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

文/鄭毅龍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

前言:永樂初,胡儼與解縉同觀進士榜,解縉以胡儼非進士出身戲曰:“大丈夫必得黃榜書名耳。”胡儼笑曰:“彼亦有僥倖得之者。”明初之方孝儒、胡儼、楊士奇皆非進士而名擅一時。(明)王瓊《論官制》雲:“進士未必皆優於舉人,舉人未必優於貢士。進士、舉人、貢士之外未必無異才異能之士。”今洪崖山房重建於豫章十二坊興道坊4號,顧玉純非遺“宣紙刺繡”館於其中。顧氏以金針作筆,絲線為墨,似文士揮毫,水墨淋漓,可證王瓊所言非虛。又繡《洪崖山房圖》,借胡儼詩云:“顧郎胸次如摩詰,丘壑能令畫裡傳”,庶幾“技近於道”,與山房相得益彰。

十字街頭是吾廬--胡 儼 洪崖山房

憶著洪崖三十年,青青山色故依然。當時洞口逢張氳,何處人間有傅顛。陰瀑倚風寒作雨,晴嵐飛翠暖生煙。陳郎胸次如摩詰,丘壑能令畫裡傳。

憶著洪崖三十年,夢中林壑思悠然。天邊拔宅神遊遠,樹杪騎驢笑欲顛。風動鶴驚蒼竹露,月明猿嘯綠蘿煙。覺來枕上情如渴,此意難將與俗傳。

憶著洪崖三十年,幾回南望興飄然。展圖每覺雲生席,握髮還驚雪上顛。夢入碧溪唫素月,手攀丹壁出蒼煙。求田問舍非吾事,欲託詩書使後傳。

——(明)胡儼《題洪崖山房圖詩》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

(明)陳宗淵《洪崖山房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洪崖山房主人胡儼(1361-1443),字若思,號頤庵,南昌人。博極群書,天文地理,律歷醫卜皆通其說。洪武二十年(1387)舉人,次年會試中副榜,授華亭教諭。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餘干縣令。建文元年(1399)任桐城知縣。建文四年(1402)以“學足達天人之際,智足資帷幄之籌”被薦於朝。永樂元年(1403),解縉再薦,授翰林院檢討,與吉水解縉、吉水胡廣、新幹金幼孜、泰和楊士奇、建甌楊榮、永嘉黃淮七人同直內閣(文淵閣),尋升侍讀。永樂二年(1404),升左諭德兼侍讀,尋升國子監祭酒。永樂八年(1410),朱棣北征,以祭酒兼侍講掌管翰林院事,輔導皇太孫監國。洪熙元年(1425),以疾乞休,授太子賓客致仕。

胡儼在國學二十餘年,朝廷大製作凡修《明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天下圖志》,皆推總裁。胡儼“自處淡薄,衣食僅足。方岳重臣俱待以師禮。”禮部尚書李賢雲:“胡頤庵急流中勇退人也!為祭酒以師道自重,文廟亦寵之,公卿莫不加敬。士由太學出至顯位者執弟子禮益恭,儼遂名重天下。”

史上急流勇退者范蠡、張良寥寥數人而已。胡儼萌生退意始於退休前十年。永樂十三年(1415)冬,55歲的胡儼請中書舍人陳宗淵作《洪崖山房圖》。次年春,胡儼為作《洪崖山房記》自述原委。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

(明)胡儼《題洪崖山房圖詩》

胡儼家本在南昌城內東湖旁,“餘家寓城中,闤闠浩嚷,人事往來,喧囂塵土無虛日。”其《村居即事》詩云:“住鄰高士傍東湖,歲遠人家雜遝居。”《歸田四時樂》:“敝廬舊傍東湖曲,城市塵埃常碌碌。”年幼時,“每臨南浦之清波,挹西山之白雲,未嘗不慨想洪崖幽勝,欲結廬其間,以勤所事。”今宦遊南北三十年,“卒牽塵務,不得遂其志也。”胡儼希望“他日苟得歸老故鄉,買田築室于山間,益勵餘齒,課子孫耕桑讀書,為太平之民。”豈非“不亦美哉!”

為《洪崖山房圖》題跋的好友胡廣亦云 “先生家住豫章城,志在洪崖白雲裡。”但是“只今作官未可去,要竭丹衷報明主”,並預言胡儼“他年力衰始謁還,移家便向洪崖山住。”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

(明)胡廣《題洪崖山房圖詩》

胡儼65歲自請退休,回南昌又生活了18年。因為《洪崖山房圖》中的種種願景,後人理所當然認為他得償所願,買田築室於洪崖。但是,豫章堂主陳弘緒有不同意見,其《江城名跡記》載:“胡頤庵先生宅在進賢門外距南關半里許”,進賢門與南關間周長二里許,中以豫章驛道相通,即今十字街也。陳弘緒言其功成身退後“歸老東湖”,“所云會城闤闠即此處也”。彼時十字街的繁華喧囂絲毫不遜於城內。

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方得以完善。其中既有“窮則獨善其身”的本因,又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精神歸依。胡儼雲:“西山在章水西,洪崖又在西山之西。峰巒秀拔,林壑深邃,嵐光染空”,此“西山所以專豫章之勝也。”而“巖岫四出,雲霞卷舒。幽泉怪石,流峙澗谷”,此“洪崖又專西山之勝也。”而十字街又專城南之勝,(明)熊明遇雲:“(進賢門外)“衡宇相望,竹箭擅美。遠則林障峻崎,近則曲河之溜”,又見“水草之湄,浸潭菰蔣,平煙白葦,引望無際。”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

(明)陳登題《洪崖山房圖》卷首

文人世界的桃花源並不專屬於何處名山勝景,只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則“有好湖山即故鄉”,似王安石之於南京、歐陽修之於開封。所以,胡儼攜《洪崖山房圖》歸鄉後,築室於十字街,仍名為洪崖山房。其《村居秋興》詩云:“閒居南郭外,水竹清且幽。”其《次韻答楊少傅勉仁》詩云:“蕭然一榻病相如,獨臥城南水竹居。”

胡儼六十八歲時《春日村居》詩云:“洪崖好山水,悵望隔幽尋”,洪崖與桃花源一樣是精神家園的符號,雖曾引望數十年,但仍追尋不止,卻未必非至其地不可。

洪崖山房水竹清幽,近枕章江濤,曉暮聆塔鳴。南州高士徐孺子一生恭儉義讓,清貧自守,這位江西曆代文人的精神領袖的墓就離山房不遠,而胡儼的舊居便曾“住鄰高士傍東湖”。正統八年(1443),八十三歲高齡的胡儼無疾而終,葬於數里外的徐家坊懸榻裡,也算是得償所願。

豫章十二坊之洪崖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