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立祥:你知道如何科學預防溺水嗎?

按語:河南等地持續遭遇千年一遇極端強降雨,鄭州等城市出現嚴重洪災,給社會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道路積水嚴重,房屋與公共設施、高鐵被淹,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此大的暴雨存在著潛在的危機——溺水,如何預防因溺水導致的死亡,現將整合《中國公眾防溺水衛生健康指南》,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對提高全民健康意識,有效預防溺水的發生。

全世界每年有45萬人死於溺水,其中過半數發生於15歲以下兒童,且絕大多數發生於發展中國家。在我國,溺水是15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的首位死因, 也是夏季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由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災難預防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等聯合組成的中國公眾衛生健康指南編委會,從公眾防範溺水出發,特釋出《中國公眾防溺水衛生健康指南》。

預防居家溺水

對於缺乏自我防護能力的嬰幼兒(特別是學步期兒童)和體弱易病的老年人,居家的浴缸、廁所、水桶、魚缸等都可能是潛在的發生溺水的地方。保護兒童是預防居家溺水的重點。首先應該禁止學步期兒童進入浴室和廁所(或可將馬桶座圈上鎖),防止小兒靠近裝水的水桶、水盆、浴缸、魚缸等存在哪怕只是淺水的地方。對用浴缸洗浴或遊戲的小兒應該保證時刻有人監管,且在伸手可及的距離範圍內。

老年人

,長時間受熱會導致血壓下降、虛脫等急性心血管事件,應該避免長時間使用盆浴、沐浴。對有泳池、水上園林、魚池等設施的私家宅院或住宅小區,應該加建護欄設立、警示標識等安全措施,嚴禁兒童單獨在相關區域玩耍、停留。行走不便或自理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應該減少獨自進入上述危險區域的機會。

預防淡水溺水

淡水溺水多出現在江、河、湖泊、水塘以及游泳池等地方。南方地區溼潤多雨,江河密佈,特別是水鄉地區更是四處澤國,加之氣候、環境和社會等複雜原因,極易發生溺水事故。因此,生活在南方之地,不論男女老幼,首先必須學會游泳並掌握水中安全和生存的技巧,有條件者應該接受心肺復甦的培訓。其次,應該學會識別各種涉水安全的警示標誌並主動關注氣象資訊,糾正邊走路邊看手機等不良習慣,避免和減少各種原因導致的意外或自然災害落水。

學齡兒童

,特別是留守兒童每逢暑假時節,缺乏足夠的監管,最易發生溺水事故。學校和家長要對其進行涉水安全和水中生存技巧的強化教育,關鍵是促使社會能夠開放提供足夠且安全的游泳區域供其活動。

青壯年

,不可高估個人游泳技能,應該避免在陌生或存在複雜條件(水草茂盛、水下渦流、亂流、深淺不明或其他明確警告標誌等)的水域下水,禁止在淺水或危險水域跳水等危險行為。應該選擇在有救生員(經過培訓和認證的)的游泳池或溫泉進行活動、遊玩,在水池中應該遠離排水口或排汙管,尤其是頭髮較長的女性。

不會游泳的個人

,應該使用各種幫助漂浮的裝置(救生圈、救生衣等),避免單獨進入深水區域。禁止飲酒和服用藥物後游泳或監控兒童游泳。

對患有癲癇、自閉症的兒童以及長QT綜合徵(游泳易觸發嚴重心律失常)等涉水高危疾病的個人,不建議進行遊泳或涉水相關活動。

預防海水溺水

海水淹溺多出現在海灘遊玩, 從事海洋水上運動或活動以及海上工作時意外落水和海難事故等情況,搶救難度大,但可有效預防。因此,喜愛並選擇海上活動首先應該學會游泳和掌握海上安全及生存知識、技能, 參加學習心肺復甦課程。使用救生裝置,無論是海上旅遊觀光(乘坐小型輪渡)、工作還是從事海上運動(摩托艇、香蕉船、帆板、帆船等)都必須熟知在何時正確穿戴救生衣,學會使用非充氣式的漂浮救援裝置(救生圈等)。

在海灘遊玩時, 應注意海灘的各種警示標誌和救生員的各種語言、聲音(哨子、廣播等)和旗語等的警示, 及時發現海灘的異常狀況,避開離岸流。只在有救生員(經過規範培訓認證,參加過心肺復甦培訓) 的海灘游泳、戲水。

特別重視對兒童或不會游泳者的監管和看護,保持高度的專心,避免任何分散注意力的行為,例如打電話、進食、遊樂等,監管者必須學會心肺復甦。對於不會游泳的兒童, 要實施可觸及監管,即手隨時可以觸及到兒童。

避免接觸各種型別的水母和顏色鮮豔的海洋生物。

禁止飲酒和服用藥物

(游泳或監護小孩時)。重視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涉水高危疾病或個人狀態不良時應該及時暫停海上活動。

預防應急溺水

對於發生溺水的患者, 現場急救至關重要。

首先, 應該及早發現和識別出現溺水的個體, 並啟動應急系統。當發現個體出現泳姿異常、拍水掙扎、頭部在水中異常起伏或頭面部朝下靜息漂浮時,應該考慮溺水發生, 需要立即通知附近救生員或撥打報警/ 急救電話,組織現場人員開展救援。

第二,評估現場安全,利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幫助溺水者脫離水體。江、河、湖、海以及溪流等自然水體的水下情況十分複雜, 盲目下水可能造成進一步的傷亡。因此,施救者應該在通知專業救援隊伍之後,利用附近的船隻(或可漂浮物體)和可及的救生裝備(救生圈、竹竿、樹枝、繩索等)進行救援。對於泳池、園林、魚池、水庫等人工水體,水下情況相對簡單,可在充分利用救生裝備無效的基礎上,考慮(但仍不推薦) 直接下水游泳至溺水者處,安全接近溺水者(從其背側,避免被其抓抱而產生意外)而實施救援。對被捲入離岸流的個體, 應該指導其向與海岸平行的方向移動, 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救援, 禁止直接就地入水施救。

第三,幫助溺水者脫離水體後, 正確實施急救。對清醒的溺水者, 在脫離水體後需要監測病情,注意保溫。對意識不清(沒有反應)的溺水者迅速判斷呼吸和迴圈徵象(脈搏、肢體活動、發聲等),若沒有呼吸或呼吸異常,應該立即給予人工呼吸(連續5次),並實施高質量的心肺復甦(按壓、通氣以及電除顫)直至患者恢復心跳(清醒、出現自主動作等)或專業人員到達接手。附近有腹部提壓心肺復甦儀等急救裝置時,應迅速取來實施急救。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方法可排出氣道異物,利於呼吸與迴圈同步進行,搶救溺水患者時尤為適用。對仍有呼吸的患者,應該在密切監測病情的同時, 儘快組織送往醫院。

第四,對於明確溺水的患者,無論病情輕重,均應常規到醫院進一步觀察、診療,防止潛在或後續健康損害可能。

總之,只要大家有足夠的警惕性, 積極參加游泳和急救培訓,注重涉水安全和生存的教育,重點看護好兒童及高危人群,並且能夠在現場開展及時、科學的急救,就能夠有效預防溺水的發生並減少其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