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005 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的建立【中國通史180集】

中國通史之古代史【全180集】005 夏“家天下”——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的建立

——僅將此係列文稿送給正在全網搜尋《中國通史》180集版解說詞的網友朋友們

——如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以天下為家是歷代帝王的夢想,讓四海之內的百姓,都成為自己馴服的子民,更是君王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從民主到專制,從選舉到世襲,歷史在前進中,讓禪讓變成了記憶中的名詞。那麼,是誰打破了後人心中的美好世界呢?

夏啟,這位傳說中夏朝的創立者,他是怎樣把民主選舉改造成君主世襲的呢?夏朝,這個傳說中的第一代王朝,從創立到穩定,是否一帆風順?統治者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又是誰讓它走向沒落的呢?

005 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的建立【中國通史180集】

這是位於河南省中西部的登封王城崗古城遺址,學者們認為它就是夏都陽城。就在四千多年前,這片土地上矗立著堅固的城堡,巍峨的宮殿,守護城池的軍隊在機警地瞭望著四周。而今在這裡,僅憑直觀感受,我們很難全面認知那段歷史。它已經將過往化為一個個符號,鐫刻在滄海桑田的轉換之中,等待我們去解讀。藉助這些遺蹟和歷史文獻的記載,我們將全景展現夏王朝的榮辱興衰。

我國古代部落聯盟時期,實行的是禪讓制,即部落聯盟首領要根據個人品行,經民主選舉產生。但在禹之後,人們熟悉的禪讓沒有發生,而是由禹的兒子啟,繼承了部落聯盟的職位。這意味著原始民主時代的終結,一個新的時代隨之開啟。那麼,是誰破壞了氏族社會的民主制度呢?除了人們通常認為的禹和啟之外,是否還另有其人?

根據《史記》的記載,在大禹成為軍事首長之後,他便任命皋陶 [gāo yáo] 為自己的副手,並讓他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但不幸的是,皋陶卻先於大禹去世,這一突來的事故,使大禹只得又提拔了益來做自己的副手。一切似乎就從這次意外的變故開始了。當大禹在會稽(今浙江紹興)逝世時,便要求副手益來接替自己的職務,這表明當時的大禹仍只是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而不是國家中的君主國王,他正嚴格遵循著禪讓制。

但究竟是什麼導致,最後的繼承人是禹的兒子啟,而不是副手益呢?我們不妨來聽聽戰國時期孟子曾經做過的解釋,他說,大禹死後向天下百姓推薦益,益則根據禪讓的傳統,也曾歸隱於河南箕山,並象徵性地將職位推讓給禹的兒子啟。歷史上戲劇性的一幕開始了。益因為在任不久,在百姓中沒有多少影響力,而禹的兒子啟為人忠厚賢能,卻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援。所以,這次推讓沒有成為形式,啟成為了新的部落聯盟的首領。

依據孟子的解釋,終結禪讓制的不是禹,也不是啟,而是部落聯盟各部落的首領和氏族成員。因為是他們選擇了啟,是他們放棄了禪讓制。但事實是這樣的嗎?據《竹書記年》記載,啟接替禹的地位並非一帆風順。益曾試圖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但最終兵敗被殺。《史記》也記述,在啟繼位後,部落聯盟中的有扈氏公然反對,啟率軍隊與有扈氏進行了一場惡戰之後,才最終穩定了自己的地位。由此看來,啟是利用自己的優勢,破壞了禪讓制度,使軍事民主制向君主世襲制度轉化。

看似簡單的歷史更迭,在深層次的探究之後,總會有意外的發現。啟的繼位是否就意味著禪讓制的終結,君主世襲制的確立呢?開啟新時代的夏朝,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啟示呢?

啟成功地創立了自己的家天下,成為夏王朝的第一代帝王。但在當時,夏,也只是眾多勢力集團中較大的一個,完全靠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來維護統治。因此,夏朝的統治並不穩定,而是在歷經反覆之後,家天下才最終得以確立的。

傳說,夏的第二代帝王太康,只知道打獵遊玩不理國家事務。夏朝一個東夷族部落的首領夷羿,便乘機起兵反夏,推翻了太康的統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國”。但夷羿取得政權以後,不體恤百姓,疏遠賢臣,重用姦淫小人寒浞。寒浞則藉機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最終趁夷羿田獵之機,將羿及其全家殺掉,霸佔了夷羿的妻室嫦娥,建立自己的政權。

歷史在大轉折時期,沿著主線前進的同時,又呈現出新舊交錯的複雜性。尤其是在部落聯盟時代結束,國家剛剛誕生之際。正因為如此,太康失國就只是失去了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而沒有失去本部落首領的職務,夏的繼承人少康才得以輾轉流亡,取得了立足之地,依靠自己的德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而與此同時,寒浞卻因為驕奢淫逸,失去了人民的支援,最終少康依靠夏部族的遺民和其他部落的協助,起兵消滅了寒浞父子,奪回了自己的權位,夏朝的統治在這時才真正穩定下來。

回顧夏朝開創初期,所經歷的這一系列的反腐鬥爭,說明這期間仍是軍事民主制下的世襲制時期,同時也證明了民心的向背是政權存亡的基礎,這在以後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中也得到了印證。而從少康以後,地位便一直是家族世襲,直到夏朝結束。由此開始,王位世襲正式替代了民主選舉,“天下為公”的原始社會,為“家天下”的奴隸社會所替代。

一般認為,夏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也是中國奴隸社會的開端。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啟建國,到公元前十六世紀桀滅亡,夏共傳十四世(禹算第一世的話),十七個王,前後經歷近五百年的歷史。但由於有關夏朝的文獻留下來的極少,因此後人對夏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瞭解極少。夏朝是否也只是一個古代人民的傳說?如果不是,那這樣一個國家,它的政治和經濟又是如何運轉的呢?

根據後世的一些文獻,我們對此可以做出一些初步認識。據考證,夏代的統治中心在今天河南西部,夏人的活動範圍,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之處,南接湖北,北到河北。據《左傳》記載,夏代中央設有“牧正”“車正”,分別掌管畜牧和造車,這說明夏朝的經濟生活已經納入了中央的管理,各種官員組成了中央行政系統。另據《竹書紀年》記載,夏還設有監獄,而作為國家最主要的成分:軍隊,則在啟的時候就已經具有較大的規模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插個小廣告,記得關注我喲,煜琳說歷史)為了維護龐大的軍事官僚隊伍,夏朝已經開始向百姓徵收賦稅。所有這些都在向我們傳達著一個資訊,夏朝已經擁有官吏、軍隊、刑法,並憑藉他們履行對內對外的各項職能,夏朝具備了國家的各個特徵。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夏代是中國歷史文獻記載中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到公元前十六世紀,夏朝走到它生命的盡頭下,夏的最後一個君主叫桀,他也成為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位暴君。然而,夏桀並非無能之輩。傳說他力大無窮,曾經“手搏豺狼,足追四馬”,但就是這樣一位自恃勇武,天下無敵的君主,卻一味迷信武力,自認為其統治可以像太陽一樣長久,最終弄得天怒人怨,離心離德,百姓都寧願和這個“太陽”一起滅亡,一個王朝的敗亡也就此埋下了伏筆。

夏桀的暴政,首先表現在內政上的失誤。《竹書紀年》說,夏桀修建大量的宮殿和歌舞樓臺,耗盡百姓資財。西周初年的傑出政治家周公,還指責夏桀一意孤行,不遵循以往任用官員的準則,賢愚不辨,忠奸不分,濫用酷刑,致使夏朝的一些大臣,因不滿桀的殘暴統治而紛紛離去,統治階級內部的分化,已經註定了夏朝滅亡的命運。夏桀意識到了國內階級矛盾的加劇,然而他的應對措施卻是對外發動征伐戰爭,以此來轉移人民的反抗情緒,他不斷進攻周邊小國。

《國語?晉語》說,夏桀伐喜姓之國有施氏,有施氏送了個叫妹喜的美女給他,這才得以倖免。不停的戰爭導致夏與諸方國部落的關係逐步惡化,許多方國部落反叛夏桀而歸服商湯,夏朝的外部環境不斷惡化,進一步加快了夏朝的敗落,夏桀失去了諸方國部落的支援。在眾叛親離中,只等一個合適的歷史契機,夏朝就將隕落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夏,從啟建立自己的家天下,通過幾代人的鬥爭,確立了夏朝近五百年的家族統治。然而,夏朝開創了歷史,也終究要成為歷史的塵埃。它在推動歷史進步的同時,也終將要被歷史的車輪壓在前進的車轍之上。華夏文明也正是這樣一路積累,一路奮發地從遠古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以上,第五集完。

關注我,看更多該系列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