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中唯一記載的女將軍,史書居然為她單獨列傳!

她因戰功赫赫,在官修二十四史中,她和眾多男性王侯將相一樣,平起平坐,獨立成傳。這在古代歷史中簡直不可想象,古代的女性名人要載入正史,只能收進列女傳。而她是唯一例外,他就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將秦良玉。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秦良玉第一次亮相是在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中,她跟隨她的丈夫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她的丈夫馬千乘帶兵三千,而她自己別統五百。而且當時戰役李化龍最高指揮官筆下,也特別誇讚“千乘之妻秦氏另自領兵報效,真不愧其丈夫。”

歷史中唯一記載的女將軍,史書居然為她單獨列傳!

這次出征時秦良玉應該還是青春少婦,因為十幾年後馬千乘因為遭人誣陷而病死獄中他們的兒子還十分年幼,所以由秦良玉代領了亡夫的官職。他們的兒子馬祥麟與後來的兒媳張鳳儀也都是可以領兵打仗的驍勇之輩,並且適逢明末烽火,最後各自戰死在明亡之前。不過這是後話,卻可見馬家這個土司世襲家族一門不分男女都是將才,頗有戲曲中“楊家將”的意思,不同於“十二寡婦”的形勢所迫,馬家媳婦顯然一開始在帶兵上就有主動權。

然而秦良玉顯然不是因為成為馬家婦才獲得這樣的技能,她本身也出身一個血性家族,她父親秦葵是一個愛好兵法的貢生,有三子一女。秦良玉的兄弟後來都在她的麾下,哥哥秦邦屏、秦邦翰和弟弟秦民屏還參與對抗努爾哈赤的“渾河血戰”,這是明軍對抗八旗兵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首功也是石柱土司,秦良玉的兩個哥哥也死於這場戰役。

有意思的是她雖為出嫁的女兒,可能是擔負女土司的官職,所以似乎身兼兩個家族的職責。在她哥哥去世後,她上奏要求加弟弟和侄子官銜“以便軍前效用”,足可見她並非暫居丈夫的官職,而是真正在挑起帶領一支軍隊的女將重擔。她與以往我們所認知的“巾幗英雄”最大的不同在於她佔據了自己人生中的主體地位。她在《明史》裡不是“秦氏”而是“良玉”,他的丈夫與她需要並稱“良玉夫婦”,這樣的記述是極為罕見的。

歷史中唯一記載的女將軍,史書居然為她單獨列傳!

而一個歷史人物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也備受推崇,那麼她一定有符合當時政權或社會思想的部分。秦良玉作為女土司,並不受當時其他男性官員待見,為此她還上奏譏諷。她手握精銳部隊“白桿兵”,並且部隊的補給一部分還是自己負擔的,但是依然效忠當時的大明王朝,在明末大大小小的紛亂中出力不小,家族中幾乎大半都殞命沙場。這樣的人物不僅在後來清人記錄的《明史》裡備受推崇,在民國時也再度被熱捧。

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明朝的秦良玉,我們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法國的貞德 。我們最少要拋卻畏縮的態度,鼓勵應敵的健兒 。盡力的看護受傷的勇士 。抱著必死的決心,城亡俱亡 。我們不敢說這樣便會有多麼偉大的成功,至少我們可以盡我們女國民的天職 。崇禎朝時,秦良玉先是在“己巳之變”中進京勤王。這段歷史就是另一個著名的明末將領袁崇煥的死因導火線,而秦良玉卻因此事獲得了“平臺召見”和“皇帝賜詩”。

秦良玉手中的“白桿兵”與後來張獻忠多次交手,雖然互有勝負,但是橫行四川的張獻忠卻因為石砫有秦良玉而不敢進犯。十七年眷,獻忠遂長驅犯夔州。良玉馳援,眾寡不敵,潰。及全蜀盡陷,良玉慷慨語其眾曰:“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餘年事逆賊哉!”悉召所部約曰:“有從賊者,族無赦!”乃分兵守四境。賊遍招土司,獨無敢至石砬者。後獻忠死,良玉竟以壽終。秦良玉最後留在歷史裡的身影是她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為南明守住萬壽山,一生忠明,未曾改變。

歷史中唯一記載的女將軍,史書居然為她單獨列傳!

明亡以後秦良玉支援南明,也獲得了“太保”、“忠貞侯”等封號,如今秦良玉祠也都被叫太保祠。但是當時大明王朝期數已經,為大明徵戰幾十年的秦良玉也走入生命的尾聲,雖然影響猶在卻實際上發揮不了當年那樣力挽狂瀾的作用了,最後一代名將並沒有馬革裹屍而是壽終正寢。

作者:國學那點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援。

國學那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