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42軍秘密入朝,過鴨綠江遇到危難,老鄉送來修皇宮的大石條

抗美援朝戰爭,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傳奇。當時美軍方面對新中國是否出兵介入,存在很大的爭議,其中大部分人認為,新中國實力太弱小,不可能出兵,這實際上給志願軍秘密過江參戰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遇期。但志願軍部隊要想跨過鴨綠江,在半島北部站穩腳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批入朝的先頭部隊是42軍的偵察小隊和一支幾百人的小分隊,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鴨綠江底淤泥太厚,車輛難以透過,軍長吳瑞林是如何巧妙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

42軍秘密入朝,過鴨綠江遇到危難,老鄉送來修皇宮的大石條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首批作戰部隊跨過鴨綠江,截止10月下旬,首批入朝的6個軍已經全部到位,準備拉開陣勢迎頭痛擊美國為首的“美聯軍”。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大部隊過江之前,已經有先頭部隊悄悄過江,提前偵察了過江後沿途的路況和朝鮮北部地形。但這支部隊在過江時遇到了很大的考驗,他們發現單兵跨過鴨綠江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輜重過江,這就引出了42軍軍長吳瑞林的一次意外發現。

42軍秘密入朝,過鴨綠江遇到危難,老鄉送來修皇宮的大石條

事情還要從1950年8月27日說起,從這一天開始,美軍不斷出動飛機轟炸和掃射我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形勢變得驟然嚴峻起來。經過反覆討論,10月上旬,北京做出了抗美援朝的艱難決定。1950年10月15日深夜,第42軍軍長吳瑞林接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發來的急電,要求42軍先頭部隊要先於志願軍大部隊提前過江,朝長津湖地區集結。

由於美軍飛機經常在高空盤旋,走鐵路橋過江十分危險,也特別容易暴露行蹤,志願軍考慮徒步過江。本著為全域性高度負責的態度,作為42軍軍長的吳瑞林親自下江,他發現江底全是淤泥,士兵步行可以勉強過江,但汽車和火炮幾乎不可能辦到。如果車輛和重武器都無法送到江對面,即使先頭部隊過了江,萬一遇到危險,也很難組織起猛烈的火力自衛或者殺敵。

眼看距離大部隊過江的時間越來越近,吳瑞林十分焦急,苦思良策。

42軍秘密入朝,過鴨綠江遇到危難,老鄉送來修皇宮的大石條

人過江容易,車過江困難,尤其是42軍偵察處處長帶領的小隊,肯定要駕駛和乘坐電臺通訊車輛過江。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吳瑞林將軍的突然想到了一條妙計。當時吳軍長反覆在輯安一帶巡視,尋找解決辦法,他意外發現了很多大石條。於是詢問了當地的地委書記,書記告訴他,這些石條是偽滿時期準備給溥儀修皇宮時打磨的,如今已經廢棄了。吳瑞林一聽,計上心來!

42軍秘密入朝,過鴨綠江遇到危難,老鄉送來修皇宮的大石條

他立刻令人將石條運到江邊,鋪在江底,修建了一座水下橋,徹底解決了車輛過江容易陷進去的難題。也為後續部隊的重型武器和汽車透過打下了基礎,提供了一個可選方案。畢竟在山高林密的東北地區,想要尋找足夠多的樹木和石頭並非難事。可事情就是這麼巧,志願軍一來,剛好就有了樹木和石條,真是天佑志願軍!

1950年10月16日下午6點半左右,42軍偵察處處長率領小隊順利過江,4師副師長肖建飛也帶領幾百人的隊伍抵達江對岸。偵察小隊深入朝鮮100多公里,小部隊深入30多公里,充分了解情況後,為10月19日開始的20多萬大部隊過江打好了前陣,避免大部隊盲目過江,造成行動暴露或者未能順利抵達作戰防禦位置。

42軍秘密入朝,過鴨綠江遇到危難,老鄉送來修皇宮的大石條

發生在7多年前的這次秘密過江行動,載入了戰爭史冊,也創造了戰爭紀錄。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二十多年,偵察衛星技術就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已經可以觀察地面上汽車了,要想再隱藏20多萬大軍的行動而不被敵人發覺,幾乎不可能,因而志願軍的這次大規模過江,已經難以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