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以為“一夜沒睡”,檢測顯示睡七個小時《我想睡個好覺》揭秘“主觀性失眠”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睡眠佔我們生活1/3的時間:80歲時,我們將花費超過25年的時間睡覺。然而,和睡眠相關的諸多知識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個謎。

我們為什麼做夢?

有必要睡午覺嗎?

什麼是呼吸暫停?

為什麼有人會不分場合倒頭就睡?

為什麼有人在睡眠中會做出些奇怪舉動而隔天卻完全不記得?

如何在不規律的時間下睡覺?

如何對抗失眠?

孩子應該什麼時候睡覺?我們能喚醒夢遊者嗎?

如何恢復時差?

這些問題,最好還是聽聽專業研究者的說法。何塞·哈巴-盧比奧是睡眠障礙研究領域的專家,洛桑大學醫學院、生物學院教授,已發表80多篇關於睡眠的科學文獻,現任洛桑弗洛裡蒙睡眠中心主任,拉斐爾·海因策是沃州大學睡眠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2003~2005年曾在哈佛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工作,並獲得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2006年回到瑞士,在沃州大學開設睡眠調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睡眠呼吸紊亂、極端條件下的睡眠及睡眠障礙的流行病學。這兩位睡眠研究專家合作出版了一本書《我想睡個好覺》,近日被引進國內,出了中文版。

以為“一夜沒睡”,檢測顯示睡七個小時《我想睡個好覺》揭秘“主觀性失眠”

這兩位專家在書中告訴我們:不是人人都適合睡8小時;徹夜未眠可能只是你的主觀錯覺;年紀大了,睡眠自然就差?當然不是。床的朝向不會直接影響睡眠,但光線會;喚醒夢遊者並不是“謀殺”,但確實容易捱打。

關於睡眠相關的幾個誤區,作者也透過科學資料來判斷真假。例如,月相變化對睡眠是否有影響,電磁波對夜間睡眠質量是否真的會產生影響等。

總之,這兩位憑藉多年在睡眠醫學的臨床經驗和領域最新科學成果,結合真實案例,透過有趣或令人驚訝的軼事以及真實的臨床病例,用通俗的語言描述了主要的睡眠障礙以及治療它們的最佳方案。如果你也常常因為睡眠問題而頭疼,那麼不妨翻開本書,在作者通俗幽默的解讀中,探索改善睡眠的秘密……

在書中有這麼一個真實案例。C·K女士患了一種睡眠專家都難以解釋清楚的失眠症,叫作主觀性失眠,以前也被稱為睡眠知覺障礙。專家根據多導睡眠圖得出的睡眠狀態客觀評估與患者主訴的自己感覺明顯不一致:她自己認為自己“幾乎沒睡”的夜晚,卻被研究者發現,她有著差不多7小時的睡眠時間,她的大腦可以產生睡眠,也顯示出正常的睡眠結構。在這種狀況下,患者對失眠、睡眠質量差的抱怨是真實而確鑿的。而且對失眠的定義是以患者的主訴為基礎的,即患者自覺睡眠質量差,難以入睡,總是中途醒來,睡眠持續時間短且無法再次入睡。這位女士問了醫生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為什麼我覺得我沒睡,你們卻告訴我我睡了呢?”

醫生給出的解釋是:“這是由一系列因素導致的。確實大多數人都趨向於高估夜間醒來的時長。當我們在夜間醒來時,一分鐘也像過了幾小時。我們醒來,看看錶,又睡去。再醒來,再看看錶。當中過了一個半小時,但我們會覺得這段時間自己一直醒著。主觀性失眠是這種現象的一種極端形式。患者的大腦似乎不能感知兩次清醒之間的睡眠。或者這類患者處於一種所謂的“分離狀態”。他們可能同時清醒和睡眠。他們的清醒系統太強了,雖然睡眠機器已經啟動,但清醒系統卻還在繼續運轉。就像是你在車上踩了剎車,但沒有鬆開油門。”

還有一種案例是“嗜睡”。L·D先生21歲,剛剛大學畢業。如果沒有時間的約束,他每天至少能睡12個小時,但更經常的是睡16~17小時。而且必須有人把他叫醒。盡由於疲憊和嗜睡,使得他開啟新的一天十分困難。他竭力避免午休,因為一睡就是很久,要四五個小時,而且也不能讓他恢復精力:“午睡之後我反而更困了!”雖然沒喝酒,醒來時他也近乎醉醺醺的狀態。去醫院驗血檢查,各項指標沒有異常。但是這種狀態卻讓他無法正常工作,而且背上“懶惰”的標籤。

在何塞·哈巴-盧比奧和拉斐爾·海因策看來,這位小夥子得了特發性過度睡眠。“特發性過度睡眠是一種很罕見的疾病,它會對生活質量產生可怕的影響。主要症狀有,睡眠總時間延長,“醒來還是想睡”(常伴有意識模糊和無法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白天嗜睡,午睡時間長且不能恢復精力。患者好像喪失了對睡眠的滿足感,無法走出睡眠。難以醒來是這種疾病最顯著的症狀,也是最難治療的症狀,因為我們有很多種讓人入睡的藥物,有少數能讓人保持清醒的藥物,卻沒有使人“由睡眠轉為清醒”的診療手段。”

縱然專家給了這個小夥子一些藥物上的幫助,但是“他還是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起床……我們支援他爭取調整工作時間,讓周圍的人意識到他的疾病,這對他來說十分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