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端午粽香飄,習俗有不同:閩南炒“午時鹽”東北踏青洗眼

端午粽香飄,習俗有不同:閩南炒“午時鹽”東北踏青洗眼

■來自哈爾濱的戚繼華包紅棗餡的粽子

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全國各地都有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的習俗。而除了這三樣,不同地區還有各自的端午習俗。這幾天,記者採訪了多位來自不同地區以及廈門本地的市民,請他們介紹各自家鄉的端午習俗,並祝大家端午安康。

●張鵬(舞蹈演員,老家河南焦作)

炸素餡菜角和糖糕 小孩手上扎五彩絲線

我們家鄉那邊過端午節會炸包韭菜雞蛋的素餡菜角,還有炸糖糕。這是任何日子都可以在河南的早點攤上吃到的,只是端午節的時候幾乎家家都會做上一些。以前日子艱難,肚子裡油水少,肉又不容易儲存,所以就炸菜角、炸糖糕,親鄰之間互相送,這種習俗一直延續下來。我媽媽在廈門也會炸菜角和糖糕,做好了讓我送給鄰居和同事。我們也會自己包粽子,是花生蜜棗餡的。

佩戴五彩絲線也是我們那兒的習俗,家裡有小孩的,給小孩手上扎五種顏色配成的絲線,象徵五毒不侵,過了端午就可以摘下來了。此外還有門上插艾葉驅五毒,小孩子穿驅五毒的小肚兜等。

●詹寧(公務員,老家四川成都)

吃鹹鴨蛋和皮蛋 買艾草束掛門上和泡澡

端午前後四川進入夏季,也正是蚊蟲瘋狂的日子。因而像艾蒿、菖蒲這種殺蟲滅菌的天然植物,就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良品。市場上會有配好的一整束艾蒿、菖蒲等。我們會買許多回來,其中一束高掛在門楣之上“辟邪”,其他的拿來洗澡。

作為端午節食俗,我們老家要吃鹹鴨蛋和皮蛋,還會用幹海帶絲和鴨子燉一鍋湯。紅莧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和獨頭蒜一起炒,把蒜染成粉紅色。粽子多用糯米和大米混合,加入臘肉粒,用箬竹葉子包成圓錐形。

我記得小時候還會做手工,用硬紙殼疊成一個立體的菱角,再用五顏六色的細毛線一層一層纏繞起來,有五毒不侵的寓意。

●戚繼華(退休幹部,老家黑龍江哈爾濱)

凌晨四五點出門踏青 到江邊掬水洗眼睛

哈爾濱過端午最關鍵的是要煮雞蛋,聽老一輩說,吃了雞蛋以後不長疙瘩(癰腫疔瘡)。我們包的粽子是棗子餡,放一顆大紅棗或者兩顆小一點的紅棗,特別清甜好吃,現在也會加點葡萄乾或者果脯,然後蘸綿白糖吃,也有生活甜蜜的寓意。

踏青也是習俗之一,我們過去都是凌晨四五點就起床,趕在太陽出來之前踩著露水出門,據說這樣才會祛病。出門看到街上都是人,大家去有水的地方洗洗眼睛,說是這樣對眼睛好。我們一般是去松花江邊,用手掬點水,往眼睛拍一拍。現在生活在鼓浪嶼,我們還是一大早出門,沿著海邊走一圈,用手沾點海水,象徵性地比一比。

●黃莉莉(外來務工人員,老家江西上饒)

炸饃片吃鹹鴨蛋

像春節一樣走親戚

我們那兒在端午節這天會清掃庭院,在門口懸掛艾葉。還用菖蒲、艾葉、蒜頭等製成艾虎、花環等佩戴,不僅美麗芬芳,還可以驅瘴。

端午期間會做很多饃,裡面放點芝麻,切成一片一片後曬乾,再放入柴火鍋用油炒,吃著很香很脆,可以當零食。去幹農活時隨身帶著,用白糖水泡著吃。粽子主要是包綠豆餡的。還有吃鹹鴨蛋,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此外,當地的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樣都有走親戚的風俗,帶點自家做的粽子、饃、水果以及必備的菸酒等送給親戚。

●林招治(朝宗宮管委會主任,老廈門人)

端午節炒“午時鹽”

可治感冒中暑和痢疾

端午節這天正午時分(11點到13點),閩南民間有一種炒“午時鹽”的習俗。我們家中就保留了這一習俗,備好各種炒鹽材料,包含食鹽、生薑、風蔥、薄荷等。到了中午11點,在神明前上香。炒午時鹽還要在露天,剛好太陽照射下來,將備好的材料一一放入鍋中,再把鍋放在燒紙錢的金桶上焚燒紙錢,開始翻炒。此時需要多人合力,不能燒焦。待炒至金黃色時,把鍋拿開,冷卻之後裝入乾燥瓶中。

老廈門人如果遇上痢疾腹瀉或夏天中暑,都會用“午時鹽”泡水喝,其實就是炒過的鹽巴具有消炎作用。我住在老城區,左鄰右舍如果有人感冒中暑、痢疾腹瀉,有“午時鹽”的人家都會拿出來分享。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鄰里之間和諧的關係,也有利於促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連結】

廈門民俗“掠鴨”

考驗體力和技巧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榮譽指導、文史專家彭一萬介紹,廈門獨具特色的端午民俗是“掠鴨”水上活動,過去主要在集美和沙坡尾一帶。這是一種考驗人們體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間體育競賽,將鴨子趕入竹籠關起來,在一根長長的杉木上抹油,杉木的尾端掛上鴨籠。參與者赤著腳,從船上走到杉木上,再走向尾端抓鴨子,如果抓到便取得勝利。由於保持身體平衡難度極大,成功者少,失敗者多。有的抱著鴨籠一起掉到海里,水花飛濺,岸上觀眾高呼大笑,場面非常熱鬧。

閩南地區還有“粘符制綵勝”,“綵勝”指用五色紙或彩色絹,剪成小旗或燕、蝶、金錢等狀,作為飾物插於髮髻上。

廈門晚報記者 龔小莞

【來源:廈門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