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蔡倫後裔今訪(一)

七年前,我陪東方造訪蔡潤老人。那年,蔡老78歲高齡。

蔡倫後裔今訪(一)

蔡倫第86代蔡潤和 《蔡氏譜系碑》

實際,此之前,我就曾慕名借訪到蔡老家裡,對“龍亭系”杜村和東西二溝蔡倫後裔挖掘調查,尋蹤覓跡。

那麼,蔡倫到底有無後人?如果有,會在哪裡呢?現在的情況又怎樣?

帶著同樣的課題,七年後,筆者又登臨拜訪蔡潤老人。

蔡倫後裔的前五通石碑

家住洋縣龍亭鎮杜村已八十有五的蔡老說,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聽曾祖父蔡永明講,蔡倫在龍亭的時候,與龍亭亭長王萬科相好。王萬科將三子當中最年幼名叫興兒的過繼給蔡倫,蔡倫總算給自己有了備份和接力,蔡興便成為始祖蔡倫第一代傳人。

漢安帝建光元年(121),蔡倫死後,為避滅門之禍,蔡興一家從漢江北岸龍亭隱居到漢江南岸的祁子山。祁子山,就是現在的金雞山,距龍亭較遠且偏。群山環繞,荒無人煙。蔡興到那裡後,墾荒躬耕,繁衍分櫱,便有了蔡家坡的地名。

蔡潤童年時即隨父輩到本縣黃安鎮祁子山底蔡家坡、原貫溪鄉白廟村牌碼、槐樹關鎮蔡河和龍亭蔡倫墓掃墓。白廟村在哪?就是今洋州街道白鶴村,牌碼即天寧寺橋東。起初,他對參加這些活動並無興趣,對蔡倫到底是什麼人也不清楚。高小畢業後,透過對幾處古墓古碑逐步瞭解,他才發現在他的精神世界裡,流淌著別人所沒有的東西,這是從很早很早以前就傳承下來,肩負著一種特殊的使命。

那些古碑當中,留給蔡潤印象最深的有6通。一通宋碑,一通明碑,四通清碑。記得宋碑(已失)的首行寫著:“蔡氏居白廟村者,與蔡家坡蔡姓同宗也。大業六年漢江暴溢,溺宅而毀地,不可居焉。”蔡家坡瀕臨漢江,緊靠祁子山。早在隋煬帝大業六年(610),那裡的蔡姓戶族就遷到了白廟村。

第85代蔡成枝

上世紀70~80年代,蔡潤便帶著這種使命,跑遍了蔡家坡和白廟村等地,抽絲剝繭,搜尋因歷史和社會等原因造成對蔡倫研究中斷的更多話題。

1986年,蔡潤在白廟村的一個橋涵內,終於發現30年前他在那裡親眼所見的《蔡氏譜系碑》。碑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所立,稱:“蔡氏居洋邑東者三處,由漢迄今,人稱老戶。東西二溝蔡姓與白廟村蔡姓,實同宗也,皆出漢龍亭侯蔡公倫之苗裔者。”

同年5月4日,蔡潤將該碑捐獻給龍亭蔡倫墓祠。蔡潤說:“這裡的蔡姓人家年年掃墓,碑石記憶猶新。1958年當地修渠修路時被抬走。”

歷朝歷代,白廟村蔡姓戶族,人丁匱乏,又因各種原因接連有人離鄉背井,浪跡天涯。明王朝末年,時局動盪,族人更是顛沛流離,離群索居,許多人無家可歸。但他們的行輩意識卻在加強,按既定的輩分取名就是典型的一例,如“良、天、永、長、成、克”等輩,在蔡河表現得尤為突出。於是,蔡良善和蔡良治、蔡良文、蔡良謀、蔡良成“良”字輩的前九代(九世祖),於400年前的17世紀初舉族北移,住在了距白廟村一個較遠的山凹,後叫蔡河(現屬洋縣槐樹關鎮)。那裡一山二溝,草木蔥蘢,十分僻靜,又稱“東西二溝”“東蔡西蔡”。

《蔡氏譜系碑》載:“明末世亂,眾族人避難千盤,為寇所困,倖存者什(shí)一,以墳墓多而人煙少也。”到“良”字輩,才真正穩定下來。在蔡河,他們也就成了上九代與下九代的分水嶺,直至現在。

2008年元月去世、享年91歲高齡家住西溝的蔡成枝老人健在時說,他們的前輩都不直呼蔡倫的名字,而稱“蔡耒(lěi)陽”“蔡龍亭” 或“蔡太僕”,用出生地、封地、官爵冠名,表示尊敬。他還說,在他爺輩手裡遭遇過一場火災,家族原有的一冊《龍亭堂蔡氏世系》的家譜被燒去大半。他曾親眼看到祖父蔡永忠,在蔡氏譜系中被排為第83代和堂號為“桂陽蔡”“守玄堂”字樣,自不待言,遠侄蔡潤是第86代。

蔡良善是蔡潤的五世祖,即蔡倫第81代,父名蔡滿。為管理始祖蔡倫墓方便起見,嘉慶十六年(1811),蔡良善離開東西二溝入住龍亭杜村。35年後的1846年,思親心切的蔡良善回西溝為早已作古的父母立碑。迄今碑還在,但落款處除“大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八月”和“奉祀男蔡良善立”的字樣外,其餘碑文都已語焉不詳,難以辨認。

蔡良善死後,孫蔡永明和曾孫蔡金魁、蔡金炳又於咸豐三年(1853),在龍亭大(dài)龍山為他立碑記事(已毀)。蔡潤記得,碑中載有“良善忠愛先祖,嘉慶十六年杜村居焉”的話。

在東溝北側名為燈盞窩的山坡上,現有一通記載其先祖蔡良成夫婦的墓碑,是曾孫蔡緒發、蔡恆發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為54年前道光二十九年(1849)所立原碑的重修之碑。碑文是“良”字輩孫蔡氏83代家住西溝的族長蔡永芹(蔡芹)老人所撰。寫道:“先君子諱良成,居行四,豁達暢快人也,鄉曲稱俠豪。”“(妻)勤儉持家,賢於敬姜。”蔡良成的六世孫——蔡倫第87代蔡正虎(退休教師)又是當代另一位蔡氏的守墓者,他要和叔父蔡潤一起,共同把“蔡倫的話題”,傳給子孫後代。

每年,他們自發組織到蔡倫墓祠掃墓。從東西二溝去蔡家坡、白廟村掃墓路遠,不便組織。民國初年,他們從蔡家坡揹回一袋土,封土為墳,在本地掃墓。此後,到蔡家坡、白廟村等地掃墓,就只有杜村蔡姓一戶。

蔡倫後裔今訪(一)

西溝石碾

至今,西溝還有一臺於1831年打磨的石碾。碾盤一側所刻“道光十一年二月十六日蔡良治蔡良文”16字隱約可見。蔡正虎講,東溝也有一臺同樣的石碾,早年他經常看到,只可惜後來被埋在了地下。署名很可能是蔡良謀、蔡良成,打磨時間也很可能是同一時期。

(《蔡倫紙話》選編三十一)

(文/沙鷺)

歡迎走進“五色石文齋”。如果您喜歡,請點選關注,也歡迎您分享、評論。在這裡隨時有精彩的文章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