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羊肉氽要用上腦或黃瓜條,切薄片加蔥、姜、醬油、味精、香油浸泡,水發黃花、木耳,口蘑發開洗淨斬碎,最重要的是鹿角菜,這是一種海藻。過去粉刷牆壁,用鹿角菜熬漿與大白混合,刷牆光滑而不掉粉。將這四種水發物人鍋,放醬油、鹽等,候鍋開後將浸泡的肉片放入鍋中,肉片變色即可,撒香菜末和吊蛋皮切的細絲,胡椒麵少許,即用它拌麵條。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羊肉氽面之所以味道特異,其中有鹿角菜是原因之一。20 世紀三四十年代羊肉氽面在北京很少有人吃,只是在應酬親友或摯友聚會,偶爾吃一次。一般情況下,一年也就吃兩三次,而且都在秋後,只有這時候的羊肉做氽拌麵才是鮮嫩味正。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老北京人吃麵條,在老舍先生的著作中都有所反映。故事片《我這一輩子》中的老警察,是石揮演的。他走在街上,手裡提著一塊肉和一棵白菜,見到街坊打招呼,那位街坊問他:“您今吃什麼呀?”他答道:“吃炸醬麵您哪!”這股子京味太傳神啦!話劇《茶館》中常四爺看到一個婦女賣女兒討飯,便叫裕泰的老夥計李三:“去給他們娘倆端兩碗爛肉面,叫他外邊吃去。”這爛肉面指的是當時二葷鋪賣的牛肉麵,那牛肉燉得十分爛化,用來拌麵條。肉是大飯莊子剔肉的下腳料,價格相當便宜,但肉質並沒問題。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當時清真飯館中還有一道菜,名叫“煨牛肉”,這個“煨”字太形象而且地道。用牛肉腰窩切小塊入沙鍋在微火上燉,肉嫩如豆腐,入口不用咀嚼,是老年人的可口肉食。漢民飯館中有一道菜,名叫“罈子肉”。那時的中小型飯館到了立秋日才添上的節令菜餚。叫“罈子肉”一點不假,真是在罈子裡燉熟的。小壇有一柞多高,中號飯碗口徑。這個小罈子的原料與水缸一樣,裡外有釉子燒製而成,有一指厚。配好作料的五花肉入壇中,放在灶火臺上緊挨灶眼,要放上兩天才能燉熟,與煨牛肉一樣,或是放在烙餅的大鐺上。那時飯館中烙家常餅的鐺有小號圓桌面那麼大,分作三塊,外面是二分之一,靠操作這面是半圓的中間分開的,這是為操作人隨時調節煤火用。大鐵鐺的另一半上放著小壇和沙鍋,分裝須微火的菜,如雞塊、鴨塊、牛肉、豬肉等。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在秋季里人們每頓飯多少吃點肉食品,當時很方便,中小型的飯館有炒菜、湯菜、時令菜,就是那二葷鋪也預備下價格克己的肉菜,以招來解饞的平常人。小酒鋪在秋後更是熱鬧。經營者自制小菜如熗苤藍、醬肉拍黃瓜、肉皮凍、豬頭肉、醬犍子、酥魚、開花豆、爛化蠶豆等等。酒鋪門口常有賣肉食的小販,作短暫停留,有照顧主就多呆會。另外就是在酒鋪門前設常攤,與酒鋪的酒菜沒有撞車的,都是很別緻有特色的葷素菜。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當年前門外廊房二條中間路北,有一家酒鋪,鋪內沒有餐桌,只有幾口大水缸,分擺兩旁,缸口上蓋的是二寸來厚的兩塊半圓的木蓋子,缸邊有幾個白碴高杌登。這家酒鋪的字號是同豐號,人們都稱之為“大酒缸”,同豐反被人遺忘。在酒缸門前有個賣羊頭肉的常攤。

中國特色美食,到了北京你不吃‘她’可謂白來一趟

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

本文為winer說美食原創,請勿轉載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有不同見解的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