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我們不僅一次在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的橋段:

因為從小家庭生活環境的原因,男女主角或者配角的孩子突然就患上了“自閉症”,然後劇情就開始描述這對父母養育孩子多麼不易,並開始反省自己之前對於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的疏忽。

結局必然也是大團圓,感人肺腑的親情融化了“自閉症”的堅冰,孩子臉上又重現了笑容,在父母的陪伴下變成了一個幸福又正常的孩子。

又或者是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看到年輕人發出感嘆並配上幾張美美的自拍:“朋友真的很重要,要不然容易得自閉症”。

還有那個前段時間被瘋傳的表情包:

我自閉了。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就算是陳奕迅歌裡唱的做一個“外向的孤獨患者有何不可”,人家唱的也不是做一個“外向的孤獨症患者”,

概念的混淆往往只是一字之差。

而這些都和臨床上的抑鬱症、自閉症扯不上任何關係。

今天大班長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抑鬱症和自閉症到底有什麼區別?真實的自閉症究竟又是什麼樣的?

自閉症和抑鬱症的區別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截圖來自網路

首先,很多人都會有的一個誤區就是:

自閉症是後天形成的,再加一句:因為家庭環境導致的。

病理特徵

還是先解釋一下自閉症吧,自閉症又被稱為孤獨症,全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組起病與兒童發育早期的一種先天性大腦發育障礙性疾病。

劃重點!先天性疾病!

目前自閉症的病因未明,以社會交往的溝通障礙、興趣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核心特徵。

劃重點!病因未明!

但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明顯,因此自閉症的診斷難度較大,過程極為複雜。

劃重點!譜系之間差異明顯!

*譜系障礙最新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將廣泛性發育障礙改為孤獨症譜系障礙,其中包括典型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以及未分類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等。

自閉症人士的興趣狹窄,可以不停歇地進行某項活動、把玩同一個物品或者出現一些重複刻板的行為來進行自我刺激(如抖手、轉圈等)。

他們對社交幾乎沒有動機,又因為語言以及行為方面的一些障礙讓他們無法應對社交環境,不懂得社交規則。

還有一些自閉症人士會出現感知覺異常,無法接受稍強的光線或者某些聲音,可能因為痛覺異常會出現自傷等自我攻擊行為來自我刺激。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抑鬱症的發病

既有遺傳原因,也有社會、心理和生理原因,是這些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在生活中遇有不利事件(失業、喪親之痛、心理創傷)的人更易罹患抑鬱症。抑鬱症可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並加劇抑鬱症狀。

抑鬱症主要表現為2周以上的情緒低落,感覺到生活失去意義,自我評價過低,並且常伴隨出現失眠、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軀體症狀。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抑鬱症發病時,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哪怕是曾經的愛好如今都會覺得索然無味。拒絕社交,少言寡語。

常有自殘行為,有結束生命的衝動或者嘗試。抑鬱症患者缺少行為的動機,雖然他們具備行為的能力。

自閉症的孩子為什麼患上自閉症,既不是全因家庭環境導致的,也不是後天形成的,直到目前醫學界也沒有明確自閉症的發病機制。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出生的時候沒有自閉症,那麼你以後也不會有。

男女比例

自閉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大約是4:1

,因此也有學者說“自閉症是極端男性思維的表現”。

但患自閉症的女性經常會被漏診,因為她們更善於偽裝自己來迎合社交需求。

所以自閉症的女孩和男孩即使都表現出同樣的症狀,女孩子也會被認為是害羞、文靜,而不是“自閉”。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而抑鬱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大約是1:2。

男性患者常表現出衝動、易怒、急躁或者一些暴力行為會被大眾預設為是“正常的”,有時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而即使診斷出抑鬱,男性也不願意求助,因為他們認為抑鬱症更像是一種“女性病”。

分類

自閉症按照能力程度大致可以分為:輕度、重度、重度;按照功能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功能。

高功能自閉症人士可能只有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等一些核心特徵,智力正常,能正常工作;

中、低功能的孩子可能會伴隨有語言障礙和智力障礙,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看護。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自閉症的孩子是藝術“天才”,而有些自閉症孩子卻還會在家門口走失 —— 但媒體在對這些事件進行報道的時候,卻統稱為自閉症。

抑鬱症有多種分類的方式,包括內源性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反應性抑鬱症、隱匿性抑鬱症、產後抑鬱症等等,按照程度也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輕度的抑鬱症患者雖然有明顯的精力減退、有睡眠障礙,但基本可以繼續生活;

中度抑鬱症患者明顯不願意參與社會生活;

重度則幾乎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常出現幻覺或自殺想法及行為。

診斷

由於自閉症更多的是一種表象的行為障礙,且發病主要集中在兒童早期,所以自閉症的診斷主要依靠

行為觀察

目前還沒有可以依賴或者可以篩查的生理指標,在懷胎和剛出生時都無法準確檢測出孩子是否有自閉症。

抑鬱症主要透過

溝通與心理測評

來進行診斷。輕度的抑鬱症可以去普通的心理科,如果有需要的話醫生會轉介到精神科。

治療方法

因為自閉症並非一種心理疾病,依靠普通的心理疏導無法減輕孩子的症狀,所以自閉症的治療並不是去“看心理醫生”那麼簡單。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截圖來自網路

自閉症的治療也可以稱之為干預,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專業的行為引導,而非藥物。

這類的行為治療利用行為學基礎來建立孩子的規範性行為、正確的社交行為等,減少自閉症的核心症狀。

抑鬱症的治療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根據世衛組織的治療建議,衛生保健提供者可以提供心理治療,如行為啟用、認知行為療法(CBT)和人際心理療法(IPT)。

可以給患者提供抗抑鬱藥,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類)和三環類抗抑鬱藥,都能有效控制和調節抑鬱情緒。

別讓“自閉”變成流行

1989年一部以講述自閉症患者的生活為題材的電影《雨人》,包攬了當屆奧斯卡4項大獎,也因為它的空前影響,第一次讓社會邊緣的自閉症人群出現在了主流大眾的視線裡。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Rain Man, Dustin Hoffman and Tom Cruise《雨人》劇照曾經的文藝作品能很好地起到科普的作用,用一種能直擊人心的情感力量讓普羅大眾都能看到和理解這群社會中的“隱形人”。

很多人也可能是透過這個影片才第一次瞭解到自閉症群體存在,也認識到他們所認知的世界和我們眼中的世界有多麼的不同。

然而,隨著“自閉”這個詞的流行,它卻變成了一些人制造噱頭、招攬流量的手段。

特殊人群花費了多少精力才得到社會的一點認同,才普及了一點基礎知識,這些努力全被流量一夜推翻。

這些大火的文藝作品喜歡隨意套用“自閉症”的人設,將角色的背景故事渲染成因家庭環境惡劣而導致的不幸,讓大眾對這個病症的誤解更深。

我們很樂意看到大眾對自閉症的討論,引起大家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但我們也萬分希望能傳播科學的知識和觀點。

因為只有正確的認知,才能提升社會對自閉症患者的接納,因為每一位自閉症患者的生存環境,都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

我們尤其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避免大眾的認知重新回到“冰箱母親”的年代。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這個理論最早是由

Leo Kanner

提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被廣泛認可,想當然地覺得是母親對孩子的冷漠造成了自閉症。

這種理論對當時自閉症兒童的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讓他們既要承受孩子生病的痛苦,還要承受社會的指責。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這個理論才開始慢慢被科學的研究否定,它的提出者Leo Kanner最終也認可“冰箱母親”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自閉症的研究花了幾十年才正式推翻“冰箱母親”的理論,而影視作品中刻畫的“失職父母”的形象卻又被深深刻在了大眾的心中,這個toxic的理論又死灰復燃。

這不僅會給現實中真正的自閉症兒童的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這些孩子的媽媽們可能也因此自責愧疚,也可能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

還有將孤獨症(自閉症)和抑鬱情緒混為一談、喜歡用“我自閉了”,“我覺得我是自閉症晚期”來形容自己的年輕人,希望你們也能讀到這篇文章。

寫在最後

隨著自閉症患病率的攀升和大眾對自閉症關注的提升,近年來在影視作品中也不乏有自閉症的主題,這些優秀作品的出現對於自閉症知識的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我們希望這些作品在受到大眾喜愛的同時能夠更嚴謹地去向大眾傳遞關於自閉症的知識,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千千萬萬個自閉症患者家庭,他們需要獲得科學的自閉症認知,才能用專業的方法幫助自己的孩子。

而社會也只有對自閉症有了科學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們融入這個大集體,全身心地接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