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介布衣諸葛亮,甘願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曾想過背叛?

一介布衣諸葛亮,甘願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曾想過背叛?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創作的中國著名歷史白話文小說。該書格局宏大,氣勢磅礴,塑造了眾多經典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藝術感染力,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優秀的藝術瑰寶。《三國演義》自問世幾百年來,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喜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能說上那麼幾句。現在該書的圖文和影視作品已輸入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謂影響深遠而廣泛。是中國人值得自豪的作品。

單說該書經典的人物,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其智近妖,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為了蜀國的統一天下大業耗費了一生的心血,最後死在了戰爭的征途中。那麼,諸葛亮為何會對蜀國如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他可曾想過背叛,自立為帝?

從以下幾點就可見一二。

1。士為知己者死,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當年劉備起家之時,曾經求賢若渴,聽聞隆中有不出世的賢才,便不惜降低身份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一起共創大業。諸葛亮本是個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高人,極具有政治,軍事才能,又懂陰陽之道,這樣的一個年輕人自然不會在山野中浪費一生的光陰。他是有意出山建功立業的。這一點李白與他很像,他們在山中隱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等待機會出去大幹一番大事業啊。

一介布衣諸葛亮,甘願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曾想過背叛?

諸葛亮滿腹才華自然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但是當時天下大亂,軍閥混戰,真正心懷正義為了天下蒼生的優秀領袖不多。值得諸葛亮肝腦塗地的主公還沒有出現。因此,當劉備三顧茅廬來請他時,諸葛亮透過與劉備的一番長談。他終於試探到了劉備這個人與其他人不一樣,他充滿了仁慈之心,以及為國為民的情懷,又是漢室之後,儘管當時弱小,但是豈不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缺的只是在一定時間內歷練與成長,以及將佐之才的輔佐。

諸葛亮知道自己的機會到了,是出山幹一番大事的時候了。於是,為了這個初心,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作為優秀儒家代表人物的諸葛亮,便出山跟著劉備幹事業去了。很快,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之下,劉備從流浪的狀態佔據中國西南一角,並且漸漸站穩了腳跟。

諸葛亮的才智也充分得到了發揮,應當說自己最初的理想初步得到了實現。對他來說,蜀國統一天下的大業,不僅僅是劉備的使命,更是他諸葛亮一生的使命啊。諸葛亮自然不會背叛自己的恩主。他要為了實現蜀國統一天下的大業而努力奮鬥,也是報答當年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

一介布衣諸葛亮,甘願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曾想過背叛?

2。諸葛亮這個人具有傳統士大夫的高尚情操,答應了恩主的事情自然不會隨意反悔。

應當說諸葛亮有很強的戀主情結。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前,對諸葛亮說到了蜀國的後事。劉備說到了自己的兒子劉禪,說如果劉禪能被輔佐起來就輔佐他,不能輔佐的話就自己上位作皇帝。但是諸葛亮是含著淚答應劉備好好輔佐劉禪的,也就是讓他放心自己不會上位。

作為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厥功至偉,可以這樣說,沒有諸葛亮的參與,劉關張三人還不知道在哪飄著呢。諸葛亮聲望、威望極高,要廢劉禪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且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的障礙。一者古代早有臣下弒君自立的故事,遠的不說,就說西漢東漢之交時,便有王莽代漢自立的故事。在者最重要的是,前皇帝劉備已經親口說了可以讓他上位。因此,如果諸葛亮上位那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諸葛亮恪守臣子的本分,腦子裡根本就沒有廢君上位的想法,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做好臣子的本職工作,輔佐後主劉禪儘快擔起責任,儘快成長起來。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怎麼會不知道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

只能說諸葛亮太忠心了,他容不得自己的一生中有任何的汙點,哪怕是一切都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的心裡卻不是這樣認為的。就為了他心中的完美和名譽,諸葛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終六次北伐中原,明知不成功,但是為了成仁他去努力做了。這說明士大夫的高尚情操,在諸葛亮的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一介布衣諸葛亮,甘願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曾想過背叛?

3。蜀國後期已無多少可用之才,諸葛亮只能自己扛一切事情。

在蜀國後期,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相繼死去,蜀國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局面,連殺一個王雙都要諸葛亮親自用計。而大將魏延,諸葛亮又認為此人天生有反骨,不能重用,最後留下一個錦囊,讓楊儀等人在北伐的過程中除掉了他。可以說,自從劉備死後,尤其是五虎上將死後,蜀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然而,可恨的是那時扶不起的劉禪身邊又聚集了一批奸佞小人。面對蜀國如此情景,諸葛亮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啊。難道蜀國的百年大計就要毀於一旦了嗎?不!諸葛亮是何等的忠心耿耿啊?他決不想看到蜀國的失敗。杜甫有詩云:“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雖說諸葛亮能掐會算,但估計那時的諸葛亮也想著憑藉人力力挽狂瀾吧?從他點燈續命,還有六次北伐中原便可看出來。

為了蜀國統一天下的大業,諸葛亮只好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事事操心。可惜人力有時而窮,天不給予徒喚奈何?縱使英才出世,也是枉然。彼時的諸葛亮正如那填海的精衛鳥一般,精神可嘉,勇氣可嘉,決心可嘉,但是他最終把自己累垮了。

一介布衣諸葛亮,甘願對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可曾想過背叛?

綜上,就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原因了。我們在為諸葛亮惋惜的同時,當然也要為他的忠心和勤勉與智慧點個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