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嵩陽書院有一副楹聯天下聞名,為吳慈鶴(學者,官至翰林院侍講)所題,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聯曰:

近四旁惟中央 統泰華衡恆 四塞關河拱神嶽;

歷九朝為都會 包伊洛廛澗 三臺風雨作高山。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嵩陽書院

大意是說,接近四方的只有中央之地,統領泰山、華山、恆山、衡山,要塞關河禮對神聖的中嶽;經歷九個朝代成為都會,包容伊、瀍、洛、澗等河流,天下風雨從這座高山而起。從那以後,洛陽便有了“九朝古都”的名號~

那麼此處所說的洛陽“九朝”是概指還是確指呢?乾隆帝本人最有發言權~他在《命館臣錄存楊維楨〈正統辨〉諭》中的原話是這樣的——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乾隆自號“十全老人”

“三國不以魏、吳之強,奪漢統之正,春秋之義然也。

……

夫正統者,繼前統受新命也。

東晉以後,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晉之正統。其時若拓跋魏氏,地大勢強,北齊、北周繼之,亦較南朝為盛,而中華正統,不得不屬之宋、齊、梁、陳者,其所承之統正也。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實現再次大一統的隋朝

至隋,則平陳以後,混一區宇,始得為大一統。

即唐之末季,藩鎮擾亂,自朱溫以訖郭威等,或起自寇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之間,更易數姓,甚且稱臣、稱侄於契丹,然中國統緒相承,宋以前亦不得不以正統屬之梁、唐、晉、漢、周也。

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侄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

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語,則統緒之正,元世祖已知之稔矣。

……”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嵩陽書院將軍柏,樹齡至少4500歲

可以看出,乾隆在對朝代定性上認可【朱熹體系論】,所以在他認為曹魏、拓跋魏、北周、北齊、遼、金,都不是正統。言外之意,最多隻能稱為“國”或“偽朝”。

在他看來,正統王朝只有夏、商、周、秦、漢、晉、南朝宋、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元、明、清。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程顥、程頤、朱熹理學被尊為內聖之學

這裡面與洛陽對應的正統王朝是:夏、商、周、漢、晉、隋、唐、後梁、後唐,正好九朝。

所以能看出乾隆帝說洛陽“九朝古都”是確數,專指“正統王朝”。

這裡面的“夏”很多現代人和西方人不承認~但是放心吧,乾隆是計算的!因為古代沒有考古學,對朝代的確認都是根據文字記載來的。

而【司馬光體系論】比【朱熹體系論】的區別就是多了一個“曹魏”為正統王朝。

乾隆帝所說的“九朝古都”到底是概指還是確指?

每個朝代的“正統觀”並不完全一樣

過去皇帝認為哪個是正統,哪個是偽朝或僭朝,本朝如何傳承而來……都是為其統治服務的,都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合法性。

現在就不一樣了,一個城市說自己有幾朝,是為旅遊服務的,是為GDP服務的!但你按你的標準,他按他的標準,難免造成遊客的認識混亂,產生地域黑。

所以小編倒是希望國家層面的文物局或社科院出面正式迴應一下,公佈一個標準,重新確定一下各有幾朝,而不能任由“民間史學家”在網上亂說自己是十幾朝幾十朝。

(原創文字,圖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