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二胎家庭青少年情緒疏導及心理支援小組

一、需求分析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一些符合政策的家庭生育了二胎,老二的出現意味著大孩子獨生子女的身份徹底結束,原本保持多年相對穩定的家庭結構發生了改變,熟悉的家庭關係出現了短暫的失衡,老大容易被家長貼上“擔當”“責任”等標籤。

青少年社工在工作中也注意觀察二胎家庭大孩子的需求和發展,特別是對於已經懂事的青少年來說,擔心失寵、擔心被冷落、擔心愛被分享的敏感情緒會更強烈,這些敏感情緒都會使得青少年變得焦慮,如果這種情緒沒有得到科學地引導,青少年很容易產生失落感,也會對青少年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因此青少年社工招募六個有意願參加躍未來、越精彩小組的青少年,且六名青少年同為二胎家庭的大孩子。

青少年社工透過小組活動引導組員從尊重生命的意義開始,瞭解二胎家庭的責任、走進自己的內心、直面敏感的情緒,從而願意分享並感受愛,重建自己的安全感,更積極從容地面對以後的生活。

二、小組目標

(一)總目標:

透過混齡的小組活動,對組員的敏感情緒進行科學地引導,給予組員安全感,使組員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分目標:

1。藉助繪本學互助,引導非獨生組員將分享意識從家中延伸到學校;

2。以情緒管理為干預的主題,引導組員瞭解情緒、學習與情緒和平共處;

3。善於溝通期待愛,引導組員勇敢分擔付出愛,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三、服務過程

第一節:

躍未來、越精彩小組活動是針對二胎家庭大孩子而開展的情緒疏導及心理支援小組,社工希望透過混齡小組活動,引導組員瞭解生命的意義,走進自己的內心,直面敏感的情緒。

因此在小組籌備期,青少年社工精心設計了招募海報,進入學校,在10-12歲之間招募了六名有意願並有需求,並且同為二胎家庭的大孩子為小組成員,這些組員過去或者現在都經歷著二胎家庭大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落差,因此透過同質組員的互動支援,更好地引導組員一起重建自己的安全感,積極面對生活。

活動正式開始,社工與志願者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社工便帶領組員進行了記者採訪和尋寶遊戲的破冰活動,這兩個遊戲之間有著引導組員關係遞進的作用,記者採訪遊戲不需要組員過多地互動,也無需社工總結,讓組員之間對彼此有個初步的印象,而尋寶遊戲則利用破冰改善當前活動的氣氛,六位組員分為兩組積極配合社工的指令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寶藏,遊戲很好地調動了現場的氣氛,幫助組員建立關係,讓組員在輕鬆的環境中進入小組的下一個環節。

破冰遊戲後,社工介紹了本次活動小組的目標並說明了團體規範的意義,也引導組員思考對於小組活動的期望,活動的最後社工與組員共同制定小組規範及小組契約書,透過這一環節,組員建立了初步的團隊信任關係,有利於組員更好地投入下面的小組活動。

在二胎家庭中應注重引導孩子建立“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的觀念,透過第一節小組活動社工鼓勵組員之間互相發掘並認可,在互動中放鬆心情並提升自信,有助於更好地推進小組程序。在接下來的小組活動中社工將努力走進每個組員,瞭解他們沒有表達出來的真實想法。

第二節:

如果說為人父母不用考試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而每多一個孩子,其實是在回答升級的問卷,二胎家庭有溫暖但一定也有感傷。

在第二節小組活動,社工引導組員瞭解生命產生的過程,尊重生命的意義;將情景帶入生活一起學習二胎家庭繪本,開啟閱讀、探討、分享的旅途。

活動開始社工帶領組員進行我笑你哭的互動遊戲,組員跟隨社工臉部向左或向右變換著哭與笑的表情,隨著社工速度的加快,組員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錯誤,遊戲打破了隔閡,建立輕鬆的氛圍。

在組員的情緒明顯放鬆後,社工與組員一起閱讀了《小威向前衝》生命教育繪本,《小威向前衝》以簡潔的畫面和風趣的故事情節,把生命形成的自然規律以組員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以科學的方式告訴組員孩子是從哪裡來的,同時繪本故事蘊藏著遺傳的小秘密,引導組員瞭解生命的意義,在組員閱讀繪本後,社工進行實施適當的生命教育,把成人羞於啟齒的話題詮釋的坦然而流暢。

這個環節中讓社工印象深刻的是組員小奧的分享,小奧認為了解了一個寶寶從胚芽到胚胎到成形到出生的畫面,原來自己的那麼的獨特。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威,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都應該被愛護,而小威的同伴則有可能是我們的弟弟妹妹,藉著這個話題,社工引出了二胎家庭的概念。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遇到家裡添弟弟妹妹的事情,但是遇到這個事情後孩子們是如何反應的呢?為了讓組員瞭解同為二胎家庭孩子的心聲,社工帶領組員分享二胎繪本《湯姆的小妹妹》和《我想有個弟弟》,透過繪本故事,引導組員走進主人公的內心,感受主人公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後的心理和情感變化。

社工在閱讀繪本過程中引導組員觀察圖片,說說主人公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除了這些改變,組員認為還會有其他改變嗎?圖片中的主人公喜歡自己的弟弟妹妹嗎等問題?當組員發現弟弟妹妹出生後主人公也有被冷落和忽略的時候,組員舒彤情不自禁的發出了:“太像了”的感慨,這些答案和感觸的背後是組員們提供給社工內心最真實的反饋,看似平淡的故事,已經觸動到組員的心靈。

組員們隨著繪本故事情節發展體會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也在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針對繪本故事的結局,社工進行了總結與提升,鼓勵組員們學習主人公積極面對不舒服的感覺,在確定父母對自己的愛有增無減的時候,一定要轉變心態,積極樂觀。

每個孩子都需要特殊的時光,活動最後,組員們分享參加第二節小組活動的收穫和感想,“讓我相信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不會因為弟弟妹妹的到來而改變”、“明白了在我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原來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樣的”。

透過繪本學互助,相同的經歷和故事,讓組員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有些交流不見得是語言,更多是一個眼神的交流與肯定,同伴之間提供了相互支援和安全感。在之後的小組活動中社工也將繼續引導非獨生的組員將分享和愛的意識從家庭衍生到學校,讓組員體會相互支援和成長帶來的成就感。

第三節: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篇《媽媽,我想對你說》的文章,出自於一個二胎家庭五年級孩子的文筆,文章寫了妹妹出生以後自己受到的冷落,文章中隨處可以感覺到大孩子的辛酸和委屈。

類似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絕對性但也有一定的參考性,現在的孩子們家庭關係簡單,從小享受的待遇比較好,分享這樣的概念對於他們來說是淡漠的,孩子也越來越難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對於有二寶的家庭來說,大寶的情緒更加敏感、易怒,失落,社工透過開展第三節愛未央小組活動,傾聽組員的聲音,關注到組員表現出來的真實的情緒。

第三節小組活動開始,社工帶領組員進行了“不錯也是錯”的情緒體驗活動,情繫體驗小遊戲鍛鍊組員的反應能力,並透過累與不累的問題,引導組員釋放積累的緊張情緒,小遊戲之後社工用五分鐘時間帶領組員簡短回顧了之前兩節小組活動內容,組員們用點頭、微笑迴應社工,小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

為了更好地推進小組活動程序,社工將《媽媽,我想對你說》這篇文章與組員分享,組員在讀到懂得給我打扮的媽媽不見了,愛變著法兒給我燒飯的媽媽不見了的時候,非常有認同感,彷彿看見了似曾相識的場景,為此社工順利進入下一個環節,透過想象補白,仿說句子引導組員暢所欲言地談談家庭有新成員後自己出現的變化。

組員小奧拿到了“放學回家,妹妹睡醒了,打聲招呼吧”的想象補白,社工邀請小奧演示一下遇到這種情況自己怎麼做,看著小奧帶著靦腆哄著妹妹的對白,組員們為其送上了鼓勵的掌聲;組員晨晨拿到了“妹妹在睡覺,我在玩球,媽媽走過來”的仿說句子,社工要求晨晨按照“以前我可以 而現在媽媽說 ”的句式進行仿說,晨晨表示以前我可以在家裡任何地方玩球,而現在媽媽說輕一點,別影響妹妹睡覺。

社工邀請每一位組員參與到這一環節,目的引導組員真實的表達出家庭出現新成員後自己內心認知和心理的變化,社工在這一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引導,強調做哥哥姐姐的責任感和神聖感,穿插了兄弟姐妹相互保護、相互關愛的故事,激發組員的愛心;

針對父母的變化,社工引導組員瞭解我們的父母也在不斷地學習怎麼和孩子們溝通,也希望儘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情緒,但由於精力有限,有比組員更小的家人需要照顧,所以父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組員可以體諒並及時和父母溝通,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好的家庭溝通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二胎家庭的問題。

這一環節透過組員的反饋、相互溝通和交流,組員間建立了正向積極的感情,樹立了較強的自信心。為了引導組員用情緒臉譜表達情緒,社工帶領組員透過35個誇張的面部表情和1個形容詞進行正面管教情緒臉譜環節,引導組員學習情感認知,表明家庭出現新成員以後組員的情緒走向和感受,在與情緒臉譜的第一回閤中,社工認為讓組員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便已經走出了情緒管理的第一步,社工將在第四節小組活動中有針對性的引導組員環節情緒問題。

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有利的成長環境,不要讓本來幸福的事變得複雜多慮,第三節小組活動社工更好的走進組員的內心,組員更真實瞭解自己的想法,組員之間更有共同語言,就像小葉子在分享時的發言一樣:“以前認為弟弟是一個成功的侵略者,但雖然不想承認,其實弟弟的確很萌,特別在小組活動中聽到很多和我一樣組員們的心聲時,會讓我有感觸和成長,下次會更成熟的看待這些問題,希望家庭更加和睦。”

第四節:

家人和孩子應該是世界上關係最親密的一對,在家人面前孩子可以是隨意的、自由的、快樂的,孩子可以不用壓抑隨意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在第四節小組活動中,社工引導組員表達自己的情緒並瞭解自己的內心,無論情緒的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是一種收穫,透過本次小組活動,社工引導組員認識情緒這個大雜燴,換個角度看待情緒,學習積極的情緒體驗。

活動開始,社工透過一張報紙,邀請組員兩兩組合進行火山爆發的情緒體驗,遊戲雖然簡單但富含深刻的意義,讓組員一些負面情緒得以釋放。

之後社工與組員一起回憶當自己很快樂、生氣和悲傷時,是否產生一些生理的感覺?並邀請組員將這種感覺記錄下來,社工發現組員子桐的卡片上記錄著心跳加快,而組員晨晨則寫下了臉紅,當社工提問組員怎麼看待這種情緒時,組員有些沉默,社工適時提出了情緒能對人產生積極和消極的作用,但無論是哪種情緒,不應該被隱藏,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的情緒自然流露出來,而組員需要學習的讓開心的時間拉長,失意的時間更為短暫。

考慮到這個年紀的組員自我監督能力還不高的特點,社工特意設計了鏡子活動,組員兩人一組,甲學生做出各種愉快的表情,乙學生作為鏡子模仿甲的各種表情,1分鐘後雙方互換角色,鏡子活動後社工邀請組員分享看到鏡子的表情,你有什麼感受及情緒可以傳染嗎?

組員積極參與,表達出參與活動的真實感受,社工在總結中表明瞭觀點,讓組員明白裝著有某種情緒會真的產生某種情緒,因此組員應該在感受情緒及身體的變化中提升自我的認識,並滲透如何處理自己滿溢的快樂和偶爾的小失落,即使沒有鏡子的時候,也可利用鏡子技巧,,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這才是處理情緒的最佳方法。

青春應該是美好而多彩的,如果換一個角度出發看待家庭增添新成員之後的生活,是否可以收穫更多的快樂,也可以體驗到做哥哥姐姐的樂趣呢?

為了讓組員的情緒及心理得以鞏固和強化,在接下來的小組活動中,社工帶領組員再次進行仿說句子環節,當組員回到“半夜,我被妹妹的哭聲吵醒,一睜眼,媽媽呢”的句式中,組員小奧表示我會過去看一下妹妹,哄一下妹妹再自己回去睡覺,而組員小葉子則表示也許會和媽媽妹妹睡在一起,有了弟弟妹妹組員有時候會有一些孤單,但有時候也會很快樂,親情是很美好的。

社工在分享中也引導組員關注到為家庭付出更多的父母,相信父母的愛同時也要學會體諒關愛家人,並將這種行為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節小組活動社工引導組員形成穩定的、良好的情緒和心理素質,為了鞏固這種成效,社工為組員發放了一週情緒記錄表,希望組員記住鏡子活動的感覺並對這一週與家人相處的情緒狀況做記錄,在下一節小組活動中社工帶領組員進行分享。

本次小組活動結束後,社工將根據班主任老師提供的家長資訊與家長做簡短溝通,介紹組員參加小組活動的表現,並邀請家長對組員進行愛的教育環節。愛既是啟蒙教育也是終身受益的教育,希望組員在愛意滿滿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第五節:

如今,日新月異的發展讓很多人自豪,但也越發的讓人疑惑,就好像豆瓣上有一個父母皆禍害的論壇,青少年聚集在一起的理由就是認為理想的父母應該是人生的指導師,可惜我們的父母不是,別難過,很多人的父母也不是。

這種消極的抱團取暖的態度阻礙了青少年主動溝通的積極性,為了讓組員建立積極而流暢的溝通觀念,為此在第五節小組活動中,社工建立家長與組員溝通的橋樑,傳授組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給予組員安全感,引導組員勇敢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

活動開始,社工收集組員上週的情緒記錄表,並邀請組員晨晨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透過分享環節讓組員參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主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組員也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會堅持記錄。

為了鞏固組員的改變,社工邀請組員進入下一個環節,為組員播放爸爸媽媽的微信語音,組員們懷著期待的心情聆聽爸爸媽媽對自己說說的話,從組員的表情和態度上,社工看到了感動、輕鬆也有委屈,無論是怎樣的情緒,社工希望透過這個環節讓組員們記住這些感動和愛,這些溝通也讓二胎家庭的大孩子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和責任感。

愛是一個溫暖的詞彙,可是愛也需要表達,在瞭解並明白了父母對組員的期待和要求後,組員們也有很多想和自己爸爸說的,在愛的回饋環節中,社工引導組員鋪開信紙,這個環節是整個小組活動最為安靜的時刻,組員們用文字敘說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父母說說心裡話,提些小要求。

三十分鐘時間後,社工交給每位組員一個信封,組員們慎重的將自己的信件裝進信封,待之後親手交給家長。為了活躍小組現場的氣氛,社工與組員們分享了由父母提供的各自弟弟妹妹的照片,當社工的手機裡出現自己親人的照片時,組員們各個都喜笑顏開。

孩子是希望,是未來,充滿了歡聲笑語的家庭,未來絕不會暗淡,給孩子們一個親人,遠比提供孩子們物質的東西強過百倍,相信組員們透過參加小組活動,瞭解自己的不適應和情緒都是正常現象,也相信組員們一定可以突破靜止侷限的思維,適應家庭的新角色和責任,享受到家庭的雙倍幸福。

第六節:

愛,會因為後面孩子的到來被稀釋嗎?表面上看很多父母會因為照顧弟弟妹妹而暫時忽略了二胎家庭大孩子,但認為愛會被稀釋的人,往往進入了靜止侷限的誤區,因為我們不能忽視了孩子們之間也有愛,忘記了孩子對父母的愛。

在最後一節小組活動中,社工首先帶領組員回顧整個小組的程序,從瞭解生命,尊重生命的意義,到引導組員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再到組員建立與父母的良性溝通並獲得小組同伴的支援,這一路上每一個組員都成長和收穫,之後社工給每一位組員分發感言本,邀請組員記錄下參與小組活動的真實感受。

組員文慧寫道:“第一次參加小組活動,是這次活動讓我有了自信心,理解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辛苦,希望弟弟快點長大,我愛你們。”而組員小奧寫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社工老師說的,這個世界上誰也代替不了誰,這句話給我力量和自信,我願意和爸爸媽媽好好溝通,理解父母的辛苦,希望妹妹健康長大”。這些簡單而樸實的話語,也是最有力量的話語,讓社工看見了組員們的真心。

不易總是有的,但幸福也從沒有缺席。活動最後社工與組員們一起告別我們的小組時光,社工處理組員的離別情緒,鼓勵組員們明白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會像探照燈,照到這邊就照不到那邊,其實就像陽光一樣,多了一個人並不會減少對另一個人的愛,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社工希望組員們以陽光積極的心態面對,這樣才能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愛,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四、評估效果

(一)小組改變

(1)社工把生命形成的自然規律以組員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以科學的方式引導組員瞭解生命的意義,同時更好地理解二胎家庭的意義和責任。經過社工適當的生命教育,非獨生的組員分享和愛的意識得到衍生,對未來更有信心。

(2)小組過程中每位組員都有不同的收穫和進步,透過情景教育、暢談、分享、互動、思考等形式,一方面青少年之間建立鼓勵和正能量的渠道,另一方面青少年透過小組的特殊時光,經過社工循序漸進的引導可以理解並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也是獨一無二的愛,即使他們對父母有什麼意見,也能透過這段時間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復。

(3)情緒是一個人狀態的晴雨表,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訴求,透過小組活動社工引導組員不要把情緒當成敵人,對抗和攻擊我們的情緒感受,而學習帶著善意、溫暖去看待情緒,瞭解與情緒和平共處的方法,重建自己的安全感。

(二)小組狀況及分析

1。此次小組實務經歷了需求評估、招募成員、開展小組活動、過程分享、後期評估以及跟進等幾個階段的內容。

由於每個組員本身性格的差異,有些組員比較多的表達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而有些組員比較多充當聆聽者的角色,為此從第三節小組活動開始,社工進行了調整,對發言比較多的組員適時的縮短時間,而對於發言比較少的組員,鼓勵引導其表達出內心的感受。

2。小組活動設計上以多元化的形式,引導組員學習生命教育及瞭解情緒的同時也鼓勵組員積極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疑惑,社工透過觀察組員的反饋進而開展下一步的引導,為此針對性較強,也達到小組目標,每位組員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和進步,讓組員體會組員之間相互支援和成長帶來的成就感。

五、工作反思

本次小組活動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綜合評估六個單元的活動,青少年事務社工有一些思考與反思:

1。社工的價值理念對青少年社工開展小組活動有著積極的影響,會影響青少年社工看問題的角度以及做事的技巧,但青少年社工介入、策劃、實施一個小組的目的是服務物件的需要,而不是社工的需要,因此要設身處地的從組員的處境出發思考問題,設計小組內容,這樣才不會影響到組員接納、親近感等問題。

2。情緒引導對組員的意義較大,也需要社工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的工作方法,社工在整個小組活動中關於情緒引導部分開展時間比較長,如果組員分享的部分再過多,就縮減了處理情緒的時間,這部分還是有提升空間。

3。二胎家庭中父母的態度對組員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由於受到小組活動場地、時間等限制,此次小組活動組員家長並沒有參加,社工在第五節小組活動愛的教育中加入了播放父母的微信語音環節,對整個小組活動效果非常有利,但如果可以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社工可以挖掘和引導的東西會更多。

六、跟進服務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姐姐、好哥哥,也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弟弟、好妹妹,只要我們還有愛的能力,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如何成為最好的家人。

青少年社工會繼續開展類似的小組活動,讓更多青少年懂得有個可以相知相伴的手足,真的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希望在未來,更多家庭的家長及子女的心可以貼的更近,一起用愛譜寫美好的生活。

七、參考文獻

1。趙芳:《小組社會工作:理論與技術》

2。韓曉燕:《兒童青少年與家庭社會工作評論》

3。喬安娜柯爾:《弟弟妹妹出生了》

4。瑪麗C。拉米亞等:《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系列(第7輯):瞭解自己 做好自己》

作者:張莉莉

單位:上海市陽光社群青少年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