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洪武元年閏七月二十八日丙寅(公元1368年9月10日),明朝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克通州,大都危在旦夕。

大都城裡的元順帝匆忙之中召集眾臣,向大家公佈了自己的出逃計劃。作為曾經橫掃天下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元朝統治集團中,也不是一個有血性的都沒有。

面對明軍強有力的攻勢,大臣哈剌章便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元順帝出逃,並向元順帝指出:“若車駕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為殷鑑,請死守以待援兵”。

中書左丞相慶童也早就做好了死節的準備,他對眾臣說:“吾知死所,尚何言哉!”

當晚,元順帝在惶恐驚懼中離開大都北逃,於八月十五日逃到上都。這時,元順帝才算把懸著的心放回到了肚子裡。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一、

逃到上都後,元順利總算暫時有了喘息的機會。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元代採用的是兩都制,大都是他們控制金朝與南宋故地的中樞,而上都則是控制漠南漠北的中樞。

只要牢牢控制住上都,便可依託大都,控御漠北,使得蒙古人的遊牧之根本不動搖。

作為末代皇帝,在位35年之久的元順帝卻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雖然《元史》中對他的評價是“亡國昏君”,但他並不是一個只知道享樂,不思進取的皇帝。

元順帝的蒙古名字叫做妥帖睦爾,生父為被弟弟文宗鳩殺的元明宗。元文宗殺死明宗後,將明宗十歲的長子妥帖睦爾流放到高麗。文宗死後,妥帖睦爾被立為新帝, 於 1333 年登上了皇帝寶座。

元順帝繼位時,文宗的皇后和權臣的勢力仍然很大。順帝在右丞相伯顏的幫助下,除掉了文宗留下來的權臣們後,伯顏又開始專權,順帝於是又聯手另一位丞相脫脫,剷除了伯顏,掌握了朝中的大權,成為元帝國的真正的統治者。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元順帝在脫脫的輔佐下,糾正了之前幾位皇帝的暴政,恢復科舉取士,透過考試選拔了不少人才。

與此同時,元順帝又推行“文治”和“漢化”政策,治理水患、發展農業,疏浚黃河河道,鞏固了元朝的統治基礎, 緩和了當時已經非常尖銳的民族矛盾。

元順帝本人也是個極聰明的人。他精通建築技術,曾親自設計過宮殿的建築圖,工匠“按式為之,即成華屋”。

他設計的自動報時器“宮漏”,“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考慮到他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元順帝也算是一位“科技奇才”。

順帝任用脫脫,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全面整頓和改革,史稱“思更治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社會積弊太深、官吏腐朽和改革中的失誤,這次改革很快就失敗了。

從那以後,元順帝開始“怠於政事,荒於遊宴”,滋生了貪圖享樂,不理政事的驕情思想,把國家大事完全拋到了一邊,終於轉變為一個昏庸的帝王。

至元十四年,元朝的“定海神針”脫脫在率兵鎮壓張士誠時,遭到奸臣陷害,被元順帝罷黜。從那以後,各地反元武裝乘機蓬勃發展,元朝統治一發不可收拾,順帝終於落得個北逃沙漠的下場。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二、

從洪武元年八月十五日到達上都,至洪武二年六月十三日離開上都去應昌,元順帝在上都呆了十個月,或者說,他觀望了十個月之久。這十個月,是決定元朝命運的最後時刻。

剛逃到上都時,元順帝最擔心的是明朝大軍尾隨而至,所以時刻保持戒備。

他將上都留守乃蠻臺的職務升為樞密副使,讓乃蠻臺手下的一萬餘人的騎兵充當自己的宿衛,時刻提防追過來的明軍。然後又令高麗王帶兵至上都,聽候調遣。

在上都稍稍站穩腳跟後,元順帝又封忠於自己的擴廓帖木兒為齊王,也速為梁王,並寄希望於這二人能夠從明軍的手中收復大都。

擴廓帖木兒雖然他在韓店之戰中擊敗了明朝大將湯和的部隊,但在徐達、常遇春的援軍到來之後,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徐達、常遇春用計夜劫了擴廓帖木兒的軍營,元軍大潰,擴廓帖木兒狼狽逃竄,不但沒有收復大都,反而連山西都丟掉了。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洪武二年二月,梁王也速率四萬精騎進抵通州,意圖奪取大都。但明軍反應很快,常遇春與李文忠及時回援,在凜州一戰中,大敗也速,粉碎了元軍對大都的最後一次反撲。也速只得退守大帽山,並向元順帝告急。

洪武二年六月,明軍連克大寧州、新開嶺,兵鋒直指元上都。元順帝召見眾位大臣,詢問大家對局勢的看法。

大臣們討論來討論去,形成的結論是“無可為也。”灰心之極的元順帝只得仰天長嘆道:“天意如此,朕將奈何?”六月十三日,絕望的元順帝只得放棄上都,逃往應昌。

元順帝知道,逃回和林,意味著他的大元帝國放棄了對中原的爭奪,灰溜溜地被人趕回了蒙古的祖地;但不逃回和林,他還有力量同朱元璋去爭奪中原嗎?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三、

在應昌,元順帝又聽到了一個壞訊息:明將薛顯率軍出古北口,正朝應昌方向進發。這時有不少大臣便勸元順帝放棄應昌,“北幸和林”,但元順帝一直猶豫不決,遲遲下不了決心。

在他心中,總是對退回和林心有不甘,一直想著還能攻下大同,借道山西收復大都。但他的最後一次嘗試,還是隨著元將脫列伯、孔興被明將李文忠擊敗而破滅了。

脫列伯兵敗之後,遠在蘭州的擴廓帖木兒上奏元順帝“勿以應昌為可恃之地,速幸和林”,然後自己選逃回了和林。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順帝受此打擊後一病不起,於數月後病故於應昌。其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仍用大元國號,是為昭宗。

元昭宗登基不久,終於率著一干大臣北上和林,在和林建立起了北元政權,這也意味著元朝從此退出了對中原地區的爭奪。明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以勝利而告終。

元順帝雖然是朱元璋的手下敗將,但他仍然成功地率著他的政權一路北逃,為蒙古人保留下了一支有生力量。

雖然大一統的元王朝在他的手中覆滅,但他兒子建立的北元政權,卻長期與明朝對峙了幾十年,於

1402年被韃靼取代滅亡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四、

北元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它與明朝的關係究竟是外國與中國之間的問題,還是統一於明朝政權下的內部問題,或者是一個國家內兩個獨立政權的問題呢?

有學者認為,元順帝雖然丟掉了大都,但他既沒有攜文武百官嚮明朝俯首稱臣,也沒有固守京城,頑強抵抗,以身殉國,而是攜百官倉皇北奔。

後來在漠北建立政權,並堅持自己為大元王朝的合法繼承者。從某種角度來說,元朝雖然退出了中原,但這個政權並沒有就此滅亡。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另外的一些學者則認為,歷史上的王朝更迭,一般是以首都易主為標誌的。

所以元順帝北逃之後,雖然政權實體還在,但也應該看做是元朝已經被明朝所取代。也就是說,大元帝國從元順帝出逃那一刻起,實際上已經滅亡了。

現在史學界的公認看法是:北元政權的存在,並不影響元朝的滅亡和明朝的開端,北元政權的存在與元朝的滅亡並不矛盾,這樣符合真實的歷史。

元順帝逃出大都以後,這個以黃金家族為核心的蒙古族封建貴族政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依然保持著元王朝的許多重要標誌。包括他們的國號仍然是“元”。這個國號沿用到明朝永樂年間,才被改稱為“韃靼”。

另外,元順帝並沒有卻除帝號,仍舊有“至正”的年號和“惠宗”的廟號。元順帝去世後,其子愛猷識裡達臘改元“宣光”,死後的廟號是“昭宗”。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直到永樂初年,鬼力赤登基後,這才取消帝號,用起了蒙古人傳統的“可汗”的稱謂。

元順帝的手下,仍然保留著一套完整的封建官僚機構——雖然它的實際行政效能,遠遠不能同主宰中原時相提並論。

北元的官吏仍然沿用了元朝的丞相、太尉、知院、樞密、平章之類的官銜和元朝原來的官制,甚至還把中原政權的象徵——傳國玉璽看得極為重要。

眾所周知,傳國玉璽作為天命皇權的象徵,是秦漢以來中國漢族政權封建政治傳統的象徵。

面臨明軍的攻勢,元順帝在出逃時仍然不忘記把玉璽藏在身上,並將其當作自己“受天命”的象徵和繼元統的主要依據。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五、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北元政權是什麼態度呢?這一點,從他登上皇帝寶座後釋出的一篇公開佈告中,可以略見一斑。

在這份公開的佈告中,朱元璋肯定了元朝的正統性,稱“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內外,圈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從天命論的高度,論證了元朝統治的合理性和它的封建正統的地位。朱元璋還讓手下的史官透過修《元史》,給元王朝的正統地位蓋棺論定。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並在洪武六年新建成的歷代帝王廟裡,把元世祖忽必烈的畫像懸掛在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人的身旁。

朱元璋給予元朝以正統地位,主要是為自己的統治建立理論依據。他承認元朝是“受天命”的,自己的明朝取代元朝,是“天更元運,以付於朕”。

朱元璋是一位具有卓越遠見的政治家,他知道在元順帝逃離大都之後,中原全在明朝統治之下,元順帝已不可能對新生的明朝產生威脅,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大方方地承認元順帝的政權是元統的延續,對於贏得一些仍想效忠於元朝的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援,是大有好處的。

所以朱元璋的態度是,承認北元仍然是繼承元朝衣缽的正統,但不再是奉天承運的正統。所以在洪武十一年夏,元順帝的兒子、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去世時,朱元璋還親筆撰寫了祭文,專人遣使去弔唁。

明朝和北元的這種特殊的關係,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

公元四世紀初,西晉滅亡後,拓拔魏統一北方;劉裕則在南方代晉建宋,出現南北兩個王朝對峙的局面,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北方的王朝佔有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區,所以標榜自己是封建正統;南方的王朝則自認為自己是漢族政權,也宣稱自己是華夏正宗。但無論如何,雙方誰也無法否定對方的存在。

繼南北朝之後,公元十世紀又出現過宋遼、宋金對峙的局面,這些都與明朝和北元的關係有些相似。

明朝與北元兩個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又一次南北對峙的兩個政權。

明朝是由漢民族建立的,佔據著我國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一個政權,所以宣稱自己是正統;北元則是大元王朝的繼承者,所以也宣稱自己是正統。更有意思的是,雙方也都相互承認對方的正統地位。

洪武五年,朱元璋遣使賚書北元,稱“雖疆界有南北之分,而前後延祚百五十年,此以小事大之明驗也。”

朱元璋在這封國書裡,拿出了宋、金對峙的歷史來形容明朝和北元,要求北元稱臣納貢,可以允許他們“延祚”,也就是合法地存在下去。

這說明朱元璋實際上已經承認明與北元之間對峙的現狀,也承認了北元政權的法理性,而並沒有一味地要趕盡殺絕,一定要滅亡北元政權。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結語:

回過頭來看,如果元順帝當年硬要學宋徽宗父子,堅持死守大都不跑,那歷史很有可能要改寫。

當時的情況是,不管元順帝怎麼掙扎反抗,大都的陷落都是不可避免的,留下來除了成為朱元璋的俘虜之外,他並沒有第二種選擇。

一旦他被生擒或者死在城中,那元朝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其統治便可宣告徹底結束。即使其他人再推出一個新的皇帝,在法統上也已經失去了正統性。

國難當頭,元順帝的逃跑雖然有辱尊嚴,但留下了性命,也為北元的東山再起留下了機會。

元順帝退出大都以後,儘管連遭挫折,但一直都懷著復辟元朝的夢想。明朝前期屢次打著重建大元一統旗號發動一些對明戰爭的也先,就是其中的代表。

同樣,明朝在每次發動對北元的戰爭時,也總是把北元的人民當作治下的“赤子”對待,嚴禁官軍侵害。這種對峙的結局是,雙方誰也無力真正地消滅對方。

所以明朝和北元這對相愛相殺的“難兄難弟”,攜手共存了兩個多世紀之後,又都在十年間被一個共同的敵人——後金所滅亡。歷史,有時就是這麼有趣。

明軍攻入大都,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的逃跑很關鍵

參考資料:

胡鍾達:《明與北元之關係》

黃 鳴:《元順帝北逃之地理與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