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時期為什麼沒有胡人作亂,到了晉反而爆發五胡亂華?

公元316年,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漢民,視漢人不如犬狗,史書記載“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胡人自古覬覦便中原富庶之地,往往乘亂世南下,古有西周被北戎狄所滅,後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入主中原。可是在三國這個群雄逐鹿中原,天下大亂之時卻沒有乘虛南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三國時期為什麼沒有胡人作亂,到了晉反而爆發五胡亂華?

三國時期各國與外族多有互動,藉以達到加強自身的軍事打擊能力,政治影力及文化滲透力。魏國,從東到西,境內有烏丸、匈奴、氐、羌、鮮卑及東夷等外族。蜀國,有百蠻、西夷、南夷、青羌、氐、叟、僚、濮等多民族。吳國,有三大外夷:武陵夷、南越和山越。

魏國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勢力範圍也最大。然而外族引發的動盪也會令如此強大的魏國上下忐忑不安,連曹操每次都要帶兵親自平定,以防後患。隨匈奴外族勢力的不斷擴張,魏朝權力機構絲毫對這一不尋常現象加以嚴密監視和控制。

三國時期為什麼沒有胡人作亂,到了晉反而爆發五胡亂華?

當時曹操對其主要政策是:(1)留匈奴單于呼?泉於自己的都城鄴城,這是變相地把其當作人質,以其回匈奴造謠生事,發動擾亂魏國的統治地位。(2)命較順從的匈奴右賢王去處理匈奴的大小事務,這起到了一個比較平衡牽制作用,是個很典型的以夷制夷的例子。(3) 把整個匈奴分成五部分,藉以分化及削弱其整體勢力。( 4 )魏國令當時的漢人為各匈奴部的司馬,以懾匈奴貴族。

三國時期為什麼沒有胡人作亂,到了晉反而爆發五胡亂華?

蜀國的勢力可謂是最弱的要過早地避免滅亡,就要更好地壓制內憂。故諸葛亮的《隆中對》早已提出“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即以懷柔政策達到讓外族勢力向蜀國靠攏、結合,以抗曹魏。之後的諸葛亮的繼任者也貫徹了這一方針。由於蜀國的弱小,要仰賴羌人之助,兩族之間的關係較好,蜀對其的態度也勝魏朝。所以當時在蜀的外族的習俗服飾與漢人多有相似之處。然,蜀在平定南中後,把南中原無賦役的制度變成了“夷種男女莫不致力”。蜀漢疲命於征伐,鉅額的軍資只有從南中人的身上擄取。其主要的方法有二:儘量籠絡各族的大姓豪強和赤裸裸地剝削了。更甚的是,將青羌萬餘家移至蜀內,強壯的用作補充兵源,殘弱的分給大姓人家做奴隸。南中的外族人民並沒有能接觸或進入到蜀漢的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的將帥,不僅沒有擢用,而是繼續征討。即使有,也是廖廖可數的,迫其唯蜀為尊。這無疑是一種高層次的階級壓榨,這也導致了蜀漢人才凋零。

三國時期為什麼沒有胡人作亂,到了晉反而爆發五胡亂華?

至於吳國,皆是無節地驅民為兵,並無良好的華夷之分。山越人與中原人在質的區別是不屈服於孫吳的統治,堅決不當兵納糧。但由於山越的族凝聚力渙散,再加上孫權採納諸葛恪的掠奪山民充兵計劃,大兵壓境,山越不足以抗衡孫吳政權,只有落得被征服的下場。令人“佩服”的是孫吳統治階級從山越外族的手裡搶人掠地的歷史一直碎?孫吳政權從建立到滅亡。在當時大多的吳國將領中,皆以戰勝山越為居功至偉。如陸遜部從山越外族處獲得精兵數萬人。這就是孫吳之所以能在三國鼎立的必要條件之一了。反觀南越,由於其經濟落後,無利可圖,故孫吳對其採取羈摩政策,但南越出產的山珍奇品都被當權者及當地豪強一搶而去。

三國時期為什麼沒有胡人作亂,到了晉反而爆發五胡亂華?

匈奴在三國時表面似無作為,不過為軍閥的附庸。然匈奴入塞既久,其部眾既漸從事農業,掌握中原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能,上層部帥亦通曉中國傳統文化。其民族凝聚力既然儲存,但許多人口又淪為田客、奴婢,深受漢族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此皆可自匈奴上層貴族利用。

待到三國後期,兼併戰爭的打響,三國最終歸於晉。而晉好巧不巧發生八王之亂,嚴重消耗了漢人的力量。這就給匈奴貴族以可乘之機。由此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