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古人類學一代宗師——-

李濟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應該多多注意北方,忽略了歷史的北方,我們的民族及文化的原始,仍然沉浸在漆黑一團的混沌境界”

。這是來自於匈奴文化的召喚,是在提醒我們,中國有一個不可忘卻的草原帝國。由於新媒體及影片的無限制傳播,人們嚮往繁華的大唐,喜歡嚴謹的宋朝文化,卻對匈奴傳播了野蠻,荒涼,低俗的文化。今天我們翻開那被塵封了的草原文化,就會發現它對於中華文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塊磚瓦。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匈奴王朝在蒙古草原上存在了300年,他們是令人膽戰心驚的民族,是令人欽佩的民族。其所創造的戰馬文化和遊牧經濟是當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

匈奴人的立國之本是戰馬

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取勝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行軍的速度,正所謂“兵貴神速”。如何達到“兵貴神速”?靠什麼呢?

當時沒有電力,沒有科技,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馬了,所以戰馬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就起了一個決定性因素。根據軍事學們的研究,一位騎兵的戰鬥力相當於50個步兵,一晝夜行進數百里。在《鹽鐵論。世務》我們還可以看到漢朝人們對匈奴騎兵的描寫:“因時而動,乘可而發,飆舉電至。”馬對於草原民族之重要不言而喻,因此他們愛馬並善於馴馬。

對馬匹的馴養是遊牧經濟中最複雜、最困難的一項工作,但是匈奴是當時世界上馴養馬匹最多的民族,最令人稱奇的就是,在白登山一戰中,匈奴的30萬騎兵以馬的顏色分類編隊,並分佈在4個方向上:西方盡是白馬,東方盡是青馬,北方是烏驪(黑)馬,南方是(赤黃色)馬。每個方向分佈著一種顏色的戰馬,可謂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而這對於漢朝時劉邦來說,更是不可思議了,因為他當時出行時駕車的僅4匹馬還湊不齊一種顏色。我們不得不慨嘆匈奴人畜牧技術的高超。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完整的軍事組織

1。 匈奴武士

匈奴設定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及左右骨都侯等二十四個中央高階官員,其中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的地位最高。這些官員同時也是領主,他們各有封地,雖然名稱不一,但共同特點是每個領主都是騎兵統帥,也就是萬騎長。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騎兵,對農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在匈奴人生活的年代,馬鐙和馬鞍還沒有被髮明出來,匈奴騎兵都是騎在光背戰馬上,或者最多墊一塊皮墊。因此騎手就不得不依靠雙腿夾緊戰馬,以使自己保持在馬背上。這種技術被稱為驏騎,是需要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的騎術。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2。匈奴騎兵

駕馭沒有馬鐙的戰馬馳騁、射箭,是現在的特技演員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就算藉助馬鐙,普通人要想掌握騎馬射箭技術也需要長期的練習。可是驏騎騎射對匈奴騎兵來說,卻彷彿是一項天生就具備的戰鬥技能。可以說,匈奴人的生活就是軍訓。就如恩格斯所說:“戰爭以及進行戰爭的組織現在已成為民族生活的正常職能。”在草原分散遊牧的經濟生活下,保護自己的畜產免受損害,侵奪他人的財物補充己用,成為了匈奴人一種天然的生存方式。因此,每個成年男子既是生產者,更是戰士。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匈奴騎兵

3。 匈奴的衝鋒

在戰鬥中,匈奴騎兵排列成楔形,像是要發動集團衝鋒似地推進。突然,他們會分散成小部隊發動猛攻,雖然看似雜亂無章,但其實異常兇猛,準確狠辣。而且,他們的攻擊速度極快,對手往往猝不及防。當箭射光之後,他們會非常勇猛地投入近身肉搏。

憑藉著全民皆兵,軍政合一,以及獨特的劫掠文化,匈奴人發動戰爭的成本很小,所得的收益卻很大。於是,匈奴人自然成為了大漠上的蒼狼。他們建立的匈奴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遊牧帝國。

匈奴人不只有“野蠻”,更有文化

匈奴戰爭

4。 匈奴的戰爭藝術

在軍事上,匈奴人做到了軍政合一、兵民合一、軍事與生產合一、軍事與生活合一。上山坡,下山澗,匈奴人習慣於邊馳騁邊射箭,這是他們狩獵以取得食物的方式。男孩子從五六歲,就要學會騎羊,在草原上追逐鳥鼠,成年時必須要會打獵;女性的話,懂得飼養牛羊,縫補換洗,並且他們慢慢進化出了高深的畜牧技術,將奶食品和肉食品加工成高濃縮、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作為強有力的後勤補給,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而這一旦轉化為戰爭模式,就是別人一時半刻所得不來的取勝關鍵,這也正是《史記。匈奴列傳》裡所說的“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

令人讚歎的遊牧草原文化

匈奴族在大漠南北活躍了300餘年,創造了極具特色和燦爛的草原遊牧文化,被史學界認為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先祖之一。匈奴以遊牧經濟立國,畜牧業甚為發達,特別是以養馬業著稱於世,馬具製作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發明了青銅馬面飾,包括青銅馬銜、防箭擊的青銅額飾、鬢飾等。同時草原遊牧文化的藝術創造也得到高度發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大量出土的動物紋青銅器和金銀器,有中國學者稱之為“鄂爾多斯式青銅器”,以及遺留下來的許多精美的青銅藝術品,均讓今人歎為觀止。

總結:

綜上所述,匈奴人適應其所處環境,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其精彩絕倫的軍事培養及構造,歎為觀止的遊牧生活,都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增添了濃妝重彩的一筆。雖然到了東漢初年,匈奴發兵南下,被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附東漢稱臣,北匈奴在公元91年(漢和帝永元三年)被漢軍擊敗後,匈奴政權全部瓦解,這個曾經活躍300餘年的匈奴民族從北方草原這個廣闊的歷史舞臺上徹底消失了。但匈奴民族創造的燦爛的遊牧文明猶如夜幕中的繁星,閃爍著迷人的光芒,這是我們所不應該遺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