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梗患者 4 個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運動?

如果患上了心肌梗死,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能再進行運動了。其實不然,心梗患者也可以透過運動康復來改善心臟功能。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心梗患者如何運動?

心梗患者 4 個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運動?

運動是心臟康復的重要部分

心梗的支架手術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療的一半,另一半則是長期的藥物治療和心臟康復。心肌梗死患者長期臥床或者少動會導致全身功能廢退,以及心功能的進一步惡化,而運動康復可以糾正機體的廢退狀態。

心梗患者 4 個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運動?

研究顯示

據美國63項對總共14486例冠心病患者的調查報道,與沒有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康復治療者死亡率減少31%。

心梗患者運動更須科學謹慎

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不恰當的運動會存在很多風險,不恰當的運動可以導致心臟過度使用性損傷,這種損傷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心律失常、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加速、心臟早衰、心肌纖維化、斑塊破裂和急性冠狀動脈血栓等,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

心梗患者 4 個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運動?

心梗患者4個階段運動方案詳解

按照住院期、出院後早期、後期恢復期、終身維持期四個階段劃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每個階段的“運動目標”和“訓練強度”也各有不同。

住院期

心肌梗死發生後1周內24小時絕對臥床休息,若病情穩定無併發症,24小時後可允許患者坐床邊椅。

諮詢醫生進行腹式呼吸,進行關節被動與主動運動。

旁人協助下洗漱、進餐。在活動耐力範圍內,要鼓勵部分自理活動,以增加自我價值感,逐漸過渡到床邊活動。

心肌梗死後第5~7天后根據病情可病室內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在旁人幫助下如廁、洗澡,試著上下一層樓梯等,直至在病房中,能夠自如地完成進餐、剃鬚等生活料理。

出院後早期

出院後第1個月的活動量應保持在出院前的活動量。

第2個月後活動量逐漸增加,如室外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極拳、快慢走等。

無論做什麼活動,都必須以不出現心慌、氣短、心前區疼痛、憋悶、心率每分鐘小於120次為原則。最佳方式是快慢結合步行,10~15分鐘/次,3~4次/周。

後期恢復期

一般在出院後6~12周開始,持續3~6個月。患者可以在醫學監護下鍛鍊(二級醫院或三級醫院的心臟康復中心),並繼續接受營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諮詢。

終身維持期

學會了正確的鍛鍊方法及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後,不再需要醫學監護,只需終身維持健康狀態,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並定期接受隨訪。

目前主張心肌梗死患者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極拳等。儘量避免無氧運動,如短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俯臥撐、潛水、肌力訓練(長時間的肌肉收縮)等。

心梗患者 4 個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運動?

如果有專業康復醫師制訂好運動處方,我們可以按照醫師制訂的運動處方執行,但是如果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氣短、頭暈或者其他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避免過於“堅持”。

提示

心梗患者不宜“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是大多數人的健身習慣,但對於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說,這個習慣卻很容易引發危險,極易造成心梗再發。清晨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在一天24小時中,每天上午5~11時為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心絞痛和猝死都多在上午9時左右發生。

鑑於此,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體育運動最好避開心臟病發作的“清晨峰”,安排在晚上或下午為好。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看,無論是體力的發揮,還是身體的適應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黃昏時分為佳。(人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