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細數中國歷史上,過河拆橋的君王,一個比一個白眼狼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歷史上那些成功的君王,身邊不乏出力的好大臣,有的可以跟君王有福同享,但碰上過河拆橋的君王,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秦惠文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之餘烈”,而第一世就是秦孝公。秦孝公的最大功臣就是商鞅,商鞅不是秦國本地人,他的改革雖然有利於讓秦國短時間內變強,但觸動的也是秦國那些貴族們的利益。

當時反對變法的人不在少數,但秦孝公是鐵了心的信任商鞅,因此他給商鞅很大的許可權,同時也打壓了一批反對變法的人。可沒想到秦孝公的太子也跑出來公開反對變法,如果秦孝公不作處罰,那麼變法的權威就會受到挑戰。

秦孝公選擇了折中的辦法,他下令處罰了太子的師父,一個削去鼻子,一個臉上刺字。雖然維護了變法的權威,可商鞅跟太子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等到太子繼位成秦惠文王,商鞅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到頭了,雖然他嘗試跑出秦國,但仍然被秦惠文王抓了回來。

秦惠文王對商鞅的刑罰也極為殘忍,用的是車裂。有意思的是,秦惠文王因為反對變法被處罰,也因此跟商鞅變成冤家。可在商鞅死後,秦惠文王並沒有廢除變法,而是繼續沿用,這是因為他看到了變法的好處。

由此看來,秦惠文王真的是公報私仇了,說他是“白眼狼”也不為過了。

細數中國歷史上,過河拆橋的君王,一個比一個白眼狼

漢景帝

“文景之治”一直是個美談,如果不休養生息,漢武帝也沒有什麼資本去浪。不過隱患還是存在,那就是各個劉姓諸侯王的勢力太大了,當時大概有十七個諸侯國並存,甚至比這還多,他們也佔據了漢朝三分之二的疆域。雖然最大的還是長安的皇帝,可你想,如果這些諸侯王有一半起兵的話,就足以對抗漢景帝了,所以還是挺可怕的。

漢景帝意識到這個問題,就主動開始削藩,晁錯就是在這個時候被啟用的。可漢景帝的手段並不高明,晁錯的削藩也太直截了當了,透過更改法令,強行削弱幾個實力比較強的諸侯王。僅僅過了十幾天,就爆發了“七國之亂”,這時候晁錯還傻乎乎的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長安。

關鍵時刻,袁盎建議漢景帝獻祭晁錯,以換取各諸侯王的和解,因為吳王劉濞打的旗號也是“誅殺晁錯,清君側”。於是乎,又過了十幾天,漢景帝就把為他盡心盡力的晁錯給腰斬了。只不過這招並沒有什麼用處,七國之亂最終還是靠周亞夫給平定了。

細數中國歷史上,過河拆橋的君王,一個比一個白眼狼

嘉靖

網上總有人說,嘉靖是明朝最聰明的皇帝,因為他把“權術”二字琢磨得十分透徹,但我認為從皇帝這個職業的角度去看,嘉靖可不是一個負責任的皇帝,尤其是他晚年醉心道術,大興土木享樂,這都是以百姓的血汗錢為基礎的。

而嚴嵩就是在嘉靖需要錢的時候,一步步進入內閣併成為內閣首輔的。說到嚴嵩,大家都覺得他擾亂朝綱,禍國殃民。而且在嘉靖縱情享樂的時候,沒有對他盡到規勸的義務。我覺得這種想法還是挺迂腐的,想當個好大臣是有前提的,就是你的君主是個明白人。

要麼他是一時糊塗,聽得進去勸,要麼他一開始就是明君,注重保護你。否則像嘉靖這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主子,如果不像嚴嵩那麼弄,是坐不住內閣首輔的位置的。只不過嚴嵩晚年已經控制不住手下那幫人了,他們本來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嘉靖搞銀子去享樂,可他們自己的胃口越來越大,甚至嘉靖都拿不到大頭。

尤其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他老爹可能還沒享什麼福,他倒是過得跟皇帝似得,外面都把他稱為小閣老。“嚴黨”的毫無顧忌,也為自己的覆滅埋下了禍根,嘉靖在臨終前,想給自己的兒孫留一朝清流,於是下了狠手,把給自己忙活了二十多年的嚴嵩父子搬下了臺。嚴世蕃處死,嚴嵩雖然留了一條命,但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最終死的也是十分悽慘,連口棺材都沒有。

細數中國歷史上,過河拆橋的君王,一個比一個白眼狼

乾隆

要說乾隆時候有名的大臣,紀曉嵐跟和珅肯定算家喻戶曉了,電視劇演得十分深入人心。不過歷史上和珅一開始並不是那樣的,和珅年輕有為,並且十分會討乾隆的歡心,與其說他貪,不如說是乾隆把他養肥了,留給兒子嘉慶去宰。

和珅又為乾隆做了哪些事呢?

其一,乾隆南巡的時候,和珅利用自己的權勢,命令各地府衙自己出錢給乾隆遊玩用,創下了國庫不花一分錢,讓皇帝遊玩四方的奇蹟;

其二,大興文字獄,雖然這個被詬病是和珅為了剷除異己所做的事,但我相信背後是乾隆做了一輩子“明君”,好大喜功,而且不喜歡聽反對意見。對那些咬文嚼字的,動不動就用“臣死諫”這種上綱上線的論調,來懟自己的文官十分厭煩。

其三,彈壓功臣,乾隆時候對緬甸,對西北都有平定之功,其中阿桂立下赫赫戰功,而和珅卻找了個機會,對阿桂的兒子下手。阿桂先是被連帶降了兩級,晚年又喪子,威望甚高的他,在嘉慶一朝勢力沒有得到延續。

為乾隆做了這麼多事的和珅,也沒有逃過敗亡的命運,被嘉慶誅殺的時候年僅四十九歲。從這個意義上說,乾隆對和珅,跟嘉靖對嚴嵩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細數中國歷史上,過河拆橋的君王,一個比一個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