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曹操親筆《述志令》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三國演義中對於曹操的一句評語。自古以來,對於曹操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亂世英雄,統一北方,蕩平天下;也有人認為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篡逆者。

從曹操親筆《述志令》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今天,我們拋開歷史上的爭論,從曹操的一篇文章《述志令》,來看一下真實的曹操。

《述志令》是曹操五十六歲時所寫。當時,曹操完成了統一北方大業,自己被加封為魏公,政權鞏固;但隨著曹操日漸權重,以劉備、孫權為首的政敵在政治上抨擊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在這種政治形勢下,曹操寫下了這篇令文,借退還皇帝加封三縣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擊了朝野謗議。

年少時的曹操,舉孝廉入官,在濟南任國相時,公正執法,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違反禁令夜行,被曹操捉住按律重責,因此曹操招致了十常侍的嫉恨。曹操為保全家族,託病去官。

去官之後,曹操年紀尚少,因此“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絕賓客往來之望”,希望在家鄉躲避戰亂,以待天下太平。

然而,不久之後,朝廷徵召曹操為典軍校尉,曹操自知亂世之中,終歸難以躲避戰亂,於是聽從朝廷徵召,一意為朝廷討賊,彼時曹操的志向,是能夠殺敵立功、死後得以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由此可見,那時的曹操,志向單純,希望能夠做一個為漢朝殺敵立功的護國將軍。

曹操領兗州牧後,率軍大破三十萬黃巾軍,勢力急劇擴張。當時,勢力最大的袁術擁有數州之地,人紛紛勸袁術自立稱帝,袁術卻回答:曹操尚在,稱帝這件事暫時不可實現。

後曹操與袁術交鋒,大破之,袁術發病而死。袁紹佔據河北後,兵勢強盛,曹操在官渡採納許攸的建議,以少勝多,擊敗袁紹,收付了河北及遼東之地。

劉表佔據荊州,曹操親自率軍南下征討,“孤復定之,遂平天下”,曹操自身也被加封為司空、丞相,人臣之貴到了極點。

曹操在文章中直書道,“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正是由於曹操的存在,所以東漢末年北方連年的戰亂得以平定,百姓安居樂業。對於世人對自己意圖篡權的誹謗,曹操也引用了齊桓公、晉文公稱霸春秋後仍然向周室稱臣的典故,來證明自己將繼續臣服漢朝,絕無不臣之心。

透過曹操的這篇《述志令》,一個權傾天下的梟雄形象躍然紙上,即使中間隔著兩千年的時光,我們仍然能感受到曹操那一統天下的霸氣、對自身經歷娓娓道來的坦誠以及論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氣勢。

時勢造英雄,曹操在東漢末年風起雲湧的局勢變化中,從一小吏做起,一步步成為丞相、魏公、魏王,統一北方,為以後的天下一統奠定了堅實基礎,大丈夫當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