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腳邊是河流,遍地灑滿石砂,沿岸寸草不生。滿目淒涼,背向你流過的是血色。而無盡的遠方,是我刀下,生靈塗炭。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這是《繡春刀II》描寫的薩爾滸之戰。

殺戮,沉重,悲慘,可以說《繡春刀II》,讓人看到的是一次全面升級的滿目淒涼。眾生皆苦。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用了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誰拍誰賠錢”的武俠電影,殺出了一條出路。

有人說,路陽讓武俠褪去了神性,迴歸到人性。

如果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那兩部《繡春刀》顯然是來粉碎這個童話的。

主人公沈練,盧劍星,靳一川哥仨,雖身懷絕技,但都是掙扎於生活窘境裡的小人物。

只是,他們有個特殊身份:錦衣衛。除了皇帝,人人唯恐不及。

所謂武功,在這裡被還原成了為求生存,為權貴服務的職業技能。說白了,就是殺人的勾當。

所以,繡春刀下不乏好人的亡魂。

哥仨也並非標準意義上的“好人”,除了皇帝,誰都討厭他們,都希望他們死。

回到體制下,錦衣衛其實只是權力的消耗品。

尤其是在“風雨欲來”的朝廷,消耗品的結局會是什麼?死,是遲早,是必然的。

他們也想跳脫這個體制和身份,但這麼做就意味著,他們也失去了體制的保護。

一旦被暗殺的後人報復起來,又會是一場屍橫遍野的慘劇。

身份的尷尬,加上潛規則控制的社會制度,決定了仨兄弟,縱使武藝超群,也不能改變自己做為棋子的無力感。

尤其是老大盧劍星,從頭到尾,都在追求一個“百戶“的頭銜,最後把自己的命都送上了。為了在一個從根子上都已經潰爛的朝廷,做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公務員,最後丟了性命。

他的悲劇,是每一個忠實耿介人的悲劇。而唯一一位灑脫的俠客丁修,卻是一副張揚無恥的嘴臉。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想展現的這些,並不是武俠電影的風格,就算仨兄弟的無奈,成了逼迫他們對抗命運的動力,但這種個人力量,並不會像俠客那樣為人,而是小人物的,為己。

《繡春刀》的第一個高明之處就在於,在苦難面前,小人物該做的不是等著被救,而是自救。因為他們的死活不會對這個世界有任何變化。

《繡春刀》能引起武俠迷們的關注跟追捧,離不開當中的武戲,尤其當影片的動作風格,完全跳脫出了傳統武俠電影的動作設計。

也就是說,做為稍帶武俠風的《繡春刀》,幾場動作戲下來,居然沒有一場是飛來飛去,沒有任何一個翹牛頓棺材板的動作。反倒讓人意外跟驚喜。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觀眾看的動作太多了,即便你的動作是靠真功夫完成的,套招設計感設計太重的話,觀眾不一定喜歡。尤其是武俠迷們,更不會買賬,身為動作指導的桑林,借鑑了《諜影重重》中一個動作要靠四個鏡頭來完成的細碎剪輯。

這對傳統的武俠片來說非常大膽,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失動作的完整性和身體的展現。而這種寫實風,讓《繡春刀》的武打動作看上去像是一種即興隨機。沒有套路與規則的打鬥。甚至抹去了傳統武功的的概念。

也正是這個原因,《繡春刀》的整個故事,都沒有刻意去談論沈練,盧劍星,靳一川,丁修,趙靖忠這幾個高手誰的武功最高。有高下,但只是細微的差別,更主要的是,幾次交手下來,活下來的卻不是武功最好的。

當然,這不是《繡春刀》武戲最精彩的部分,它第二個高明之處就在於,所有的武戲,都承載著敘事;每一把兵器,都承載著人物性格。與人物當下的狀態,同步推進。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機智的沈練,使的是標準的燕翎刀加三連駑;忠厚的盧劍星,使的是偏重和力量型的燕翅刀;活沷的靳一川,則使的是又快又狠的雙短刀;張楊跋扈的丁修,使的是四尺長的苗刀;逆反的魏廷,使的是西洋劍;最點睛的莫過於趙靖忠,身為太監的他,使的是一杆精鋼打造的騎兵槍。

兵器和武功都徹底融入到了角色中,作為導演兼編劇的路陽曾反覆強調:這真不是武俠片。但武俠迷卻認為繡春刀是繼2010劍雨以來最好的武俠電影。為什麼?因為不管是有意無意,它確實探討了武俠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俠存在的意義。

亂世出英雄,換句話說,當制度不夠完美時,俠就會出現來填補這個空缺。比如身為錦衣衛旗官的三人,被情勢所逼,自然而然的承擔起俠的角色,當然,這個承擔是有過程的,小人物向俠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

盧劍星為了讓老孃過上好日子,想做個百戶;沈煉想和周妙彤過二人世界,就必須要把她從教坊司妓院贖出來;靳一川想和醫館藥師的女兒在一起,就必須想法兒趕走知道自己流寇身份的師兄丁修。

三人為了各自的願望,接受了追殺魏忠賢的任務。這才被捲入了政治鬥爭的血雨腥風之中。這不僅是俠的真正含義,在《繡春刀》中也是俠的悲劇:個人行為是身不由己的,個人情感是無處宣洩的。

俠與自己,永遠只能做其中一個。這就是真正的俠之殤吧?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由於第一部已經把人物寫死了,所以,《繡春刀II》這次不是續集,是前傳,但路陽“去鮮肉化”的風格依然很徹底,他以沈煉(張震 飾)為衝突核心,上一部繡春刀裡配上苦情的盧劍星(王千源 飾)和純情的靳一川(李東學 飾)。

這一部裡,配上狡詐多變的陸文昭(張譯 飾)和世故圓滑的裴綸(雷佳音 飾)。正如開篇所提到的,《繡春刀II》不僅僅是一次全面升級的“滿目淒涼,眾生皆苦”。

路陽攜手甯浩,更是為繡春刀II的劇情,埋下了環環相扣的疑團,一個不到最後完全不知道真相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繡春刀II》解決了一個問題:能代表中國的好電影,應該採用什麼邏輯?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誠意?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不是看著好看的好萊塢賣座電影,想著自己有錢也拍一個,而是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思考和深挖本土題材。找到一種能夠跟本土觀眾交流的語鏡。在兼顧市場化道路的同時,探索出更多適合中國電影人操作的形式。

就像沈煉那句鬥志壯言:

“當真沒得選”

“可若是”

“活著只為了活著”

“這樣的活法”

“我絕不能忍受”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繡春刀:一把名不見經傳的刀,為武俠電影殺出一條新的出路

說白了就是個人氣節。所以他才在這樣一場浮生亂世中獨清獨醒,不覺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