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好朋友間漸行漸遠了?

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和朋友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談的境地,慢慢得也

只能

拾掇拾掇逝去的記憶,一遍遍嚼著,最後拋在某個角落。偶爾還能觸動一下心絃,悵然若失。

為什麼好朋友間漸行漸遠了?

不過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其實大家都能隱約的感覺到,是

共同經歷變少了。

而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不得不遵守朋友間的隱含契約。

要理清我們和朋友間建構的隱含契約是什麼,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朋友。

朋友是個簡單又複雜的概念,一句便可說清:“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但在興頭上了,秉燭夜談,千言萬語道不盡,百事萬事想分享。但無論不辭山路遠,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背後都是-一致性雙向從屬互動。

為什麼好朋友間漸行漸遠了?

而怎麼建立的一致性雙向互動的呢?在

我們建立友誼的早期,語言(方言)、文化起到了關鍵作用,它增強了社會紐帶聯絡。

如果把朋友關係劃分層級的話,它就自動內縮一個親密層級,這也是為什麼在外地,即使兩人互不認識,但要是一個家鄉,一起談天說地的機率就會增大了。而

好朋友其實大多已經跨過了這一步,在雙向互動中,教育經歷、愛好、世界觀/價值觀起到了關鍵作用。

其實這些本身都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當中很多好朋友都來自於初中、高中、大學,在相似的教育背景下,即使我們的認知模式有巨大差異,但共同經歷塑造的記憶共同體牢牢增強了我們之間的紐帶,當我們想起他們時,滿眼都是青蔥歲月。在這樣的互動中產生的友誼,實際也包含著當前自我對過去自我的特殊情感。它的層級會再內縮一級。

為什麼好朋友間漸行漸遠了?

但是雙向互動便意味著,單方的互動到達一個臨界點後,便不再起作用了,甚至適得其反。

而且不可避免得是,隨著兩人的成長,個人優先偏好和精力分配都會隨之改變。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沒有更多時間來投入到當前親密層級,不得以下我們只能減少提供情感支援和無私幫助,這種親密關係凝聚力會很快土崩瓦解。當然,

男女生在維持親密關係上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女性的語言功能區更發達,女性對同一社交文化的需求更大,同時在建立友誼的過程中,更能內化這種社交慣性。

這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獲得“最好的朋友”。男性則更少提及這種說法,男性需要維持的是共同做事,比如各類運動,吃飯喝酒玩遊戲等。逛街算不算做事?逛街是分享時刻,對於男性來說,實在難以稱得上“共同做事”了。

為什麼好朋友間漸行漸遠了?

當然,“

共同做事”的烈度是高於“交流”的,這也使得女性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親密關係中,而男性就顯得相對更為隨意

。也因為此,女性的朋友(親密)關係會更容易破裂,並且破裂得更徹底。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也許我們覺得印刷術時代的東西可以拋卻一些,我們可以認識更多人了。但是我們大腦認知結構並沒有發生很大改變。微信群一般也設定為最大500人,本質上我們也沒有精力維持很多好朋友。

其實生活早已把我們變得不像從前,只是我們還想回到從前。有的是兒時玩伴,現在圈子不同了,能談的不過兒時記憶三兩語;有的是,離了故里,識了新朋友,沒有精力維護以前關係了;有的是離了校園,再回首時,只剩得校園殘影罷了。

也許有的好友錯過就是一輩子,再見時如同陌路,但是回不去便是回不去了,大家都走在自己未來的路上。

為什麼好朋友間漸行漸遠了?

參考文獻:

C。 Robertson, et al (2017), Rapid partner switching may facilitate increased broadcast group size in dance compared with conversation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 biology。 Vol 123, I 10, P 736-747。

M。 Burton-Chellew, R。I。M。 Dunbar, (2011)

Are affines treated as biological kin? A test of Hughes’ hypothesis Curr。 Anthropol。

Vol。 52 , P。 741-746

R。 I。 M。 Dunbar, (2016)。

Do online social media cut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that limit the size of offline social network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Vol 3, Issue 1。

R。 O’Gorman, R。 Roberts(2017),

Distinguishing family from friends

Hum。 Nat。Vol。 28, P。 32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