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記憶中的嘉興肉粽

最早知道嘉興是因為郭靖和楊康比武的煙雨樓,煙雨樓的名字很是詩意,聽在耳朵裡便已溼漉漉的,令人想起江南水鄉的小巷,曲折縵回,藏盡情意。

及至到了嘉興,才發覺不惟南湖煙雨,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人都是那般溫文爾雅,風流蘊藉。

有人曾以嘉興最負盛名的三樣特產南湖菱、文虎醬鴨和嘉興粽子比喻嘉興人,南湖菱有稜無角,文虎醬鴨要小火慢攻,而嘉興粽子,無論多好吃,外面卻是隔了一層皮兒,

記憶中的嘉興肉粽

總之是不溫不火,中正平和。

嘉興粽子屬南方鹹粽,與北方粽子的做法截然不同。小時候母親包粽子先將粽葉捲成筒狀,加入泡好的黏米和洗淨的紅棗,小孩子們愛吃甜,便常央求母親將紅棗換成蜜棗,稍微淋一點兒清水,將粽葉包嚴,用細細的馬蓮繩綁緊,煮上一兩個鐘頭,就可以撿出鍋了。

但這時的粽子裡面燙的厲害,不好直接食用,一般要先晾涼了,大人在碗裡鋪上一層細細的綿白糖,這才放心開啟粽葉,叫來孩子們邊蘸邊吃。

而孩子們吃粽子,更多地是覬覦粽子裡的蜜棗和蘸粽子的白糖,往往三下兩下便把糖蘸完,再專門將棗摳出來,剩下半個粽子扔在碗裡便出去玩了,氣得大人們直跺腳。

記憶中的嘉興肉粽

後來初到嘉興,恰好表妹在這裡讀,便抽空前去探望,表妹乖巧可人,許久不見,不由分說便將餘拽到五芳齋,請客吃粽子。

一進店裡,餘不禁倒吸口冷氣,從小到大,卻還從未見過這麼多種類的粽子,有肉粽、蛋黃,蓮蓉,豆沙,蠻棗、排骨,琳琅滿目,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繚亂。

因餘之前吃過肉餡的月餅,對新鮮事物不敢貿然嘗試,先點了一份豆沙甚是可口,便在表妹的慫恿下,又叫了一份蛋黃肉粽。嘉興粽子外形別緻,不比北方將粽子包成三角,而是用粽繩捆成四角交叉的長方形,放在黑沿紅底兒的盤子裡,端上來時騰騰冒著熱氣兒開啟粽葉,香氣四溢,亮澄澄的粽身泛著油汪汪一層泛黃,生出彷彿與故友小店一聚的溫暖。

記憶中的嘉興肉粽

輕輕咬去,肉香濃郁,滋味悠長。聽老江南講,嘉興粽子做的精細,米要用特製醬油一點點拌過,肉也要提前醃好,煮的時候,肥肉的油滲入米內,肉不顯膩,米尤增香,整個粽子渾然一體,吃在口中,令人回味。

自打那次以後,餘甚愛嘉興粽子,每逢五月節前後,總會訂製一批饋贈親友,以寄情思。然去歲端午,又見網上粽子鹹甜之爭,本欲留言寫些什麼,不知怎地,竟忽然懷念起母親包的粽子來,這次想的不是蜜棗,不是白糖,就是單單純純粽米煮好晾涼的清香。

才發覺,其實所謂鹹好還是甜好,本來便是無需爭執的話題,正是因為吃慣了甜粽,才驚喜於鹹粽的鮮香濃郁,也正是因為吃多了鹹粽,才懷念甜粽的清淡可口。

說到底,我們真正喜歡的,只是心裡念念不忘、無法揮去的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