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作者:恆如初 紫色水晶球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一.

作為一個幾乎可以與大唐相媲美的王朝,宋朝最令人詬病的是它犯的一個低階的大錯,而這個錯誤直接導致了它的滅亡。 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不都在這裡。 但它在世間表現的紕漏足以令人扼腕。 眾所周知,國家選擇都城的第一要素就是選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之地。

長安、洛陽自古以來都是各王朝最青睞的城市,與南京、北京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都。 宋太祖趙匡胤接手後周時,由於當時地域所限,後周定都開封,而開封卻是門戶大開、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 而宋朝在統一了中原大部分疆域的情況下,再把開封做為都城,無疑是危險的下下之舉。 這一點,深諳軍事用兵之道的趙匡胤非常清楚,所以他的計劃是先遷都洛陽,將來機緣成熟再定都長安。 但遷都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的阻力來自於群臣。 因為當年太祖是和平政變,後周的大臣班底、國家制度等等基本沒動,而這些大臣們在開封日久根深,人脈錯節。

況且開封經過數世經營,百姓富庶,城市繁華,一旦遷都,人人受損。 關鍵時刻,大家都打自己的小算盤,為國家長治久安考慮者甚少。 思來想去,太祖決定用點強硬的手段迫使大家同意遷都。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二.

其實自從三月初三那天,混沌道士告知自己年底大限將至後,太祖就在有計劃的安排後事。

他想盡快把遷都一事定下來,免去未來最大的隱患。 三月初九,太祖一行西巡洛陽。五十年前,他就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他在那裡生活了二十多年。 這裡才是他眷戀的故鄉,而且洛陽坐擁山川之險——-“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是易守難攻的理想都城。 三月十三,太祖到鞏縣安陵祭奠父母,而後登上闕臺,向西北方向射了一隻響箭,指著箭落之處說:“那就是我的長眠之處。”後來就在箭落的地點修建了永昌陵。到底遷都能不能成功?年底的劫難能不能渡過?其實很多事情在過程當中是有變數的。

只是人在迷中,不知道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尤其是對神佛失敬或者犯罪,就會失卻改變厄運的機會甚至遭受更大的天譴。

其後幾日,太祖就在無意中犯了不該犯的錯誤,而這錯誤導致了他遷都的計劃徹底失敗。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三.

三月十四,太祖一行到達洛陽,定於四月初四舉行郊祭大禮。 然而此時洛陽已連續下雨半月之久,卻還沒有天晴的跡象,太祖心中未免焦躁。 於是太祖找人買了三根大木,到山神那裡祈禱雨停,並威脅山神像:到了郊禮日,如果雨還不停,就用這三個大木封門,把山神關起來,斷了香火!

三月二十四日,太祖又到龍門廣化寺參拜,命人打開了無畏三藏塔,上了香火、祈禱停雨,並說道:如果到了郊祭日雨還不停,就毀塔!

那善無畏是開元密宗三大士之一,曾以神蹟助興佛法,衛護華夏,推動密宗法門,為中國唐密的第五代祖師,是一位修成得正果的高僧。 宋太祖此舉,比謗佛還嚴重。

山嶽神層次較低,以太祖本身威德,對其稍有不敬,罪業可能還不是太大。 但無畏三藏塔,那裡有浮雕佛像又供奉佛經,還有正果高僧的真身舍利,太祖如此威脅命令,甚於謗佛之罪。

到了郊祭那天,果然天晴雨霽,太祖如期舉行典禮,心裡非常高興,還以為自己要脅成功了,卻不知這是上蒼對他生命本質的慈悲。畢竟來源於道家的太祖,秉性純良,又做了生命中本沒有的興佛大功德,上蒼對他總會網開一面。但威脅神佛,是逆天的大錯。

遷都不會成功,他的福分和延壽的機緣也就此失之交臂。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四.

郊祭以後,太祖提出了遷都洛陽,群臣紛紛反對。但太祖早有準備,他告訴大家,什麼時候同意遷都,什麼時候回返,否則他就住在洛陽不走了。眾臣面面相覷。

其實太祖遷都的建議完全正確,開封與洛陽相比的地理劣勢顯而易見。

眾大臣只是出於一已之私才強烈反對,但如果太祖立場堅定,遷都一定能成行。但太祖無知中犯的錯誤已在更深的層面改變了結果。於是,最瞭解太祖軟肋的趙光義上場。

實際上,所有反對遷都的人加起來,都比不上趙光義害怕遷都的心。 因為遷都就意味著他多年苦心經營的地盤失守,意味著他的皇帝夢的破碎。 太祖身邊的心腹差不多都已被他收買,只等太祖歸西,這些人就會把他送上垂涎已久的王位。而一旦遷都,他就淪落為藩王,遠離京都,縱使自己人害死了太祖,自己也沒有搶佔皇位的時間啊。 太祖的大皇子德昭當時已二十五歲,二皇子德芳也有十八歲了,怎麼也倫不到他做皇帝。 所以,看到太祖態度強硬,而大臣無話可說時,心裡急的如烈火烹油的趙光義拿出了殺手鐧。 他知道太祖兄弟情深,又有點好名的虛榮,所以他說了一句古時大將吳起的名言:“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

噎得以德自詡的太祖無言以對。 太祖終於無法堅持,慨嘆道:“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就耗盡了。” 遷都計劃至此黃粱夢斷,趙匡胤沒能躲過趙光義的謀殺。 而終期整個大宋王朝,始終都把這空有繁華卻無險可守、四面受攻城市做為都城,誠令人可嘆可惜又不可思議。 這個錯誤的顯而易見就象一個大學生偏偏算不對十以內的加減法一樣,但繁盛的大宋朝還真就沿著這個錯誤的路線走到了終點。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五.

可能很多人不解,以趙光義的精明,他不會不知道開封不適宜做都城。 他當然知道,只不過即便是再不好的城市,他也不能遷都。

因為那樣的話,就等於自打嘴巴,也更暴露了篡位之疑。 而事實也正如太祖當年所料,因為無險可守,所以就要大量增兵,造成宋朝軍費開支異常寵大。 一百多年後,軍費消耗了北宋90%的財力,但戰鬥力卻恰成反比。

大宋滅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重文輕武”。 由於宋太祖從自己身為點檢,掌握軍隊輕易奪權的事上總結經驗,認為軍權在他人手上對皇位是最大的威脅,因而想了個“杯酒釋兵權”的主意把軍權握在自己手裡。 其後整個宋朝的風氣都有意的“重文輕武”,武官地位較低,行軍打仗都要聽文官的制約。 而武將用兵往往需要臨場應變,只有做到“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才能讓武將放開手腳。 而宋時武將權力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佈陣,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 繁瑣的制度導致將領在遇戰事時不敢私自做主,以致經常貽誤戰機。

另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為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將領經常調換,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再有能力的大將,如果失去了指揮權,失去了對士兵的號召力,數量再多的軍隊,也是形同虛設,不堪一擊。 這杯定都失誤的苦酒,終於在三百餘年後蒙古人的迅速崛起中,被大宋的所有民眾共同喝下。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六.

當時開封被攻破時,全國並沒有幾個城池土地淪陷。

就好像一個身體健壯的人突然在頭上中了致命一箭一樣,轟然倒地。 更象雙方下象棋,一方在將、相、炮都在的時候,主帥卻被對方的小兵吃了一樣。

宋朝的滅亡與絕大部分王朝後期的荒淫無度、民不聊生不同,它是在一片繁華盛景、歌舞昇平中驟然消失的,它的經濟、文化、藝術、教育自始至終都處於世界的前列。

宋朝時的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而且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其它文明地區。 在宋金休戰期間,百姓生息,生產發展,商品流通,整個社會的物質處於無比豐富的態勢。 司馬光曾經痛心疾首地說現在世風日下,連販夫走卒都穿絲質的鞋子,實在太奢靡了,但從這句話也能看出當時普通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

很多人拿武大郎打比方:以他這樣一個靠著賣炊餅維生的小男人,就可以養一房漂亮的媳婦,僱得起使女,租一套鄰街的二層樓房而毫無壓力。 那宋江的父親宋太公只不過是一個有點土地的員外,但卻莊客眾多、家財萬貫,所以宋江花起錢來眼都不眨,他的好人緣多來自於他的仗義疏財。

如今世界上以高收入、高福利聞名於世的北歐國家,在中國的南宋時期還是一片蠻荒之地。 當時的英國國王為迎娶來自歐洲大陸的公主而舉辦的晚宴,也不過是給每個人提供一個托盤大小的硬麵包,上面放著用鹽醃製的鱘魚。 因而一位到中國旅行的歐洲人看到宋人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時感嘆,覺得自己的國王也比不上中國的一個看門人。

當時的日本人更是對大宋國神往之至,為了得到宋人的好基因,他們甚至想出了“借種”的辦法:如有宋朝男子因故去日本,有女兒的日本家庭就會想方設法讓女兒和宋朝男子留下後代。 一旦借種成功,女兒和她的父母都會覺得高人一等,認為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兒……

紅塵之殤——李煜的娥皇與女英(8)

七.

是的,繁華大宋的覆亡令人深深痛惜,但我們更應該從中體悟上天的意志,那就是:從古到今,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大福大禍,都在對佛道正法的態度和所為中產生。 無論成與敗、興與亡,歷史都在為最後的大事在演義、在鋪墊,過程中我們無須太多慨嘆。 在可惜的背後,也許還有更高的天機。 因為即使一個再完美的朝代也不能久駐世間,還有更多遙遠天體的生命需要在這裡留下文化,留下足跡,等待最後的救贖。 而所有的喜怒哀樂,也不過是三界內低層生命在無明中的執著。 只有把心靜下來、空下來,才能領悟真機,才能更接近真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