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秉初心、納未來、迎挑戰——這三位名廚告訴你,淮揚菜一直在路上。

70 年,在時間長河裡不過轉瞬即逝,但在今朝卻意義非凡。新中國餐飲正進入它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超過 4 萬億的龐大體量吸引著米其林指南、亞洲 50 最佳餐廳、博古斯世界烹飪大賽等一系列國際參與者的目光。

國際食材紛紛湧入、餐飲巨頭進軍中國、食客口味日新月異,一幅壯闊的時代圖景正在鋪開。在這場變革時代的剪影中,人事物不斷演變,但每個諸如你我的微小個體,都在以一己之力發光發熱。

名廚特推出“中廚力量”國慶特輯,匯聚烹飪大師、四大菜系、米其林餐廳主廚等往期精彩人物內容,邀你一同見證匠心,併為不斷向上的中廚力量自豪、喝彩!

在淮揚菜的世界,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是三位不得不提的靈魂人物,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淮揚菜如何在優秀廚師的成長曆程中一步步崛起,也能見證淮揚菜如何以傳統為養料,不斷放開眼界創新、變革。

蔣應榮:廚德與廚心,成就 161 道淮揚系創新菜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行政總廚 蔣應榮

“自戀而自覺是道德的,我不會否認淮揚菜就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稱不上偉大,只是有些斤兩而已,它承載著我的前半生,支撐了我的家庭,生活以及未來的老有所依……”談起淮揚菜之於自己的意義,蔣應榮沒有居高臨下的名廚姿態,也沒有天高海闊的感慨,有的只是千帆過盡的一點了悟,這份為人的誠實滲透在他 40 年從廚生涯的點滴,積累起一份深沉的愛與責任——用蔣師傅自己的話說,便是“廚德”與“廚心”。

所謂“廚心”,就是經年累月圍著灶臺轉,漸漸在油煙味兒裡找到的歸屬感;至於“廚德”,則是不懼繁複的功夫,按部就班打磨好每一道菜,對傳統有敬畏之情,對創新秉承精進的原則。

廚心:不討好食客的“萬達頂級大廚”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北京萬達文華酒店

頂著王健林口中的“萬達頂級大廚”稱號多年,蔣應榮師傅談及此,卻是一派雲淡風輕,在他看來:“廚師不必討好食客,但一定要照顧好他們,就像父親親自操刀,為他做了一頓可口的正餐。”這種寵辱不驚的職業觀,或許有很大程度來自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與淮揚菜結緣,還要從“文革”後恢復高考那年的落榜說起,本打算回到生產隊繼續掄起鋤頭幹活的蔣應榮,在廣播裡意外聽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被江蘇省商業專科學校錄取了。從生薑怎麼認,到蘿蔔冬瓜怎麼雕,進入廚師學校以後,蔣應榮也走上了新的人生軌跡,雖然回憶起來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但入行便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至今,他手下出品的 160 多道創新菜,以及 4 萬多個獅子頭,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不活在自我感動中,擁抱重複疊加的平淡,在手藝的習練中談笑風生,尋得消遣,大概就是蔣師傅身為名廚卻如此親切的原因。就像他說的:“烹飪,是一門短暫的藝術”,炒作、假概念都不長久,唯有“廚心”是真正亙古不變的秘方。

廚德:只要功夫在,“沒那麼多為什麼”

在製作東坡肉的時候,蔣應榮習慣用啤酒而不用黃酒,總有人會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的回答也往往隨意:“沒那麼多為什麼,非要問個究竟,答案只有一個:蘇東坡那年月,沒有啤酒。”看似玩笑的背後,其實暗含著蔣師傅對傳統和創新之間微妙關係的態度。在他看來,基本功紮實了,創新便是信手拈來,偶然天成。例如大煮乾絲,以前是濃湯,現在是清湯,而菊花豆腐與文思豆腐之間也是一脈相承的美感進階罷了——“其實功夫都一樣”。

掌握這些能夠透過感覺指導創新的功夫,至少要六七年的時間,這是蔣應榮對淮揚菜這個菜系走向創新的基本要求。掌握精髓、敬重傳統、巧妙融合、熱愛學習,四者缺一不可,層層遞進。以這四大原則為本,蔣應榮嘗試借鑑西餐裡的牛肉湯煮法,吊出自己的中式湯品;用橙汁、芥末做出怪味蝦;更把甜麵醬、黃豆醬、海鮮醬結合,打造了“江南河蝦醬燒肉”這道“南北通吃”的創意菜。

蔣師傅總說這些“都是雕蟲小技”,孰知其中飽含了多少日夜兼程的操練呢。

想知道關於蔣應榮的更多故事,請

點選此處

繼續閱讀。

周曉燕:尋根味道,以淮揚菜為起點探索中餐“標準化”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周曉燕在《舌尖上的中國》展示整魚脫骨技法

從廚三十餘年的周曉燕作為淮揚菜名廚,曾亮相《舌尖上的中國》,以一段乾淨利落的蓑衣刀法和整魚脫骨,驚豔四方。無論是刀起刀落的節奏、還是雕花的力道、角度都靈活多變,恰到好處,讓人慨嘆淮揚菜精緻呈現背後對廚師技藝的極致考驗。對於周曉燕,這些手上功夫,是把玩刀案多年留在身體裡的基因,而更加花費心神的是如何修煉淮揚菜裡的精神,把中餐文化遠播。

頭銜眾多,縛不住眼界心胸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中國烹飪大師 周曉燕

金龍魚國際烹飪研究院院長,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烹飪與營養科學系主任、教授、高階烹飪師、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周曉燕的頭銜之多,讓人不敢相信他能在繁務之中抽出時間研究中餐文化。以教學為核心,兼顧行業交流和科研專案,是周師傅心中的排序——培養出更多“一代宗師”,讓烹飪“可持續發展”,是這位名廚的眼界與心胸。

2008 年,在相繼走訪美國、日本等國外烹飪學校之後,從來沒有拜師學藝的周曉燕按照中國傳統的方式,收了 18 名弟子。這是一次有意識的嘗試,從學院教育體系抽離,迴歸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打破應用型教學的藩籬,為“弟子”開闊視野,為同行開闢寬鬆的交流平臺,這種大膽的突破,體現了周曉燕獨特的教育理念,也為他日後推進中餐“標準化”奠定了基礎。

味道是中餐核心,“標準化”亦是成熟經驗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周曉燕亮相《風味人間》

周曉燕對中餐標準化已經研究了十幾年,還申報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這是中國最高級別基金裡唯一一個烹飪專項,其研究方向就是標準化。如今,這個專案下研製的烹飪機器人已經投入生產和運營,波及影響的揚州包子、天目湖魚頭等菜品也開始在統一規格、嚴控調料火候的要求下提高了出品效率。

在獲得肯定與關注的同時,周曉燕的“標準化”中餐研究也遭到了不少質疑。對於“中餐難以標準化”的聲音,周師傅有自己的深刻見地:標準化和產業化是兩個概念。對於中餐來說,味道是永遠的核心,無論你怎麼去呈現、表達和創新,都不能犧牲味道。如此原則下,標準化與廚師的成熟經驗不謀而合。即便是“烹飪機器人”,尊崇的也是高效率復刻原料和烹飪工藝的標準。

以精深的淮揚菜功夫為起點,周曉燕放眼的是整個中餐行業的未來,這是身為一名廚師的崇高使命感,也是作為職人與時俱進的膽識。

想知道關於周曉燕的更多故事,請

點選此處

繼續閱讀。

侯新慶:第 N 次轉身,把淮揚菜做回不尋常的“家常”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 侯新慶

揚州、上海、北京、南京……中山香格里拉酒店江南趣、中國大飯店夏宮餐廳、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江南灶——這麼多年,侯新慶曾在多個城市輾轉,歷經了幾次職業生涯的變遷後,自己的廚師夢卻穩穩地紮根屬於初心的那片沃土。作為一個普通揚州百姓,也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名廚,他把淮揚菜的家常味和精緻感融合出了新境界。

迎接挑戰,步履不停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

侯新慶在後廚

侯新慶是正統科班出身,在揚州大學時,曾是淮揚菜名廚周曉燕師傅的學生。優越的教育背景,給了侯新慶更高的起點,同時也賦予他要更大的挑戰。

在第一個舞臺中山香格里拉江南趣任職時,是最意氣風發的年歲,以《紅樓夢》結合民間食俗、典故出品的紅樓文化盛宴,讓侯師傅獲得集團大獎,聲名鵲起;2008 年,他以淮揚菜廚師長的身份入主中國大飯店,落地北京的那一刻,新世界的大門向他敞開了,以新派中國菜為首的無數前沿烹飪理念接連衝擊著侯新慶的大腦,不斷學習,也不斷迷茫,讓他迅速成長:“那個階段,我吸收了很多新東西,但什麼都想拿出來,卻不知道哪個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一年半以後,侯師傅克服了浮躁階段,迴歸淮揚菜的傳統,從形式的創新走到對口味、造型、擺盤的全面思考,從此事業再次上升到新高度……此後,“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成為他在從廚道路上的座右銘,步履不停的同時,回望來路,讓他在執掌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江南灶時更加遊刃有餘。

迴歸經典,精緻“家常”

蔣應榮、周曉燕、侯新慶:淮揚菜,繼往開來“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