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當禁 家長“心魔”也需消除

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監督執法工作,不得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通知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診療規範、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和行業標準等要求,嚴格規範兒童微量元素檢測工作,非診斷治療需要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不得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8月23日《現代快報》)

這項技術的使用範圍很窄,通常僅用於重金屬中毒的輔助診斷和治療效果監測等方面,比如因工業汙染導致的兒童血鉛超標,就可使用該檢查進行兒童血鉛篩查和治療效果評估。但近年來,這項技術被廣泛濫用,不僅被用於兒童缺鈣、缺鋅、缺鐵性貧血等方面的診斷,有些機構還將之當成兒童體檢專案,甚至當成特色服務。

微量元素血中濃度有時說明不了什麼,比如血鈣不等於骨鈣,血液中的鈣不僅含量甚微,而且極易受到飲食、人體代謝等因素影響而產生較大幅度的波動,其參考意義不大。如果把身體裡的鈣比作整個天空,那麼,血鈣就像井口上飄忽不定的一絲雲朵,雲朵代表不了天空,血鈣也不能用於診斷缺鈣導致的疾病。

我國早在2013年就印發了《關於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明確指出“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如今,將“不宜”變成“不得”,意味著治理的力度在加強。值得反思的是,多年來,該技術被濫用的現象一直存在,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此現象又為何屢禁不止?

一個主要的動力是,該專案很容易賺錢,不僅檢測本身可以賺錢,而且檢測出問題之後,還可以推銷相關藥品、保健品以及提供相應服務等。由於有利可圖,有些醫療機構在這方面樂此不疲,不僅專門設立門診,而且甚至到社群送檢測上門,透過針對一滴血、一根頭髮等的檢測,就下達相應診斷。此外,家長的“身材焦慮”、“智力焦慮”等,則使該專案具備了大把賺錢的能力。一些機構或人員的誤導性宣傳,又製造並強化了這類焦慮,如此形成惡性迴圈,讓該技術被濫用現象更難治理。

由此看來,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當禁,但更需針對深層次的原因尋求化解之策。只有消除家長的“焦慮心魔”和部分機構的“逐利心魔”,方能釜底抽薪,儘快讓這項技術得到規範運用。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