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女子初一吃到“硬幣餃子”卡在食道,有些習俗可廢可變可以教育學生參與

2月1日,陝西西安。武女士一家大年三十晚上包春節水餃時,按習俗包了一個含硬幣的水餃。大年初一早上誰吃到這個包有硬幣的水餃,寓意著這位幸運者新年會發大財、順心如意、和和美美。

大年初一一大早,武女士將熱騰騰的一人一盤的水餃端上了桌,一家人開始吃水餃,沒想到武女士吃的第一個水餃就是那個寓意美好的“硬幣餃子”。武女士第一口吃到“硬幣餃子”心中一激動,正要向大家分享幸運美好的時刻,不料意外發生了,武女士一口將“硬幣餃子”嚥了下去,不幸的是水餃面下去了,但是硬幣卻卡在了食道中。

一家人嚇壞了,立即把武女士送到附近的醫院。

實際上,春節吃“硬幣餃子”出事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磕著牙的,有卡食道的。有時候老人為了讓自己的某一位小孩子高興,還故意在“硬幣餃子”上做個記號,盛水餃時特意挑出來放到想給的孩子碗中。孩子吃到“硬幣餃子”後,全家人向孩子表示祝福:考試取得好成績,中頭彩!由於孩子小,有的一下子吞到了肚子裡。

春節包“硬幣餃子”這個習俗可以變一變,畢竟“硬幣餃子”有危險性,春節原本是喜慶的日子,因為“硬幣餃子”變得反而不太愉快,不太划算。“硬幣餃子”不一定非要包硬幣,可以換成蜜棗,可以換成白糖麵粉,可以換成香腸,可以換成香蕉,只要寓意在就達到效果了。在放春節假期之前,老師應該將“硬幣餃子”作為一種安全教育的例子來教育同學們,吃水餃時應細嚼慢嚥,不可邊吃邊笑,並且告訴家人“硬幣餃子”可能帶來危險性,可以沒有“硬幣餃子”,也可以改變一下“硬幣餃子”的蕊。

女子初一吃到“硬幣餃子”卡在食道,有些習俗可廢可變可以教育學生參與

春節習俗中還有一個有危險性的習俗,就是放鞭炮。

燃放煙花爆竹會嚴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加劇霧霾天氣,產生噪音汙染,且極易引發火災和安全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如今全國各地大力倡導文明、低碳、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著力營造文明、和諧、安全、宜居環境,打響安全保衛站和藍天環保保衛站,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都發出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倡議。

節日放煙花是我們民族的傳統風俗,它會給節日增添歡樂氣氛。但是燃放煙花爆竹會釋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和噪音汙染,使空氣質量在已經較差的情況下,變得更加差,會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為了我們的碧水藍天,為了使我們自己能夠在藍天下度過每一天,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傳遞保護環境的正能量,自覺抵制燃放煙花爆竹。

春節期間,中小學及各大學均放假,學生放鞭炮是主力軍,特別是小學生放鞭炮幾乎年年都要發生事故,所以各學校應該在放假前對學生進行禁止放鞭炮及人身安全教育。

這位同學說得好:我們也很喜歡煙花爆竹這種充滿年味的東西,但是和環境質量相比,肯定後者更加重要。想要充滿年味的春節可以透過懸掛燈籠、貼窗花、寫對聯等多種方式,既不汙染環境,也體現濃濃年味,大可不用犧牲我們的生態環境,來找尋過年的氣氛。為了我們生態環境的長遠發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我們覺得很有必要。

女子初一吃到“硬幣餃子”卡在食道,有些習俗可廢可變可以教育學生參與

有些春節習俗早被人們捨棄了,比如剪貼窗花。

剪貼窗花是眾多年俗中的一種。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將節日裝點得喜氣洋洋。

隨著時代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窗花的題材傳統,不太受年輕人的喜愛,再加上人們可用來寄託美好生活嚮往、裝飾家庭並烘托節日氣氛的手段越來越多。貼上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受窗戶形狀限制較大的窗花,自然慢慢退出過年必備行列。

女子初一吃到“硬幣餃子”卡在食道,有些習俗可廢可變可以教育學生參與

也就是說,隨著時代在前進,習俗並非一成不變,有些古老傳統習俗可能被逐漸陶汰,有些習俗可能被禁止,有些習俗還可能被髮揚光大。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每逢春節期間,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幾千年來,從毛筆書寫到彩紙印刷,春聯的形式不斷演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年味是中國人骨子裡永遠的珍藏。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學生了解、參與各類迎新年民俗活動,併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學校應該該寫春聯活動作為一項寒假作業來佈置,給學生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學生用寫春聯的方式,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學生們將寫春聯和自己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寫出了化學元素版春聯、程式語言版等需要費“腦力”才能看懂的春聯,可謂創意十足。

1月14日,貴陽市開陽縣第一中學的一名學生為同學寫了40副春聯的影片登上熱搜。

1月25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淮北市古城路小學蔡曉輝、王俊傑二位學生主動走進社群開展迎新春寫春聯活動,為社群居民送上自己滿滿的祝福。

寫春聯即可以鍛鍊學生的書法、增長知識、學以致用,還可以參與民間習俗,這項春節習俗要在教育中發揚光大,希望更多的師生參與進來。

女子初一吃到“硬幣餃子”卡在食道,有些習俗可廢可變可以教育學生參與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庭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越來越多,一名小學生有的高達上萬元不等。在春節假期之前老師也應該費心教育一下學生注意壓歲錢的使用,不要亂買東西,不要用於打遊戲,要勤儉節約,注意理財,可以交由父母替自己打理,可以存起來,作為自己今後的學費和生活費,並且教育學生要感恩父母感恩長輩,將來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女子初一吃到“硬幣餃子”卡在食道,有些習俗可廢可變可以教育學生參與

正月初一是一年、一月的第一天,拜年是表達辭舊迎新的喜悅和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習俗。

拜年,一般是從家裡的長輩開始的。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穿戴整齊就要先向長輩拜年,以前是磕頭,後來是鞠躬,現在則是幾句祝福語,祝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新春愉快。

老師要鼓勵學生大年初一參與拜年活動,這不僅可以增強節日中的儀式感,同時,也能夠調動孩子的參與度。這樣不僅有助於同學們們更好地感受節日氛圍;有趣的拜年活動,讓同學們對於家庭幸福感有更深刻的認識,一家人聚在一起進行拜年活動也有助於同學們內心親情觀的建立和塑造;拜年就像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教育課,讓同學們感受到親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從而產生一顆感恩之心;拜年正好是言傳身教,對同學們進行禮儀教育,從家裡來客教育孩子斟茶倒水,招待客人,到拜年對長輩應該怎麼稱呼等,這些對同學們的成長都有好處。

一堂傳統文化課,勝讀十年聖賢書。我們要讓拜年這堂生動的傳統文化教育課一直傳承下去,從中汲取 “孝道、禮儀、友善”的道德營養,成為我們實現幸福夢想的力量之源。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