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滅族,7歲女兒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東漢末年的大名士孔融字文舉,魯王國(今山東省曲阜市)人,是孔子第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據正史記載,孔融年少聰穎、稟賦異人,深受大名士李膺等人讚許,而“孔融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為人稱頌不已。時至今日,孔融的事蹟還出現在語文課本中,可見其知名度之高。

孔融成年後博學善辯、擅長辭賦,與陳琳、王粲等人並稱“建安七子”,在文壇極負盛名。與此同時,孔融又與邊讓、陶丘洪等人齊名,是聲震海內的大名士。家學淵源甚深的孔融,憑藉著各種光環在政壇上也是一帆風順,起初在朝中擔任北軍中候、虎賁中郎將,後外放為北海相、青州刺史,在任期間頗有政聲,並跟劉備關係要好。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滅族,7歲女兒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大名士

不過,孔融雖然極富才華、名望,但為人迂腐、行事荒誕,在建安元年(196年)抵禦袁紹長子袁譚的進攻時,對防務工作毫不上心,每日只知飲酒作詩、憑几讀書,故意裝出一副輕鬆淡定的樣子。直到敵軍攻進城中後,孔融才匆忙地撇下妻兒,出城逃難(“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見《後漢書·卷七十》)。經此一事,孔融的名望大損。

孔融棄城逃亡按律當誅,但此時執政的曹操卻因為欣賞他的才華,竟然免除他的罪責,並將其延攬進朝廷為官,先後提拔他做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意圖收其為己用。然而孔融卻自認為出身名門,世為大漢忠臣,不僅看不起曹操的出身,對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徑更是大為不滿,經常抨擊時政、譏諷曹操,由是引起後者的嫉恨。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滅族,7歲女兒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甄氏本是袁熙的妻子,後來改嫁給曹丕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後,大肆屠殺城中百姓,並將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指配給兒子曹丕為妾。孔融聞訊後,便專門寫信譏諷曹操道:“武王伐紂,把妲己獻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其中含義,便向孔融詢問此事出於何經何典,結果孔融回答道:“此事並無出處,只是按照現在事情揣量一下當時,不過是想當然罷了。”曹操聽後,心中甚是氣憤。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征伐烏桓時,孔融再次嘲諷道:“大將軍遠征烏桓,使得海外凋敝,當年肅慎不向朝廷進貢楛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肅慎、丁零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可以一併討伐。”當時,天下戰亂不息、饑荒連年,曹操上表漢獻帝請求禁酒,孔融卻給他寫信大唱反調,言詞之中甚是傲慢無禮,由是讓曹操殺心頓起。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滅族,7歲女兒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曹操對孔融恨之入骨,最終將他滅族

次年,曹操在南征荊州牧劉表之前,因為擔心孔融會再次發表怪論、散播流言,出於穩定大後方人心的需要,便授意親信路粹誣告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罪名將其處死,並誅殺其全家,天下骨鯁之士聞之,莫不扼腕嘆息。孔融遇害時,年僅55歲。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滅族,7歲女兒臨死前說了一句話,成為千古名言

孔融女兒臨死前的一番話,成為千古名言

果不其然,很快便有人向曹操告密,指出孔氏兄妹的藏身之地,曹操聞訊後,立即派人進行捕殺。當看到前來捉拿他們的差人後,孔女對哥哥說道:“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說完,孔氏兄妹引頸就戮,絲毫沒有恐懼、哀傷之色,令見者無不悲傷、嘆惋。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引文同上。

曹操將孔融滅族的行為,殘暴至極

孔融被滅門後,門生故舊懾於曹操的淫威,都不敢對他有所陳情、弔唁,只有好友脂習冒死為他收屍。曹操聞訊後大怒,派人抓捕脂習並準備將他殺掉,幸好不久趕上大赦,才將其釋放。正所謂“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曹操僅僅因為孔融說了幾句風涼話,便將他滅門,還想捕殺為他收屍的脂習,實在是殘暴至極。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