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最近,東四北大街的稻香村“零號店”成網紅了,和滿大街的稻香村門店不同,這裡點心都是手工現烤,更精緻,當然也貴一些,最火的時候據說排隊都能排出門幾十米去,幾種熱門的點心經常還搶不到。種草良久,前兩天終於得償所願,到“零號店”一瞅,覺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饞人,裝了三盒子花了100多元,回家大快朵頤。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稻香村零號店

吃完點心,就想聊聊稻香村的前世今生,這是咱北京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門店很多,好吃不貴,各色糕點擺滿櫃檯,可以半斤八兩的單要,也可以挑幾種喜歡的裝盒,還有成袋的小點心做零嘴最佳。我們從小就吃,儘管這麼多年過去了,味道卻從未改變,似乎還都是過去的樣子。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不知道有多少北京孩子和我一樣,童年魂牽夢縈的美食中有一大半是被這些點心佔據的。雖然如今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饞嘴的孩子了,但是每次看見稻香村的招牌還是會忍不住進去買幾樣。常看到有年輕的顧客對著售貨員說:“對對對,右邊第二個,師傅,您給我來半斤就行。”心中會有點小小的不屑,連點心的名字都叫不出來!我可是如數家珍,每一種點心,尤其是點心匣子,和它們相聯的是無數的回憶……

01

和點心匣子的愛恨情仇

現如今每年過節,很多人四處尋找年味兒而不得,慨嘆年味兒越來越淡。年味兒是什麼呢,對我這樣的70後北京人來說,經歷過那個物質和食物匱乏的年代,年味兒就是各種魂牽夢縈的食物的香味兒,比如點心匣子,對它的渴望曾經貫穿我童年的每一個春節。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開啟點心匣子那個瞬間狂喜的心情我現在依然記得,一層層碼放整齊的點心散發出誘人的光澤和香甜的氣味,那種衝擊大腦的強烈的幸福感便是最鮮明的關於春節的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點心匣子是春節親朋好友迎來送往的最佳禮品,每家都要備幾個點心匣子送出去,也會收到一些,收到的也有可能再送出去,家裡的孩子會眼巴巴地數著家裡還剩幾個匣子,每送出一個都暗自心疼。有時候送出去的還會重新回到手裡,過節拜年的過程簡直就是一趟“點心匣子”之旅。等到送禮送的差不多了,家長終於決定剩下的匣子可以自己吃了,孩子們通常會會歡呼雀躍。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對點心匣子最殷切的盼望是在開啟它之前,各種遐想和猜測會持續多日,因為每個盒子裡的點心都不一樣,匣子有高低檔之分,好吃的程度相差很大。惦記了那麼久,過年時點心盒子開啟的那一瞬間我的心會狂跳不已,粗略掃描一遍就知道了此盒子的質量與重點,蛋糕和薩其馬最為好吃,一個匣子裡沒幾塊,是孩子爭搶的主要目標。我家的規矩是早飯每人只能吃一塊點心,不多的幾個點心匣子能吃到正月十五。望著滿是油漬的餘香尚存的空匣子我會悵然許久,心中盼著來年春節快點來。

當然,我也經歷過最糟糕的情況,就是點心匣子轉了一大圈之後,終於到了開啟吃的時候,發現已經長毛了,那種欲哭無淚,生無可戀的心情,至今仍然記得,簡直就是恨得咬牙切齒,怎麼就那麼不經放呢?點心匣子,寄託了我兒時多少的愛恨情仇!

02

一個完美的匣子什麼樣

其實串門送點心作為禮物一直是北京人的一種習慣,這裡邊也有規矩:除了看病人,一般只送長輩,自家給老家兒買糕點不必裝匣,但過年過節還是需要的。這習慣好些人現在還保留著,所以,稻香村的點心匣子至今暢銷不衰,尤其是春節的時候,得排大長隊才能買到。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這是前幾年春節北京人買點心匣子的情景,排隊每人送一份北京晚報

裝匣子的點心有固定搭配好的,也可以自己隨便挑。我小時候心裡總有一大遺憾,就是點心匣子裡不是所有東西都愛吃,所以總是先挑著把喜歡的吃了,不喜歡的留在最後,當時就想,等自己長大有錢了,裝一個匣子,一定要放滿自己最愛的。

細數起來,最愛的有很多種,棗泥酥、蛋黃酥、香芋酥、牛舌餅、南瓜餅、鮮花玫瑰餅這些都是百吃不厭的,然而最喜歡的還是薩其馬。稻香村的薩其馬是用雞蛋清、奶、糖調麵粉,據說一斤麵粉得擱進去七兩雞蛋清,過油稍炸之後,細條中空外直,吃起來入口即化,幾乎不用嚼,其中有蛋味、奶味、蜂蜜味,成為一種特殊的口味,可以說把其他糕餅都給比下去了。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一個完美的點心匣子,除了點心,還有包裝,這也是見證匠心的時刻。買成盒點心叫裝個盒兒或打個匣子,售貨員會按顧客的選擇(或由他代選)在盒子裡裝好若干種類,裝點心匣子也有講兒,就是甭管買多少樣點心,各種點心都得在最上面的浮頭露一樣兒。所以,“打個匣子”不是件容易事兒。然後在盒蓋上墊張紅的或粉的裝飾紙,再用紙繩一橫兩豎的捆好,上面還會打出個提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綁得漂亮、實用而且結實,串門要是提溜這麼個玩意,即使只有二斤點心,也比您提溜幾大紙包點心有面子。

03

最經典的點心是哪種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很多人以為稻香村是北京本地老字號,其實不然,它是個外來品牌。北京最早的稻香村,位於前門外觀音寺街,由江蘇常州人朱友清等人於民國初年創辦,為了與北京的餑餑鋪相區別,取名為“稻香村南貨店”,經營南式糕點。

朱友清等人還從江浙一帶的老家請來身懷絕技的糕點師傅,按照北方的節令食俗製作各式南味糕點,既好吃又好看。與北方傳統的餑餑相比,南方糕點相對多油多糖,不易乾裂,存放時間長,所以這些南方糕點一在北京露面,令人耳目一新,有錢人爭相購買品嚐。每到中秋,稻香村月餅大受歡迎。民國初年,魯迅先生經常在稻香村購買食品。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稻香村在前門外一炮走紅,生意紅火,原股東都想有自己的獨資買賣。到了1916年,原發起人朱友清從稻香村退股,單獨在西單北另立門戶,開設“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原股東張森隆也退股,在東安市場北門外開設“稻香春”。三家店,佔據中軸線及東西兩側,各霸一方,都是京城有名的點心店。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稻香村恢復了老字號及前店後廠的經營方式,重新奪回糕點市場的霸主地位。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七夕巧果

近些年,稻香村找回了很多北京傳統食品,讓老人們欣慰,也讓我們這些沒吃過的人嚐了鮮,比如著名的“京八件”、“狀元餅”、“巧果”,還有“重陽花糕”“五毒餅”、“立夏陳皮餅”“大寒消寒糕”“春分太陽糕”“大雪紅棗糕”等與二十四個節氣對應的吃食。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注重“四時”、“陰陽”調和、“五味”搭配,講究“不時不食”,什麼節令吃什麼都有規矩,既有健康的考慮,也有美好的寓意,這是一種對傳統的迴歸。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要說稻香村最經典的的點心是哪種,這還真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據我瞭解到的,牛舌餅和棗泥酥這兩種粉絲眾多,”零號店“賣的這個棗泥酥更為小巧精緻,棗泥也更細滑,確實很好吃。牛舌餅是稻香村鹹甜口點心裡的霸主,現在推出的迷你牛舌餅很小,不到普通牛舌餅一半大,但味道很足,名不虛傳。

還有就是我最愛的薩其馬,稻香村有兩種,紅薩其馬甜得能拉絲!上面有紅綠果脯絲,所以排斥果脯絲或者排斥甜的人都不建議嘗試了。但想吃甜的時候掰一小塊兒吃著很有滿足感。白薩其馬比紅薩其馬溫柔多了,夾層裡有白芝麻,很香,同時也沒有紅薩其馬那麼甜。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稻香村的各種“餅”裡我最愛南瓜餅,外皮奶香,餡料香甜,每次路過都會忍不住買幾個,此外還有烏梅餅,黃油棗泥餅,金豬餅,蛋黃酥,蓮蓉酥,抹茶酥,都好吃。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鮮肉眉毛酥和叉燒酥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核桃餅和柿子餅

現如今還有很多新品種,像我這種無肉不歡的有福了,新推出的“鮮肉眉毛酥”“雲腿月餅”“鮮肉月餅”“叉燒酥”都是鹹鮮的,超級解饞,不過有人大概會覺得有些膩,這就決定於個人喜好了;核桃酥和柿子餅外形顏色都很美,光是瞅著就很享受,吃著也不錯。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這家起源南方的糕點鋪,為何成了老北京人的標配?這得從零號店說起

如今再看稻香村的點心匣子,已和我童年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我也終於搞清楚了“京八件”和“細八件”的區別。“京八件”是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棗花酥,太師餅,黑麻餅,薩其馬。“細八件”是棗花酥,玉蝶酥,小卷酥,合歡餅,甘露果,芙蓉糕,粉衣,蛋黃酥。

我決定,把沒吃過的都吃一遍,算是圓了多年來對點心匣子的一種執念。

(原標題:北京人到底有多愛稻香村?和點心匣子的一段愛恨情仇)

流程編輯:T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