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網售管控類藥物亂象調查:2.5元一顆的精神藥物網售400元

調查動機

不久前,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起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在暗網銷售“三唑侖”等精神類藥物,並傳授他人服藥後實施猥褻的方法。據瞭解,“三唑侖”為國家一級管控類精神藥物,大劑量服用可使人失去意識,俗稱“迷藥”“迷魂藥”。

精神類藥物究竟是藥,還是毒?又是如何流入市場引發藥物濫用的?該如何加強監管、整治?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最近壓力很大,睡不好覺,醫院開的思諾思吃完了,你這裡有嗎?”

“1200元3顆,內部渠道獲得,保證正品。”

……

近日,記者根據網路廣告的指引,新增銷售人員的聯絡方式,並在某聊天軟體上進行溝通,在簡單描述了需求後,對方果斷報價,並承諾絕對是真藥正品,謝絕還價。

“你要把藥物弄碎,用水融化,加在喝的裡面就好,最好加在酒裡,還能緩解第二天的身體不適反應。”在表達購買意願後,對方詳細介紹了服用方法。

據瞭解,“思諾思”學名“酒石酸唑吡坦片”,屬於我國管制類精神藥物,適用於嚴重睡眠障礙的治療,只有憑醫生處方,才能到視窗拿藥。一盒藥醫院售價50元,一盒20粒,而在黑市,3顆賣到了1200元。

在網路搜尋“思諾思”的使用說明可以看到:“使用唑吡坦類的鎮靜/催眠藥可以導致發生身體和精神依賴,依賴的風險隨著劑量和治療時間的增加而提高;在有精神異常或酒精或藥物依賴史的患者中風險可能更高。”

而在一些網路論壇上,有關“思諾思”用藥後的體驗,早已超出助眠的範疇,諸如誘發幻覺甚至妄想、胡言亂語、狂怒、斷片等現象,更有多人講述長期使用後形成用藥依賴,一旦停藥容易產生緊張、不安、意識錯亂等症狀。

與“思諾思”類似的還有“三唑侖”“地西泮”等精神類藥物。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利用網路違規銷售“三唑侖”案件中,被告人李某因生活花銷較大欠了許多外債,恰好此時在一網友處瞭解到一種名為“三唑侖”的精神類藥物。當得知這種藥物可以使人迅速昏迷且渾然不覺後,他便萌生了歪念。

於是,在未獲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李某從非正規渠道獲得“三唑侖”“七氟烷”“異氟烷”等精神類藥物掛在暗網上銷售,賺取差價。馬某和殷某依照李某的傳授,對其他男性用藥後實施猥褻。至案發時,李某非法銷售以上藥物獲利1萬餘元。

檢察機關以涉嫌傳授犯罪方法罪對李某、以涉嫌強制猥褻罪對馬某及殷某提起公訴。近日,法院分別判處李某、馬某、殷某一年六個月至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

原本是醫院處方藥,為何頻頻現身暗網,成為一門暴利的生意?

據相關知情人士介紹,大部分管控類精麻藥物系境外生產銷售,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DC網紅減肥藥”,其中含有我國管制的多種精神藥品成分,如“安非拉酮”“芬特明”“地西泮”等,在我國屬於嚴禁市場售賣的管控類精神藥品,但在泰國、日本等國卻沒有購買限制,便透過國際快遞或夾帶走私流入國內市場。

還有部分藥品系醫院流出。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的兩起毒品案件中發現,轄區內部分醫療機構存在麻醉、精神藥品開具“人情方”,導致麻醉、精神藥品不當流入社會,如若作為非醫療目的服用,極易形成癮癖從而引發毒品犯罪。

“在禁毒鬥爭高壓態勢下,吸毒、販毒人員獲取常規毒品難度增大,轉而尋求醫療機構日常處方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作為滿足癮癖的‘替代品’。”浦東新區檢察院2021年度毒品犯罪檢察工作白皮書中如是寫道。

今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依法整治新型毒品犯罪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釋出會,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濫用麻醉、精神藥品犯罪案件從嚴懲處。同時釋出會上公佈一批涉及麻醉、精神藥品濫用,特別是“下迷藥”等違法犯罪案件。

精神藥品,是指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之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可以產生依賴性的藥品,並依據對人體產生依賴性和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分為第一類和第二類。

我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明確規定,國家對麻醉藥品藥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實行管制。除本條例另有規定的外,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進行麻醉藥品藥用原植物的種植以及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等活動。

而第三代新型毒品往往系境外生產銷售且未獲批准進口我國的麻醉或精神類藥品,具有藥品和毒品的雙重屬性,在司法實踐中,界定是否屬於毒品犯罪也比較複雜,需要根據吸食目的、購買途徑、流向及用途等綜合因素認定。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曾辦理多起精神藥品濫用合成毒品的案件,並在案件辦理中發現,部分案件被告人系醫院醫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違規開具處方藥,私自對外銷售牟利。

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的同時制發檢察建議,建議醫療機構提升醫務人員執業操作規範水平,強化麻醉、精神藥品的規範管理,尤其是處方開具、藥品調配使用、費用支付、退回、銷燬等重點環節,及時排摸、梳理臨床使用麻醉、精神藥品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並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嚴查醫療機構開具“人情方”行為,加大對麻醉、精神藥品的監管力度,防止違法犯罪情形的發生。

上海檢察機關提醒,生活中遇到挫折或遭受精神困擾要正確面對,尋求正規途徑解決,病急亂投醫亂吃藥,聽信誤信親友或網上資訊自我解決,大劑量長時間服用不恰當的藥物,只會讓失眠症狀越來越重,危害身體健康。希望公眾時刻加強警惕和戒備意識,不要輕易食用他人提供的具有特殊功能的飲品,以免陷入吸毒治病的騙局。(記者 餘東明見習記者 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