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馮志亮講不一樣的百家姓之丁姓——古丁國在三千兩百年前已經存在

丁姓是中國第四十八位姓氏,主要分佈在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當今丁姓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3%,總人口大約有576萬。

得姓始祖丁公伋(汲),姜姓,姜太公之子。上古時期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之濱,遂以姜為姓。姜姓後裔經夏、商兩代,至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其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其子呂伋,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亦為周康王顧命大臣,逝後諡號為齊丁公,其子孫有以諡號為氏,稱為丁氏,並尊丁公伋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義與原始圖騰

《說文》說:丁,本義為夏天的萬物都很壯實,其時形體壯大且結子實。象形字,像植物挺然成立之狀。後來借丁為天干第四位,按照五行學說,丁位南方,南方屬夏,也是丁本義的引申。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為圓實點或圓圈,像釘子的俯視形,而篆體乃釘的側視形。最早的丁人以此為氏族原始圖騰,以丁名氏族和族徽,丁人長期居住的地方稱丁,建成的城堡稱丁邑,進而發展成國家,最終形成姓氏。

二、姓氏起源與發展傳承

丁姓的起源主要有兩大支:古丁國、姜姓。

第一支源自古丁國。《郡國志》載:“商時丁侯叛,武丁討之”。古丁國在3200多年前的商朝中期已經存在。但不知其世系和姓屬,直到商末,周武王滅商時丁侯國還存在,丁侯國大概在河南,不久為周武王所滅,子孫以國名為氏,古丁國的丁氏歷史至少有3100年。

第二支出自姜姓。炎帝裔孫伯夷,號太嶽,虞夏之際輔佐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呂,在今河南南陽西商末,後裔呂尚,也稱姜子牙,太公望,輔佐周武王滅商,被封於齊,國都山東臨淄,為周朝東部的重要諸侯國。太公之子丁公仍繼位齊國,丁公庶子以次序為氏。姜姓丁氏的歷史約有3000年。

三、民族融合與基因融入

丁姓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群體,除了以上兩支正統的起源外,還有其他姓的改姓。明朝以後進人中原的西域人,因多為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無姓,譯名中間多帶有丁字,其後代子孫漢化人漢族,多以丁為姓,這部分丁姓是組成丁姓漢族的重要成分。改姓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三國東吳孫權的族人定武中郎將孫匡的改姓。在抵禦曹操的軍事行動中,孫匡因犯軍紀,燒損茅芒,致乏軍用”,孫權命其族別為丁姓,從此以後江東地區多了一支丁姓。丁姓同姓不同源的現象表明,同姓男女並非絕對不可通婚,而不同姓的也不一定宜於聯姻。

四、歷史遷移與人口繁衍

先秦時期,丁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在山東,從此地向四周播遷,大凡丁姓尋祖,都要追到山東的濟陽。秦漢時期,丁姓發展很快,在河南、江蘇、河北、陝西、廣西、湖北等地已有丁姓移人。三國以後,丁姓在江浙皖贛地區繁衍迅猛,唐朝初期丁姓移居福建,宋元明期間已經繁衍到廣東等地。清朝初期丁姓始人臺灣。

宋朝時期,丁姓大約有28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7%,排在第五十八位。主要分佈於湖南、江蘇、河南,大約佔丁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佈於浙江、河北、江西,集中了丁姓總人口的25%湖南為丁姓第一大省,約佔丁姓總人口的25。8%全國形成了南部湖南、東南蘇浙、北方豫冀三大塊丁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丁姓大約有4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3%,為明朝第五十八大姓。宋元明600餘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丁姓人口增長率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率。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這三省丁姓大約佔丁姓總人口的53%;其次分佈於山東、安徽、湖南,這三省集中了丁姓總人口的23%浙江為丁姓第一大省,約佔丁姓總人口的20%,全國的丁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浙贛蘇為中心的丁姓人口聚集區,丁姓中心在東南部基本形成。

五、當代分佈與姓氏圖譜

當代丁姓人口已達到576萬,為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3%。從明朝至今600餘年中,丁姓人口由40萬增加到576萬,增長14倍之多,丁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等同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餘年,丁姓人口的發展呈在「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河南、安徽、山東,這四省的丁姓人口大約佔丁姓總人口的41。8%;其次分佈於湖北、浙江、湖南、江西、四川、河北、遼寧,這七省又集中了丁姓總人口的28。9%。江蘇省的丁姓人口占丁姓總人口的12。7%,為當今丁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蘇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丁姓分佈狀況。在600餘年間,丁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相比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華北、華中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於由北向南的遷移。

六、郡望堂號與楹聯家訓

1、郡望堂號

丁姓的郡望主要有濟陽、濟陰、陳郡,譙國,扶風、西河,洛陽等。

丁姓除了有與郡望同名的堂號外,著名的堂號還有馴鹿。“馴鹿”堂號出自東漢丁茂。丁茂小時喪父,家中很窮,他對母親很孝順。母親死後,他背土築墳,又栽了松柏在墓旁。其孝行感化了山上的白鹿,白鹿來到墓旁與他一起護墓,為此,太守推舉他為孝廉,丁茂婉拒不受。

2、宗祠楹聯

飛鳧馴伏;化鶴歸來。

留仙女塔;入室宦祠。

夢松應兆;刻木事親。

麟分帝裡;鳧宿家池。

刻木孝親綿世澤;夢松應兆振家聲。

目前國內外的圖書館和其他單位正式公佈收藏了丁姓族譜289部。

七、姓氏名人與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人丁姓歷代名人181名,佔總名人數的0。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七位。丁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3%,並列排在第七十四位;丁姓的著丁氏名人丁汝昌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46%,並列排在第四十七位;丁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56%,並列排在第三十九位。

馮志亮講不一樣的百家姓之丁姓——古丁國在三千兩百年前已經存在

馮志亮講不一樣的百家姓之丁姓——古丁國在三千兩百年前已經存在

馮志亮講不一樣的百家姓之丁姓——古丁國在三千兩百年前已經存在

馮志亮,筆名禾子尼,號渤海居士,出生於河北秦皇島。北京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易經文化館館長、中華百家姓博物館館長、中華姓氏研究院院長、北京姓氏文化館館長、北京風水博物館館長、北京海圖書畫苑首席文化顧問。馮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廣人、姓氏文化學者、姓名學專家、修譜師、網路新聞營銷奠基人和發展者,曾提出關於網路廣告價值排斥論的“藍海觀點”。2013年馮志亮先生受聘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與哲學系特聘教授。馮志亮先生涉獵廣泛,書法繪畫造詣深厚,並痴迷於文學歷史,亦是一位古體詞人和家史家譜研究專家。馮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詩詞集》、《姓氏溯源與民俗探究》、《怎樣修家譜》、《怎樣編家史》、《怎樣寫自傳》、《易經新解》,以及《百家姓尋根手冊》五百餘部,《中華姓氏家譜》三百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