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晶片產業鏈一步步突破難點,中國晶片自研產業鏈逐漸成型

在中科院的EDA軟體專案透過綜合績效評價之後,近日媒體報道指出在更先進的量子晶片EDA軟體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釋出了我國首個量子晶片EDA軟體,顯示出我國晶片晶片產業在更先進的量子晶片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晶片產業鏈一步步突破難點,中國晶片自研產業鏈逐漸成型

此前國產晶片產業在推進晶片自研之際,哈爾濱工業大學、華為等企業和機構就曾遇到無法使用EDA軟體的問題,這是因為海外壟斷EDA軟體的企業暫停授權,導致當前它們所使用的EDA軟體無法繼續使用,這讓國產晶片業界認識到了晶片產業鏈可不僅僅是大眾所熟知的晶片設計、晶片製造等,EDA軟體等同樣是晶片製造的重要一個環節。

EDA軟體被稱為“晶片之母”,因為當下的晶片極為複雜,國產最先進的手機晶片麒麟9000就擁有高達153億個電晶體,如此複雜的晶片自然需要相應的軟體進行設計,這就是EDA軟體;同樣的晶片代工企業同樣需要通用的晶片設計軟體提供的相關設計圖紙才能生產晶片,EDA軟體正是起到這個作用。

由此我國開始大舉投資EDA軟體研發,力求打破當下由海外軟體企業壟斷的局面,經過數年的努力中科院研發的EDA軟體終於獲得驗證,這意味著晶片製造的重要環節得到解決。

加上上海微電子研發的光刻機,其他國產晶片產業鏈研發的光刻膠等,國產晶片產業鏈正逐漸一步步完善,可以預期如此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國產晶片產業鏈終究會成型,到那時候誰也無法阻止國產晶片的自研。

晶片產業鏈一步步突破難點,中國晶片自研產業鏈逐漸成型

不過當下的矽基晶片正逐漸接近極限,普遍認為1nm工藝將是矽基晶片的極限,而臺積電預計在今年量產3nm工藝之後,2nm工藝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量產,也顯示出逐漸逼近1nm工藝極限之際,先進工藝的研發越加困難,於是全球晶片產業開始研發更先進的晶片。

當下被視為矽基晶片替代技術的就有量子晶片、石墨烯晶片等,其中在量子晶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2019年穀歌宣佈研發出54量子位元的量子晶片獲得了“量子霸權”,然而隨後中國的中科大等單位研發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就打破了谷歌的紀錄,如今中國還有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阿里達摩院等機構加入研發量子晶片,力求確保領先優勢。

隨著全球各國在量子晶片技術方面的突破,量子晶片商用將是遲早的事情,而量子晶片的商用必然也需要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才能實現量子晶片的完全自研。

由於當前矽基晶片受制於EDA軟體的教訓,國內晶片產業鏈早早就開始在量子晶片EDA軟體方面未雨綢繆,以求在量子晶片實現商用之時形成自己的晶片產業鏈,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研發的EDA軟體本源坤元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晶片產業鏈一步步突破難點,中國晶片自研產業鏈逐漸成型

可以說這幾年國產晶片產業的遭遇讓我們真正看清了晶片產業的重要性,也認識了實現晶片自研需要解決的一個個環境,而從矽基晶片到量子晶片等晶片技術的研發,中國開始逐漸培育自己的晶片產業鏈,從而確保將來真正實現晶片自研,避免再受他人扼制,柏銘科技相信中國晶片的未來充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