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風華絕代的甄宓,曾令曹丕心馳神往,為何最後被曹丕無情賜死?

論三國時期的美女,世人都說“江南大小喬,北方甄宓俏”,縱橫覺得,甄宓與大小喬姿色在伯仲之間,可是甄宓更具傳奇色彩,故而更勝一籌。

歷史上的甄宓是魏文帝曹丕的第二任妻子,姓名不詳,後人因為曹植的《洛神賦》,將其傳為甄宓或者甄洛,為了彰顯這是一篇正經的歷史類科普文章,以下還是稱其為甄氏。

甄氏也算是出身名門,其祖上甄邯曾位列三公九卿,其父甄逸也官至上蔡令,甄家家境殷實,可惜父親在她三歲時就去世了,由孀居的母親獨自將其撫養長大,其母張氏是河北一帶有名的美人,沒有因為變故忽視了對兒女的教育,對甄氏更是寄予厚望。

風華絕代的甄宓,曾令曹丕心馳神往,為何最後被曹丕無情賜死?

甄氏自小就是美人坯子,美貌自不必說,從小熱愛讀書,她覺得只有讀書才能明理,才能學會該如何做人做事,甄氏也確實不負聖賢書的教誨,長大之後品性端莊,賢惠明事,眼界胸襟超出常人。

據載,漢朝末年天災不斷,莊稼連年欠收,百姓只能以典當家中財產為生,可還是災民遍地,而甄家糧食儲備豐厚,甄氏母親還趁機高價出售糧食,換得不少珍寶,年僅十幾歲的甄氏看到母親的行為覺得不妥,便勸慰母親,亂世求財很容易成為別人的目標,因財喪命得不償失,不如開倉賑災,積攢名望德行比攢錢更有用,在她的勸說下,甄家一致決定開倉放糧,無償救濟百姓,甄家善舉得到了鄉鄰的敬重,甄氏的美名也是越傳越遠。

甄氏長大後,嫁給了袁紹次子袁熙,可惜好景不長,建安九年,甄氏與婆婆劉夫人居住的 冀州被曹操大軍攻破,袁家女眷悉數被俘,年輕貌美的甄氏被曹丕相中,收入囊中。

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當時攻打冀州時,曹操久仰甄氏之美名,垂涎已久,想著入城之後將其納為己有,甚至有更誇張的說曹操著急攻打冀州就是因為惦記城中的美人甄氏,可是他沒料到兒子曹丕也素聞甄氏美名,心嚮往之,為了與父爭食,攻城之後率先入城,找到了甄氏,當時甄氏被婆婆打扮得衣著破爛、頭髮凌亂、臉上還抹了灰,不過這招沒能迷惑曹丕,曹丕將甄氏臉上的灰輕輕拭去,就得出這是傾世美人的結論,隨即就向父親請求賜婚,曹操看著佳人美眷被兒子捷足先登,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總不能與兒子搶女人,遭天下人恥笑吧,遂同意了賜婚。

風華絕代的甄宓,曾令曹丕心馳神往,為何最後被曹丕無情賜死?

父子倆審美相同、看上同個美人很正常,曹操好色故而後人編了這個段子也不意外,曹操父子搶美人的真真假假我們無從考證,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曹丕如願抱得美人歸。

成婚之後,曹丕對美人奉若珍寶,言必從之,幾乎達到了專寵的程度,而甄氏賢惠 ,沒有恃寵而驕,反倒經常勸誡曹丕要厚待眾妻妾,對待婆婆卞夫人,甄氏也是孝順敬重,深得卞夫人的喜愛,深得寵愛的甄氏還為曹丕生下了一子曹睿、一女東鄉公主。

雖說當時是被曹丕搶來做媳婦的,可是這樣的生活也是讓人滿意的,若能長久下去,想來也是蠻好的,可是這世界上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稍縱即逝的,尤其是女人的容貌與寵愛。

風華絕代的甄宓,曾令曹丕心馳神往,為何最後被曹丕無情賜死?

曹丕稱帝之後,身邊被塞進了各路美女,喜新厭舊是人之本性,再美麗的女人都禁不住時光的摧殘,甄氏漸漸失寵了。曹丕登基次年,就下令賜死了甄氏,葬於兩人初見時的冀州鄴城。

據說曹丕在下令賜死甄氏後不久後悔了,便派人去追回行刑使者,可惜太晚了,曹丕害怕甄氏去地府告自己的黑狀,在收斂甄氏時披髮覆面,以糠塞口,使其在九泉之下無臉見閻王,有苦不能訴。

甄氏曾是受寵之人,還生下了繼承人曹睿,即使曹丕移情別戀,也不至於痛下殺手,甄氏到底因何而死,史無詳載,《三國演義》中將其之死歸咎於郭夫人的陷害,郭夫人是在曹丕奪嫡之爭最激烈的時候,走到他身邊的女人,也是他最得力的枕邊謀士,為曹丕戰勝曹植,走向帝位立下了不少功勞,還有重要的一點,她比甄氏年輕,也非常漂亮,恩寵正盛,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子嗣,這成為了她登上後位的障礙,於是她把目光瞄向了有兒子的甄氏。

風華絕代的甄宓,曾令曹丕心馳神往,為何最後被曹丕無情賜死?

她向曹丕進言說曹睿不足月生,算日子應該是婚前兩個月生的,曹睿生父到底是誰可就不好說了,曹丕聽後就去問了甄氏,甄氏當時正因為曹丕寵幸她人冷落自己而鬱悶,聽到曹丕如今懷疑到兒子的頭上,氣憤不已,說了些不中聽的話,曹丕臉上掛不住,再加上週圍人的挑撥,一怒之下賜死了甄氏。這一故事情節基本是建立在甄氏死後,郭氏成了皇后,按照誰受益誰是兇手的原則推斷的。

縱橫覺得,除了夫妻感情破裂、後宮爭寵這些宮鬥元素外,曹丕處死甄氏是有政治因素的,因為漢武帝執政末年,想要立幼子劉弗陵為儲君,但子弱母壯,為了避免出現呂后一般太后外戚干政的情況,殺了劉弗陵生母鉤弋夫人,開啟了殺母立子的先河,之後多有沿用,尤其是北魏時期,更將殺母立子上升到了制度層面,而曹丕所處的時代,也是受此影響的,故而縱橫猜測,曹丕賜死甄宓可能是已經拿定主意選擇曹睿為繼承人,才痛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