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范仲淹在宋代文壇,也是一段傳奇。宋代文人,最令人歎為觀止地便是,格局的闊達和文風的自由、多變。蘇東坡,歐陽修,辛棄疾,甚至包括李清照這樣的女詞人,都是可以深情,可以婉轉,可以曉風殘月;但與此同時,也都能金戈鐵馬,能夠大江東去,能夠英雄豪情。

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不過宋代有一位文人,只因為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位好官,卻忽略了他是宋代最頂尖文人。之所以造成他只是一位絕世好官的刻板印象,其實也是因為他的那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范仲淹!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無一思字卻句句相思入骨。全詞從開篇美到結尾,不過,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代: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詞的上片,開篇就美得像話,紛紛墜葉飄香砌,落葉和飄零的花朵,在冰冷的石階上層層堆砌,暗香浮動,只短短7個字就美得令人心醉。四下悽清,寂寞。“寒聲碎”三個字尤其傳神。清寒的秋夜,怎麼體現寒呢?那細細碎碎的各種聲音,我們可以想象那是秋風掃落葉之聲,是寒蟲低鳴之聲,又或是思婦懷人的低微的嘆息聲……這聲聲碎,讓人的內心感到陣陣寒。可謂寫秋夜之寒,已臻化境。

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珍珠捲起,玉樓無人,月明星稀,銀河瀉地。年年似此夜,月色如練,人卻相隔千里。這與蘇東坡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

詞的下片寫愁景下的愁腸,詞人愁腸百結,只能借酒澆愁,酒未入喉,卻先化作了點點清淚。殘燈孤眠,相思之苦,眉頭心間,卻再也拂之不去。范仲淹這最後一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將無形的愁形象化,具體化,他爬山了眉間和心上,可謂神來之筆。

范仲淹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最後還是輸給了李清照

全詞寫得是繾綣纏綿,悽美動人,是難得的是寫情景相融,恰到好處,是范仲淹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後來根據這句寫出了一首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在詞中李清照寫道: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與范仲淹這句詞相比,李清照此處用“才下“和”卻上“相對,”眉頭“和”心頭“相對,令人眼前一亮,將這股愁寫得濃到化不開。與范仲淹的原句相比,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當然我們不能根據一首詞定勝負,只能說李清照在這首詞中化用得相當高明,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