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人在吃上,有多講究?淺談明朝的飲食人生

正如俗話:“民以食為天”,人們對待自己的飲食必定是十分的講究。而且這種講究貫穿於古今中外。人們對於飲食的講究一般體現在不同季節上對於飲食的選擇。其中以明朝為例,談談當時人們對於季節飲食的講究。

明朝人在吃上,有多講究?淺談明朝的飲食人生

春季飲食

首先是春季,當然也先是從正月說起。在正月裡,比較重要的節日有元旦、立春、上元以及填倉。其中人們在元旦那天會喝椒柏酒,並且要吃扁食(而便是其實跟餃子差不多的,不過它需要帶湯食用,不過現在臨海一些地方和北方一些地區直接把餃子叫為扁食),最後還要吃右事大吉盒兒,盒子裡面一般放上一些乾果,如柿餅,桂圓,紅棗之類等。

吃完以上這些食物之後,人們還要嚼鬼,即是吃驢頭肉,之所以叫嚼鬼,是因為俗語中有些地方將驢稱這為鬼。一般人們將處理好的肉放置於精緻的小盒中,然後由一家人分著食用。元旦過後就是立春,那一天,上至皇帝貴胄,下至販夫走卒,每一個人都需要生啃蘿蔔,而這一做法被稱之為咬春。除此之外,北方的春餅和菜更是少不了的食物,甚至於帝后一家也需要食春餅和春以慶祝節日。

接著就是上元節。那天大傢伙必須得吃上一頓元宵,其中宮廷內食用的元宵是以細糯米為皮,白糖玫瑰核桃仁或其它乾果為餡,然後用米酒滾成。其制非常類似於陝西的醪糟湯圓。

此外,上元節還有其他飲食,如有蜀地的冬筍、麻辣活兔,湖廣的銀魚、鴿蛋乃至塞外的黃鼠,鶡雞。鮮果方面,就是江南的各色大小桔子和脆藕,還有軟子石榴,最後還有北地運送過來的活蝦。當然那一天也少不了山珍,這些食物彙集了天南地北的美食精華,從遼東的松子菌子再到東海的海帶紫菜及其它海產品,薊北的黃花菜,陝甘的山藥土豆,武當山的黃精黑精也是美食佳品。

由於一月份還會出現天寒下雪,所以帝后還會在暖室吃烤羊肉,烤海鮮,並且隔簾賞雪,生活愜意至極。在這裡要特別說一下以鯊魚筋,腹魚,海參,豬蹄筋,野雞為原材料製作而成的三事菜餚,因為這乃是明代皇帝尤愛的食物。

說完宮廷美食,就該到市俗的菜品,而這些菜品就是大家熟悉的雞鴨魚肉,雀兒鵪鶉,豬蹄羊毛鹿舌盤腸、奶子乳餅。其中的奶子乳餅更是有著多種多樣的製作方法。

正月已過,就是二月份,這時人們開始流行吃河豚。

緊接著到三月份就該吃涼糕肥鵝。

四月要吃花宴品嚐櫻桃,吃白酒,水酪以及新鮮的麥穗製成的麵食,品嚐五穀新味。

明朝人在吃上,有多講究?淺談明朝的飲食人生

夏季飲食

到了夏季,就要從五月端午節說起。而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家必定知道在這天要吃粽子以及喝雄黃酒。說到吃粽子就不得不談談明代端午食粽習俗。如今這種習俗在南方十分流行。如弘治時期記載該日“餐角黍”。到了嘉靖時期,就有:“端午以菰葉裹黏米,煮為角黍。”此外嘉靖時期,浙江定海縣也有記載:“為角黍、駱駝蹄糕祀其先,親戚各相饋送。”可見端午節時,不但要吃粽子還要將粽子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在正德時期,江西新城縣有記載到:“先數日用箬葉裹米為粽,俟此日祭先。”福建順昌邑也有記載:“先日各以箭竹葉或菱草葉裹糯米煮之,謂角黍;並且牲酒泛以細切菖蒲祭祖先暨家神,祭畢邀親族鄉鄰,舉家大小宴款,謂之飲菖蒲酒;其遠親各先期以角黍牲酒互相饋送,謂之送節,亦俗之所重也。”由上述這些方誌記載可以看出,明代箬葉包裹糯米為粽非常流行,而這種粽子一般被稱為角黍,不僅家人吃與贈送親戚朋友,而且還要用角黍進行祀祖。

接著是端午飲品雄黃酒,其具體做法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白酒或黃酒。之所以興起喝雄黃酒,是因為民間認為雄黃酒具有驅妖避邪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每家每戶還要將雄黃酒塗抹於兒童的面頰耳鼻,或者在孩子的額角上寫下“王”字,如此做法是將孩童比作猛虎,然後以老虎之威闢除邪魅。除此之外,古人如果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雄黃酒解毒消腫。

那時除了粽子和酒,還有溫闊面以及長命菜,即是馬齒莧。

到了六月,雖然天氣炎熱,但是這時恰逢花期,因而愛美的帝后會舉行賞花會,欣黨桅子蘭,芙蓉,茉莉,然後吃水面,蓮蓬及其它時鮮果品。

最熱的七月,人們就要做法事,具體就是向佛祖進供菠蘿蜜。

明朝人在吃上,有多講究?淺談明朝的飲食人生

秋季飲食

來到秋季,就得說說農曆八月的中秋節,那時的流行食品便是月餅。而明朝時期,月餅還牽出了一個典故:元末時期,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發起起義。但是朝庭官兵的搜查出奇的嚴密,這也導致訊息難以傳遞。而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就是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一舉推翻了皇朝。

起義成功後,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將要到來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秘密武器“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從此之後,“月餅”製作方法越發精細,品種也隨之增多,大的月餅如圓盤,成為家家戶戶饋贈的佳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地方甚至還形成特殊的習俗。即是除了基本的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那時除了月餅之外,還有吃活蟹,吃完就飲蘇葉湯,然後用蘇葉水洗手。而在宮廷內,紅白軟籽大石榴也進入了帝后的食譜。當時明代還有厲害的保鮮術,能將八月運來的大瑪瑙葡萄放在瓷缸內保鮮五個月,因而一直到來年一月,宮內依然有新鮮的大瑪瑙葡萄可供帝后一家人食用。

九月,宮廷內興起喝菊花酒,吃麻辣免,這時宮內也可以儲備過冬的菜蔬。

而在十月份,皇帝會食用龍卵,其實際就是白色的雄馬外腎,但是其味道過重,導致處理極其複雜,加之其又非常珍貴,因而只能是帝后專屬食品。

明朝人在吃上,有多講究?淺談明朝的飲食人生

冬季飲食

到了十一月,冬季時節,帝后一家人都十分注重養生,因而溫補祛寒的食物就紛紛登場,各色湯品,羊肉,蔬菜一樣都不能少。

十二月,年節就快到來,此時的食品種類開始豐富起來,其中就包括精心熬製的臘八粥。而臘八粥一般就是在臘八節當天食用,可是喝臘八粥還有忌諱,具體就是一般人家喝臘八粥不能超過正午時分,也就是大約了中午12點之後就不宜吃臘八粥了。

綜上就是明朝一年四季所要吃上的各種美食,而其中的大部分美食都與當時相應的節日以及其氣候相掛鉤。因而不少食物是難以在某個時節吃上,而且不少美食除了食用之外,還需用於拜祭,如端午節的粽子以及中秋節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