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

讀書有學歷鄙視鏈,工作有職業鄙視鏈,連喝杯咖啡,都有品牌鄙視鏈。

比如喝星巴克的,往往看不起喝瑞幸的,畢竟瑞幸廉價嘛!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1

最近星巴克出事的新聞,大家有看到嗎?

記者臥底查探,發現無錫兩家星巴克門店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過期巧克力液、抹茶夜、桃果肉和奶油,拿出來繼續使用。規定當天報廢的糕點,次日又上架售賣。更過分的是,他們還用吧檯毛巾擦垃圾桶。

本以為大家會一起怒懟星巴克,沒想到居然不少粉絲在說好話。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其實,作為星巴克的員工,想說星巴克對於食品安全真的都很重視。”

“作為門店夥伴,真的嚴格執行公司的標準,而且食品都是當著晚上監控報廢。”

“星巴克的食品安全是十分嚴格的,每天都是清潔清潔,每年都有食品安全檢查。”

字裡行間,優越感滿滿,彷彿他們不是在星巴克打工,而是星巴克股東。

有優越倒也沒啥,但他們驕傲的同時,還看不起喝便宜貨瑞幸的,問就是“在水裡撈魚和在米其林吃海鮮,是同一檔次嗎”。

乍一聽,話糙理不糙,誰讓瑞幸拿鐵賣23,星巴克拿鐵賣31呢?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2

喝星巴克的,瞧不上喝瑞幸的,內因並非咖啡定價。

這是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與對立。

星巴克代表的,是精緻、優雅的城市小資群體。日常出入高檔寫字樓,住在環境不錯的小區內,收入足夠覆蓋日常奢侈開銷,追求的是安逸、舒適、被服務的感覺。瑞幸代表的群體,更偏重於勤儉、務實,即使有喝咖啡的需求,也並不願意為幾十元一杯的拿鐵買單。

前者,類似《三十而已》裡的王漫妮。在上海過慣優越享受的日子,是不可能回到老家找個老實男人湊合過一輩子的,哪怕當時她剛經歷被海王玩弄。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後者,就像《歡樂頌》裡的應勤。年輕程式設計師,工資非常之高,能在上海這種一線城市買車買房,實現財務自由。但他同時又很節儉,吃穿用度完全看不出真實收入,一開始邱瑩瑩還以為他在上海買不起房。

如果王漫妮和應勤在上海“遇到”,恐怕也是互相看不慣吧?女看不慣男的摳,男看不慣女的奢侈。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3

鄙視鏈當然是不應該存在的。

都是喝咖啡,誰比誰高貴?

人們常常喜歡用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來定義某人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譬如總有人覺得團購不夠高階,許多女性直言不諱地說:不願意和愛團購的男性深入交流。

可是,團購就代表他摳門、寒酸和low嗎?並不是。

“喝瑞幸的,拿什麼跟喝星巴克的比”,原來咖啡也有鄙視鏈

曾有人問王思聰,會不會選擇團購的形式買單。王思聰說雖然他還沒有此類經驗,但如果能團購,為什麼不呢?網友紛紛表示他說得在理,他是有錢,又非有病,能省錢何樂而不為?

嫌團購麻煩,不願意折騰買券,也僅僅是個人選擇,並不顯得多慷慨。

喝瑞幸的跟喝星巴克的,都是消費者而已,不應該也無必要互相看不起。

說不定,你在路邊喝完瑞幸,他在門店喝完星巴克,兩人還會在同一趟地鐵裡遇到呢~到時候該怎麼說?說“搭地鐵的,憑什麼和開私家車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