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特香型白酒

特香型白酒是以整粒大米為主要原料,以中高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一類白酒的總稱。特香型白酒的香味成分具有以下特徵:富含奇數碳脂肪酸乙酯,其含量為各種香型白酒之冠。這些酯類主要是:丙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壬酸乙酯,其中主要為丙酸乙酯,具有多型別,多層次的芬芳;酒體醇厚豐滿,協調和諧;入口綿甜、圓潤、後味爽淨、無邪雜味。不經粉碎,整粒與酒醅混蒸,使大米的香味直接帶入酒中,豐富了其香味成份。特香型大麴原料為麵粉、麥麩、酒糟按一定比例混和均勻,在白酒生產中獨佔鰲頭,其香型被確定於1988年召開的“四特酒風格研討會”上。其產品風格特點是“濃頭醬尾清中間”、“三香具備尤不靠”。其主要產地在江西樟樹一帶。

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特香型白酒

說到特香型白酒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其酒名是因為其香氣特別香,但實際上特香型的特指的是珍貴。商滅夏後,“吳王”尋訪先祖遺蹟,得“儀狄釀酒圖譜”,依圖取閣皂山九龍泉水和當地優質稻米,經過九九八十一天,方才釀出了一斗甘醇美酒,大呼“此與四特(古時,吳人將健壯的公牛稱為“特”,四特即四頭健壯的公牛)同等珍貴。”四特由此得名,流芳百世。

到了清代,一個叫婁修隆的人創立了專屬自己的“四特酒”品牌。他從一個默默無名的酒樓小學徒,潛心多年學習酒藝,最後開辦了一家叫“婁源隆”的酒樓,秉承四特古法,創新工藝,釀造出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深受歡迎。為防止偽冒,在裝酒的酒缸和酒罈上貼上四個“特”字,作為標誌,延續至今。

婁修隆生於清同治13年(1874年),15歲的婁修隆輟學,經在樟樹鎮開酒作坊的鄉親介紹到滿州街的“萬成”酒店當學徒。婁修隆進店不久,便迷上了釀酒這一技能。由於他誠實樸素,勤奮好學,很快受到了東家和師傅們的賞識,於是悉心給他傳授釀造奧秘。在三年學徒生涯中,他起早貪黑、刻苦鑽研、虛心求教,熟悉地掌握了釀酒的全部技能。學徒三年期滿,按規定繼續留店工作一段時間,以示酬謝師恩,始能高就。

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特香型白酒

在留店工作期間,婁修隆在配料,勾兌等工藝方面孜孜不倦的學習和鑽研,練就了一門獨特的‘把式’,只要用勾子盛出白酒,就能從酒花中判別出酒的度數。因此不僅在同行業中嶄露頭角,受到社會人士的青睞,而且也激發了他那“闖出創新之路”的雄心壯志。大約光緒20年(1894年),一家“陳源茂”酒作坊的少東家陳明道,素知他的為人,也久慕他的釀酒技能,因而採用優待的辦法將他從“吳萬成”酒店‘挖’了出來,合夥開設新的釀酒作坊,所需投股資金概由陳明道先墊付。這個釀酒作坊招牌是每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稱之為“源隆”,並由婁修隆具體主持業務。婁修隆鑑於樟樹鎮生產的小曲酒風味不夠香醇,色澤不夠清純,於是在運用原來釀製工藝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外地名酒特點,重視勾兌,摻入一定數量的南昌高粱,使釀出來的白酒風味較其他酒作坊的酒高出一籌。結果,投入市場,大受消費者讚賞。數年後,陳明道因父病故,要回去主持老店,婁修隆只好歸還陳明道的代墊股金。此時,店內銀根緊縮,難以為繼,幸得其妻周氏大力支援,將其所有陪嫁金銀首飾和平日積蓄交給丈夫,始解窘迫,得以繼續經營。自此,“源隆”為婁修隆獨家經營,並冠以‘婁’字為記。

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特香型白酒

婁修隆獨資經營“婁源隆”後,深感運用外地白酒勾兌,極為不利,一是‘南昌高梁’難購,易受制於人;二是運輸困難,成本太高。有這個限制,在市場上就缺乏競爭力,難以揚名。因此他便致力於酒麴製造的改革,但又感到自身力量單薄,在他的提議下邀請“陳源茂”等幾家酒店聯合集資開辦了酒作坊,取名‘集義’,打算依靠本地的力量釀造出山西汾酒和湖北漢酒型的優質白酒,作為樟樹鎮十二家酒店勾兌之用,進一步提高樟樹鎮小曲酒的質量,增強與外地白酒的競爭力。然而,事情往往不能盡如人意,由於缺乏技術力量,經驗又不足,加之酒窖新挖,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酒質沒有達到理想水平,銷路呆滯,結果,股東先後退出,只有發起者“婁源隆”堅持到底,艱難維持下去,自此以後,婁修隆總結了經驗教訓,認真檢查了釀造的每個環節,並從新建議高價聘請釀酒技師,進一步研究了制曲技術,採用高粱,糯谷磨碎作原料,實行固定發酵,精心釀造,延長儲存期。由於窖齡已老,酒醅發酵期長,酒麴質量好,釀出的酒格外香醇,色清亮呈淡綠色,既具有汾酒,漢酒的特色,又別於汾酒和漢酒,勾兌出售後,大受消費者歡迎,讚不絕口。從此“婁源隆”名聲遠揚,銷路也越來越好,還遠銷到袁州,萍鄉,臨川等地。年產量高達十幾萬斤。“婁源隆”也就成了樟樹鎮的酒業巨頭。有些酒坊便冒充“婁源隆”的名義外出推銷。於是婁修隆便在自家銷售的酒罈上貼上兩個“特”字作為酒標,表示自己的酒特別優質,風味特別好,同時也跟其它的酒區別開來了。1930年,婁修隆在省垣南昌棉花市開設了一座分店。為了紀念自己在釀酒行業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便把分店取名為‘義成’。把以前的兩個“特”字改為四個“特”字,以示酒比以前更加優質,風味更加好,“四特酒”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特香型白酒

婁修隆生產的“四特酒”,一貫講求質量至上,從不馬虎出店。為把好質量關,他事事躬親,尤其是在勾兌方面,由他親自掌管,一定要酒花在勾子中堆而不散,方許封缸。直至垂暮之年,還親臨作坊,狠抓質量,抗戰以後,雖然由於戰亂和反動政府的苛捐雜稅,使釀酒業日趨蕭條,產量一度大減,但酒質仍保持不變。所以不少外地客商到樟樹鎮飲過“婁源隆”酒店的‘四特酒’,都極力勸說婁修隆去上海,武漢,長沙開辦酒廠。由於當時婁修隆年事已高,不便遠行和各種原因,也就沒能去成。

婁修隆歿於1950年,享年七十六歲。他為創一代名酒,可謂奮鬥終生,耗盡了心血,終於獲得成功,每當人們談起令人陶醉的樟樹‘四特酒’時,都會懷著崇敬的情意緬懷這位名酒釀造者的豐功偉績。

其工藝特點為:

中國白酒十二香型之特香型白酒

一、採用大米為釀酒原料

我們都知道我國大麴白酒主要釀酒原料為高粱其中以三大主流香型白酒(醬、濃、清)為典型。但是特香型白酒卻獨闢蹊徑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大米不經粉碎直接和出窖發酵酒醅混合。使用傳統老五甑混蒸混燒工藝,使得大米中原有的一些獨特的香氣成分被很好的融入酒中。另外,由於高粱與大米所含物質成分的不同,也導致了其發酵產物中物質種類及含量有所不同,從而造就了特香型白酒獨特的口感及風味特徵。

二.獨特的大麴配料比

特香型白酒所用的大麴(糖化發酵劑),其原料由麵粉(40%左右)、麥麩(40%左右)、酒糟(20%左右)。這種大麴配料比相對其他香型白酒也是獨一無二的,其獨創的以酒糟為原料,不僅節約用糧、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還很好的改善了大麴原料的疏鬆度、增加了香氣成分,酒糟中的死菌體也能很好的為微生物的培養提供充足的原料。這也是造就特香型白酒口感、香氣獨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紅條石做發酵池

有別有醬香型白酒的青條石泥土勾縫窖,更不同於濃香型的泥土窖和清香型的地缸發酵。特香型白酒發酵池以紅條石砌成,以水泥勾縫,只有窖底和封窖時用泥。紅條石質地疏鬆、空隙較多、吸水性好,為釀酒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環境,這種非石非泥的發酵池也是造就特香型白酒獨特的原因之一。

發展至今特香型白酒已然成為中國十二香型白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其愛好者也在源源不斷的擴大到各個國家、地區及各年齡層段。在國內幾乎每個超市的售貨架上都不難發現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