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說起來,關於魚餅最早的印象大概是源於兒時父親的舉動吧。我還記得,那時家裡比較拮据,所以對於吃穿方面都會比較節省。孩子們的嘴巴又比較刁,所以父親那個時候常常會想一些有趣的做法來提味。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父親是汕尾人,所以對於海鮮方面的處理頗為得心應手。我們吃的魚多偏向於小魚,肉少小刺多,所以那時的他會將這樣的小魚剃去多的骨刺,剁的細碎,然後裹上面粉和雞蛋在油鍋裡炸,直到遍體金黃,才會取出放在我們身前吃。雖然有時會嚼到些許小刺但口感脆脆的反而令我們頗為歡喜。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過來,那便是魚餅。而後的時間裡,我也走過不少地方,魚餅也吃過不少,不過感覺味道比較純的大概要數順德的均安魚餅吧。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均安魚餅,在順德的名氣也算的是非常有名了,畢竟上過《尋味順德》等節目,還和“延安燒豬”,“均安蒸豬”齊名順德美食。

倘若說,在潮汕和汕尾地帶,牛的吃法有幾百種,那麼順德一條魚可是有實打實的兩百種,魚皮,魚腸煎蛋,煎焗魚頭多種多樣。而在這些魚料理裡,均安的魚餅也算是獨佔鰲頭,獨一支了。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在均安當地,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做魚餅,當地的孩子都是看著父母將鯪魚拆皮去骨,剁爛,壓成魚青放入火鍋裡成型長大的。自然而然的,耳濡目染下也便成為了一道家常菜。不過真正使其發揚光大的,大概要數歐陽禮治了。

歐陽禮智變更了一直以來煮制的方法,將軟爛的鯪魚青團成餅狀,放入鍋中慢火煎制,直到火焰塑形,使得鯪魚青徹底定型,成為金黃色。魚香瀰漫,外脆裡嫩,頗為下酒。而後更是在逐步改良,直到在1997年的加拿大多倫多的順德美食節中一炮而紅,這才作為中華名小吃為人們所熟知。甚至,港澳地區,還有許多人逢年過節都送均安魚餅來作為手禮。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魚餅的魚種選擇尤為重要,雖然現在不少地方會更改部分魚種,但最為正宗的魚餅則是需要用到鯪魚肉。鯪魚肉農曆九月至來年三月最為肥美,此時的鯪魚肉肉質鮮美,骨刺眾多,有些不好下手,但順德人早已練就了一套成熟的技藝輕鬆應對。

生猛鯪魚不用過大,六兩為最佳,而且需要剛捕撈出來的,鮮味更足。剁碎之前需要把握魚本身的構造,細緻入骨,如此才能在下刀的時候一氣呵成除去魚骨,保留完整的魚肉。以剝出來的魚皮為證,魚皮一整張細緻完整,不可有殘缺方為入門的料理刀工。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在這樣的刀工下,製作魚餅還需要先將鯪魚切成細條,避免留有骨刺,如此在接下來的剁糜中才能做出細膩的肉感。料理過程中不加入其他新增劑,純以油,鹽,生粉攪拌處理,期間配料比,加入順序都有精準的把控,如此才能做出爽滑Q彈的魚餅,即便沒有明礬和肉彈素都有一種天然的“蹦跳感”。

只是由於工序的繁多,利潤不大,所以坊間多的是濫竽充數之流,不免令人惋惜。倘若有心想品味的話,可以去趟均安,找下當地的熟人,有更好的體驗感。

順德的這一口均安魚餅,哪怕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

小小的均安魚餅,是歷史的傳承,也是創新的堅持,但能一直始終如一的保持名聲,大抵是源於對自然的尊重和對手藝的熱愛。

初見魚餅的時候,我還有種遇見達令魚丸的感覺,但細細品味才明白箇中不同,魚餅脆而鮮,魚丸醇而細膩,同樣的魚料理,卻能經由手藝產生不同的質感和體驗。也許這便是美食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