稱為“朕”,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秦始皇。

秦始皇為何要稱自己為“朕”?將朕字拆開,就得到答案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於此同時,秦朝也統一了文字、度量衡、貨幣和車轍,從此之後,中原大地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除此之外,秦朝也做出了許多的創新,例如修建長城、建立郡縣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等等。

從歷史貢獻上看,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而當時秦始皇也自認為自己的功績蓋過了三皇五帝,於是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自創“皇帝”一詞,寓意“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此之後,皇帝便是古代封建帝王的正式稱號。

秦始皇為何要稱自己為“朕”?將朕字拆開,就得到答案

有了稱號之後,還要有自稱,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夏朝的帝王自稱為“後”,春秋戰國時期的帝王自稱為“王”,秦始皇聽取了李斯的建議,秦始皇二十六年開始,便自稱為——“朕”,一直沿用至清朝。

那麼,秦始皇所採用的“朕”字,有何寓意呢?

首先,在秦始皇之前,朕並不是皇帝的專屬稱謂,而是“古者尊卑共稱朕”、平民百姓也能自稱為朕,例如,《離騷》中就曾寫道“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莊子》中也曾寫道:“

體盡無窮,而遊無朕

”,這裡所說得“朕”,是我的意思。

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秦始皇要將“朕”字奪來,成為自己的專屬稱謂,此後平民百姓不能再稱朕,在古代的皇權社會下,也不是不可以的。

秦始皇為何要稱自己為“朕”?將朕字拆開,就得到答案

秦始皇之所以採用“朕”字作為自稱,有兩層含義,其一“朕”字也指代船隻上的細微裂痕,因此,與“孤”和“寡”一樣,是人君謙稱。

其二,將“朕”字拆開來看,便是答案。很多人納悶,將“朕”字拆開,不就是“月”和“關”嗎?其實這裡所說的,是“朕”的古體字,古體字的朕拆開,便是“舟”和“灷(zhuàn)”

秦始皇為何要稱自己為“朕”?將朕字拆開,就得到答案

遠古時期的文明,都是沿著河流發展起來的,四大文明古國皆如此,而華夏文明,則是沿著母親河黃河與長江發展起來的。沿河文明最為重要的是舟,有了舟便有了獲取資源和出行的權力。除此之外,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對於火的運用,在遠古時期,保留火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灷”字,便是火種的意思。

在遠古部落社會,無論是船隻,還是火種,都是有部落中的首領保管,因此,“舟”和“灷”都是權力的象徵,而二者組成的“朕”字,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這是李斯建議秦始皇採用“朕”作為自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