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文 | 嘉興檔案館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七十年代沿用至今的塑膠盒包裝

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用糯米、鮮鴨蛋製作的軟殼糟蛋,始終 保持唯一性本色,清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在 晚清曾風靡東南亞一帶,多次榮獲國際金獎。。

平湖糟蛋是“中華老字號”龍牌糟蛋的產品,其 積澱的歷史文化同時促其成為浙江省“非物質 文化遺產”。

平湖糟蛋歷史悠久,聲譽高,技術性強,風 味獨特。200多年來,平湖人始終採用糟蛋的 傳統制作工藝,選用優質糯米、鴨蛋,經糯米制成酒釀糟漬而成。

鴨蛋在酒糟中的乙醇、冇機酸等作用下,蛋殼脫落,蛋膜完整,故 又稱“軟殼糟蛋”。成熟後的糟蛋,質腴而柔軟,個大而豐實,蛋白似玉脂,蛋黃呈淡 橘紅色,有濃郁的醇香、脂香,味鮮而微甘,沙香可口而又回味無窮,被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稱為“美味的食品、營養的食品” 。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一、糟蛋起源

平湖糟蛋的創制,始於何時、創於何人,沒有確切的史實記載。

乾隆三十四年 (1769年),由嘉興人項映薇編寫《古禾雜識》載:“糟鵝蛋出之醞釀,席間未下箸,無 不垂涎。”嘉興舊稱嘉禾,故名。

《古禾雜識》是-本專門記載嘉興地區風俗、物產、軼 聞掌故的書,具有較高的史料和文獻價值。按一般歷史記載的規律,某一物品從出現(發明)到民間廣泛認同和口碑相傳,更有史實記載,必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此過程不經過數十年的歷史是無法載入史冊的。這個記載清楚地印證了糟蛋的始創在乾隆初期或更早(廉正年間)。

據清嘉慶六年(1801年)司能任所撰的《嘉興縣誌》中糟鵝蛋之記載:

“糟鵝蛋: 4鮑軫糟鵝蛋詩:陽羨籠中化,香糟溫釀成,漁於魚於壓,俊比蟹微生,混沌含真味, 胚胎享盛名,不圖重下箸,當食倍關情”

從中可以看到,在清嘉慶年間,嘉興府已 有糟鵝蛋之釀造,並旦技術、風味皆佳良。

又據1996年印本《嘉興市志》記:

“平湖所產軟殼糟蛋相傳創制於清乾隆時,曾 入京得金牌。據調査:清中葉徽商程源裕首先經營,近現代由徐源源糟坊經營”

徽商即徽州商人,以吃苦耐勞善經商而著稱,因而能夠在張弛萬變、風雲詭謫的商界 權衡利弊,積極尋找商機。

程源裕來平湖開設酒坊,以經營酒藥及酒類為主,得益於平湖從南宋始興起的發達酒業和徽商幫的從善經營。

據《宋史地理志》載,平湖 在南宋寧宗吋(1195年)設當湖酒庫,後又設沸口酒務、廣陳酒務。當初的官辦酒庫 不僅是釀造的地方,而且也是批發機構,各種型別的酒樓食肆都趕到這裡來批發。 而酒務則也監管管理,只能到酒庫批發後銷售。因酒庫的設立,當湖鎮的“酒髭弄” (現西通新華南路,東接永凝橋)名聲大噪。

當年程氏利用酒坊現存的灑糟嘗試著用鴨蛋製作精蛋,其最初的動機是試試 是否好吃及能否久藏。因將魚、筍、蟹、肉類等經過糟漬而成為食品在我國有悠久 歷史,稱得上中華美食中的老字號。

吃糟是先秦遺風,最早載丁兩千多年前的《楚 辭》,南宋以後吃糟之風大興,都城臨安有賣糟鮑魚、糟羊蹄、糟蟹、糟豬頭肉。到 元、明、清時,除市上供應糟製品外,已發展到家庭自制。

清代康熙年間,曹雪芹筆 下《紅樓夢》裡就提到了糟鵝掌、糟鶴鶉之類的精緻糟味「袁枚在《隨園食單》屮也 有自制糟肉、糟雞、糟蠢的記載。

然而原本生澀、腥味的生鴨蛋,最終經過糟制,成為質腴而柔軟、個大而豐實的 軟殼糟蛋,其結果已經遠遠超出當初程氏嘗試用鴨蛋糟制的動機。

據1997年印本《平湖城關鎮志》載,徐源源祖上為海鹽豐山人(現海鹽秦山鎮), 在清雍正年間(1722-1734年)遷至平湖,在西城門外獨資開設“徐源源糟坊”。作 坊設於西廓下,店而設在西門外大街,坐北朝南。由於產品適銷,質量又好,在當地 口碑和經營皆佳,為地方貢獻稅銀突出,故在清光緒元年(1875年),因年產酒200 缸而獲政府獎勵資金2000元。

徽商程源裕與海鹽商人徐源源,兩人究竟是何種關係?

據1965年浙江農業大 學出版的《農史研究集刊》記載,“程氏製作糟蛋的秘法由於婚嫁的關係而傳於徐源 源疽‘說明了兩人同為外來的商家,又同為業內人,因姻親之故在經營中技術互通, 可謂門當戶對。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二、產銷概況

平湖乃魚米之鄉,河流縱橫,櫓聲欽乃,以盛產大米、棉花等農產品著稱,經濟 發達。轄下的城關鎮(始建於清代中葉),史是商賈雲集之地,經濟繁盛C徐源源糟 坊生產糟蛋後一段時間頗著聲譽,獲利可觀。

儘管獨家經營不外傳,但當初從事釀 造、醃臘行業的諸多小作坊,也先後模仿試製牛產。其中海鹽武原鎮望族徐氏開業 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平湖徐鼎豐(後稱老鼎豐)醬園,糟蛋牛產數量僅次於徐源 源,質量亦好。

隨著老鼎豐醬園的擴張經營,不但在當湖又增設兩家分號,形成三足 熱立,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上海永康路46—48號設分店,後又在奉賢、天津、青島 等地開設醬園,均告成功。平湖軟殼糟蛋之所心在清朝、民國吋期在國內外只有一 定知名度,與老鼎豐的擴張經營密切關聯。

老鼎豐製作的糟蛋,是徐徐源源以外,少數 使用商標的商家之一。據檔案館儲存的從清光緒 年間至民國的193本各類賬本中顯示,早在民國 三年(1914年)老鼎豐就使用了上海朱錦堂印刷 的精美瓶貼。

民國十三年(1924年)7月,開始註冊使用“金鼎”商標,並配上“賜顧諸君,請認明金鼎商標,庶不致誤”文字。民國十七年起,“金鼎” 改為“紅福”註冊商標,圖案為“福”字外加圓形框,考慮到國內外展銷展評之需,在圓形的標識上還註上英文交易標識:TBADEMARK。

糟蛋製作除糟坊、釀造業外,在平湖歷史上還有兩大衍生行業,即油酒業和醃鮮 業。這都是民眾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從事這些行業的人較多,以當地人為主。

而 旦,當年開設經營門店時間較長、經濟實力雄厚、製作糟蛋冇一定數量的油酒業商 家,有泰興油酒店、鼎和油酒店。醃鮮業為本縣常興之業,專營鹹肉、火腿及其他。醃 臘製品和禽蛋加工,頗具規模和名氣的商家有劉永興、三興新、老萬源、成興源等。

眾多製作商經銷糟蛋,都統稱“平湖糟蛋”o歷朝縣衙無商業專門管理機構,所以清代中葉後的產量無從查考。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清代開設部分兼制糟蛋店號分佈情況

到了民國十六年至二十五年(1927-1936年),是 糟蛋生產的昌盛吋期,年產量高達30萬~ 35萬隻邃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僅徐源源一家就產糟蛋15萬隻,抗戰爆發平湖淪陷後,徐源源酒坊被焚燬,後西遷至徐 婆橋塊營業,幾年後又毀於兵燹,致使糟蛋產量大減。抗戰勝利後才得逐步恢復。

至解放前夕,生產糟蛋的店號仍冇十數家,但加工數量都甚微,而旦品質落差大,當 時徐源源糟坊仍以牌子老、技術高、品質好而著稱。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平湖糟蛋製作工藝中的擊蛋技藝(蛋殼裂似龜 紋而蛋膜不破)

三、生產工藝

平糊糟蛋的醃製方法是很講究的,醃製的時間必須是在春季,首先是選蛋,選 用的都是新鮮無損的鴨蛋,在分量、大小、外形等方面對蛋的要求十分嚴格。

選好 後用清水將蛋洗淨,然後放在太陽下曬,待蛋殼乾燥後,就用薄竹片輕輕敲蛋,使其 出現裂紋(不能擊碎蛋膜),最後用自制的酒糟進行醃製。

首先將優質糯米漂洗十 淨;蒸汽將米飯蒸熟後,迅速用淨水(冷)澆淋,降溫至適宜酒糟發酵溫度;將經過降 溫後的米飯傾倒在大缸內;師傅們在大缸內用力將米飯和酒藥拌勻;最後將米飯搭 成“潭”並蓋上草墊靜候發酵;自行製造的酒糟也有數道程式。

經過7天左右吋間的發酵,酒釀成熟。從鮮蛋“落”到酒糟 中到糟蛋糟漬成熟,要經過6個月吋 間,蛋殼自行脫落,蛋白已凝成乳白 式膠凍狀,蛋黃起沙,呈橘黃色,標誌 糟蛋全部成熟。

“憶糯米飄馨於上世,雞黃壇變 於酒坊。緣起于徐氏之巧,愈盛於乾 隆之彰。

當時是也,篩米以精質,擇 蛋以優良。蒸而粒漲,酵則糟香。

封 壇以存,藏以濃郁無量;待時而啟,博得溢贊滿堂。

觀其顏同金烏,味融青陽。鮮醇 而爽口,齬瑩而泛光。

初食則滋舌爽意,再品則開胃化腸。

更兼佐以租倒,一盡杯 觴。不絕絲絲愜意,未斷屢屢馨芳。”

在2013“平湖糟蛋杯舌尖上的平湖”徵文大賽 中,鄧驍的《糟蛋賦》將平湖糟蛋的歷史發展、風味形態細細描繪,展現了百年老字號的獨特魅力。

龍牌|平湖糟蛋創於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280 多年

平湖糟蛋有百年曆史的釀造龍缸,高68cm, 直徑94cm

四、傳承發展

平湖糟蛋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始終以“質量為本、誠信經營”為 士臬,堅持抓好原料關、質量關和工藝關。

平湖糟蛋誕生200多年來, 已從最初試製者管口福所用,轉變為一種食品,到現在已演變為地方 文化,建成了平湖市糟蛋製作工藝 傳承基地。

歷史上曾獲“乾隆金牌” 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牌”,1981 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證書;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9年獲國內貿易 部“中華老字號”稱號;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資料由平湖市龍牌糟蛋食品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