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花3000元住民宿覺得不值,怎麼就不能給個“中評”?

近日,據極目新聞報道,姚女士此前帶家人前往長沙銅官窯景區遊玩,訂了3間定價近1000元的民宿。但因覺得價效比較低,在返程後,姚女士給該民宿打了一箇中評。不料這一舉動引來商家激烈反應——她在一天內收到了民宿老闆多次電話轟炸,在拉黑了3個號碼後,民宿方又換其他陌生號碼打來。因不堪其擾,姚女士將中評改為差評,但當日晚上,姚女士再次接到民宿方長達半小時的騷擾電話,質問她“你是準備好的,為了黑而黑的?”“你出來消費,希望我舔你嗎?”

女子花三千塊住民宿,覺得這錢花得不值,給出中評,是消費者的正當權利。當事人後來又改為差評,則純粹是商家的不當反應造成的。因為商家不能冷靜對待消費者評價,採取了不妥當的處理方式,才導致消費者的不滿擴大,產生更惡劣的體驗。

網民看到這番“拉鋸戰”,紛紛對姚女士的遭遇表示同情,並譴責民宿老闆的過分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網購商品、住賓館還是叫外賣後,很多人都習慣在網站上給個評價。排除極個別“惡意差評”者,大多人還是從真實感受出發,給出相對合理的評價。

不論是“五星好評”,還是“一星差評”,都是對商家服務、產品質量的反饋。網站設定評價機制,不僅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點評需求,也是為了更好地監督商家。在網購與點評平臺出現之前,商家的品質與服務水平,雖能在消費者之間口耳相傳,卻沒有量化標準,而網路平臺暢通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交流渠道,消費者可以透過網站上的評分,選擇價效比最好的產品,也可以倒逼商家提高服務質量,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有助於推動商家優勝劣汰,進一步最佳化市場環境。

眾所周知,在點評與購物網站上,消費者一旦給出評價,商家是無法修改的。因此,商家看到消費者的中評甚至差評時,往往十分著急。但是,商家要提高自身評價,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不是去騷擾消費者。強迫消費者更改評分的做法,只會招致更大的反感,既不真誠,也缺乏經營的智慧。

再受歡迎的商家,想要“零差評”,都幾乎不可能。在滿分10分的前提下,如果商家的評分能到8。5分以上,就已經相當高了。對於個別差評,一些經驗豐富的商家會透過消費記錄,想辦法聯絡到消費者,並向其真誠道歉,用心詢問如何更好地改進服務。即便聯絡不上消費者,有智慧的商家也會在評價下面認真給出回覆,對消費者批評的地方進行積極的改進處理。一些消費者體會到商家的真誠後,可能會出於善意修改評分,但即便消費者不修改評分,商家也應有相同的態度。

合理處理中差評,是商家服務態度與經營水平的體現。不論是電話騷擾消費者,還是在消費者點評下惡語回覆,都只會適得其反,還可能觸犯平臺規範乃至法律法規。做生意講究“和氣生財”,商家擺正態度,消費者才能感受到基本的尊重。面對消費者的批評,只要不是收錢辦事或是蓄意勒索的“職業差評”,商家不妨認真聽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中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