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由於閱歷和觀念的不同,父母選擇的育兒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父母選擇溫柔的白臉育兒方式,有的父母選擇了嚴厲的黑臉育兒方式。至於這兩種方式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

父母選擇黑臉、白臉育兒方式的原因很多,但不能籠統地說黑臉育兒就不好,會讓孩子害怕和遠離父母。只要父母能夠掌握好黑臉育兒的原則,事後可以耐心和孩子溝通,黑臉育兒的父母也可以成為孩子依靠。反之,白臉育兒的父母如果掌握不好分寸,也會因為自己的溺愛養出一個貓狗都嫌的小霸王。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無論父母選擇黑臉育兒,還是白臉育兒都沒有錯,關鍵是錯誤的心態扮演往往會育兒不成,反耽誤了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黑臉和白臉育兒中的正確方法和錯誤方法,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

黑臉育兒

一、教育嚴格的黑臉(正確的黑臉)

有一些思想“頑固”的父母對孩子的品行要求嚴格,生怕自己稍微放鬆一點,孩子就會得寸進尺。因此,他們早早就給孩子制定了規範和規矩,並要求孩子嚴格執行。因為他們以身作則,嚴格執行,孩子不但不會害怕,反而知道了父母的原則和底線。

常見的行為

1、當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時,父母不會因為孩子小就妥協,不行就是不行,誰勸也不行。

2、父母從不認同“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觀點。

二、不耐煩的黑臉(錯誤的黑臉)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有很多父母的黑臉教育,出發點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因為自己沒耐心,控制不住情緒。白天在單位受了委屈,回到家裡就把壓抑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這種跟隨自己情緒的黑臉育兒方式,陰晴不定,時好時壞,反而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常見的代表行為

1、有時候父母覺得自己管得太嚴了,擔心孩子不喜歡自己,就開始縱容孩子做一些平時不允許的事情。

2、對孩子的哭鬧聲、尖叫聲表現出不耐煩,無法忍受。

3、寧可孩子怕自己,也不允許孩子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三、虛假的黑臉(錯誤的黑臉)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很多父親由於工作原因,常年出差在外,回家後又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常常會被孩子錯誤地認為爸爸很嚴厲,甚至會體罰。一旦孩子不聽話了,很多媽媽常常喜歡用父親來嚇唬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告訴爸爸,讓他回來收拾你。”

很多爸爸知道後,可能並不在意,也不生氣,但是為了表達對老婆大人的尊重,只好出手教育一下“不聽話”的孩子。本來陪伴孩子就少的父親,又因為虛假的嚴厲導致親子關係進一步破裂。

代表行為

1、你想陪孩子,但不知道和孩子玩什麼。

2、家人常拿你來嚇唬孩子。

3、父親不管孩子,育兒基本都是妻子的事情。

白臉育兒

一、溺愛的白臉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在管教孩子上面基本上沒有原則。孩子想吃什麼,想玩什麼,想做什麼,父母統統說“好”。這些父母可能是真的愛孩子,他們從來不責備、不批評孩子,見不得孩子難過,受委屈。這樣的父母也只會教出一個自私、自大,沒有同理心,沒有責任感的孩子。

常見的行為

1、只要孩子不哭鬧,父母就滿足孩子任何要求。

2、常常心軟,捨不得孩子受一點難處和委屈。

3、總覺得他還是個孩子,以後再教也不晚。

二、不擔責的白臉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有一些父母因為工作忙,不能夠陪伴孩子,教養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另一半或者老人身上。因為他們不負責教育孩子,所以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常常不考慮後果就盲目答應孩子一些過分的要求,最後留下一堆麻煩,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

常見的行為

1、常有“就一次,不會有問題”的僥倖心態。

2、看到孩子高興,就不願管孩子。

三、觀念開放的白臉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有些豁達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開放,但並代表他們不關心孩子,放縱孩子。他們希望孩子能夠體驗生活,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在犯錯中尋找答案,不斷成長。當孩子有困難的時候,他們願意陪孩子上刀山,下火海,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代表行為

1、鼓勵孩子嘗試,允許孩子犯錯,只有嘗試過才會知道。

2、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3、只要孩子能學到東西,從不擔心孩子會讓自己丟臉。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父母錯誤唱黑扮白,育兒不成反坑娃

家庭教育中的最大問題不是選擇黑臉和白臉的問題,而是錯誤的態度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統一。如果父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採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很有可能會導致親子關係的失衡,對於孩子的德育不利。

如果我們不得不懲罰孩子的時候,總得有一個人出來做懲罰者,也就是唱黑臉,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會生氣,懲罰的理由是什麼。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爸爸媽媽懲罰我,不是為了發洩情緒,而是我真的做錯了事。只有這樣,懲罰才有意義,孩子才會在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