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導語:在這世界上,通常人類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男性”,一類是“女性”。雖然現在還存在著雙性人,但畢竟只是極少部分。男性、女性,在人類的發展歷程裡面,最本質的,其實就是生理上的互補。只有雙方相結合,才能夠生產出下一代,進而達到人類延續的目的。而回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有一句古話說得也非常有道理,“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男女性在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不同,在事務的完成上,能夠達到互補的目的。不過,正是因為彼此之間存在著較多方面的差異,導致了不少人會將兩者對立起來看待。正所謂的“區別對待”,認為男性就應該怎樣,女性就得如何。

男性與女性,是性別上的差異,並非生來就處於對立面。而這些觀念,還需從孩子嬰幼兒時期的性別意識建立開始。尋找規律,避開誤區,正確進行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別教育。

一、性別意識建立的規律

孩子一出生,並不是一落地就知道自己的性別,即使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如果未能被家長引導好,他們也很有可能會混淆自己的性別。所以,在他們成長的前六年,家長就應該清楚,他們的性別意識建立有何規律,接著按照著相應的規律進行性別教育。

1、一——二歲

在孩子一歲之前,他們能夠分清楚“爸爸”和“媽媽”,有了最初的性別區分意識。而到了一週歲之後,他們接觸到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長相、裝扮也各不相同,孩子也能夠透過這些,來區分男性、女性。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2、二——四歲

這時候的孩子,不只是能夠透過他人的面容與裝扮來區分男女,還能夠透過物品來區分。比如,爸爸會用刮鬍刀,媽媽會穿小裙子,還有高跟鞋等。而這時候,他們也慢慢知道了自己的性別是屬於哪一個,從而會對另一個性別產生好奇心。

3、四——六歲

孩子成長到這時期,性別意識基本上已經建立完成。他可以明確地分辨男性和女性,也會對不同性別所使用的物品及穿搭進行比較準確地分類對應。基本上不會出現男孩子去穿女孩子的小裙子這種狀況。

二、家長性別教育的誤區

當我們透過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規律,大致瞭解了孩子在哪個階段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以及會相應地出現何種行為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而在正確教育之前,我們還要清楚其中的教育誤區,是什麼?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1、不教育,避而不談

性別教育,其實這方面非常容易被家長忽視。畢竟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性別這方面,簡簡單單的肉眼就能夠進行區分的,為什麼還需要教育?

而且,有些思想觀念比較守舊的家長,可能還抱著“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所以,覺得跟孩子談及性別,尤其是談論與孩子差別的另一方的性別,會覺得太過於羞恥。因而避而不談。

所以,這類家長,在避而不談性別教育的過程中,孩子性別意識的建立,就讓他們順其自然了。而人的成長,很多東西如果不經過過來人的正確教育,其實很容易導致孩子走向歪路。認知出現偏差,往後成長非常容易出差錯。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2、反向教育,取笑逗樂

很多人在看待事物的時候,通常都會持極端態度。就像是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如果家長不能夠不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是不是可以進行反向教育?這裡所講的“反向教育”,也就是給予男孩子女性方面的教育,給予女孩子男性方面的教育。

比方說,經常用“讓男孩子穿小裙子”來逗樂孩子與周邊人。雖說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性別教育,但反向教育,不知其意義在何處。而且,孩子這時候,對性別的認知還不完善,家長的錯誤強化,非常容易誤導他們。

3、過於焦慮,小題大做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的狀態,就是過於焦慮。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什麼,都會將其嚴重化,認為孩子出現了這種狀況,不得了,出現了那種狀況,要出大事兒了。

但實際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出錯了,引導了,他們才能夠成長。家長並不需要為此而小題大做。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三、正確的性別教育方式

首先,我們家長自己要清楚地是,不管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沒有好與壞之分,他們之間只是不同,並不存在優劣。其次,我們要以身作則,我們在對待其他的男性女性的時候,要保持平等。男效能夠完成的事情,女性也可以。

女性擁有的柔弱,男性也可以擁有。再者,對孩子的性別特徵,持鼓勵與肯定的態度。比如勇敢、愛冒險的特性,不只是男孩子可以擁有,女孩子也可以培養。

比如,細緻與耐心,同樣都可以進行培養。儘量不給予孩子固定的性別模式,比如,男孩子就應該怎樣,女孩子就一定得怎樣。

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有規律,家長引導避開誤區,正確教育是關鍵

松鼠觀教育寄語: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傳統觀念上的期盼。已經不適合當下的社會。在當下社會中,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是全方位的特性,符合孩子個性發展的,多元化。社會的平等與發展,也是在我們一代代家長在教育一代帶孩子的過程中,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